2月22日,中共中央一號文件發布。(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2年2月22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正鑫綜合報導)2月22日,中共中央一號文件發布,著重提及牢牢守住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兩條底線。不過數據和諸多信息顯示,這兩條底線難守。
糧食安全底線難守
為了表示對農業的重視,中共中央每年發布的第一份文件都與農業相關,自2004年起,中共中央一號文件已連續19年重點放在「三農」方面,即農業、農村、農民這三個問題。
港臺時間2月22日晚間,官媒《新華網》發布《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做好2022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本次中央一號文件比往年更加強調糧食安全問題,這份文件著重提出提升糧食和重要農產品供給保障能力。
文件提到,「穩定全年糧食播種面積和產量。堅持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飯碗主要裝中國糧.....確保糧食播種面積穩定、產量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
但是,根據中國海關總署發布的數據,2021年1-12月,中國進口糧食16453.9萬噸,同比增加2527.3萬噸,同比增長18.1%。
糧食按品種分類,主要包括穀物、豆類、薯類三種。稻穀、小麥、玉米三類歸屬為穀物,而稻穀、小麥又是百姓主要食物的原料,通俗稱為「口糧」。
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11月,中國玉米、高粱、大麥、小麥、水稻等穀物進口量就已經超過2020年全年進口量。玉米、高粱、大麥、小麥、水稻進口量分別為2702萬噸、871萬噸、1146萬噸、883萬噸、438萬噸。這一進口數據分別是2020年進口量的239%、181%、142%、104%、150%。
自從中國加入WTO(世界貿易組織)之後,20年來,中國農產品貿易規模持續擴大。從2004年開始,中國農產品對外貿易從此前的淨出口國轉而成為淨進口國,特別是2009年以後,貿易逆差(進口額大於出口額)持續擴大,到2020年,農產品貿易逆差擴大到947.7億美元。
在1月8日召開的「清華三農論壇2022」上,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杜鷹的研究團隊公布研究結果。用不同方法計算出中國食物自給率的變化情況,計算結果基本一致,20年間中國的食物自給率已從100%左右下降到目前的76%左右。
食物自給率是表明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指標。
杜鷹團隊計算得出,中國到2035年總的食物自給率,有可能從目前的76%左右進一步下降到65%左右。
規模性返貧的底線難守
雖然北京當局此前宣布脫貧目標達成,不過,中國貧困問題仍然突出,甚至可以說出現返貧的情況。
2021年2月25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宣布中國脫貧取得了全面勝利,「現行標準下9899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83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12.8萬個貧困村全部出列,區域性整體貧困得到解決,完成了消除絕對貧困的艱鉅任務。」
中國國務院扶貧辦主任劉永富對媒體表示,中國的脫貧標準貧困人口人均年收入是4000元人民幣左右(一個月330元左右)。
按照去年2月25日的人民幣兌美元匯率計算,中國脫貧標準折算為每天1.69美元。
世界銀行使用的每人每天1.9美元的極端貧困標準。但是,中國官方還沒有告訴百姓的是,2018年世界銀行在原有標準基礎上又補充了兩檔新標準:中等偏低收入國家貧困線為每人每天3.2美元,中等偏高收入國家貧困線為每人每天5.5美元。
中國國家統計局國際統計信息中心主任張軍的署名文章提到,2019年,中國人均國民總收入(GNI)進一步上升至10,410美元,首次突破1萬美元大關,高於中等偏上收入國家的平均水平。
現在,中國官方應該按照每人每天5.5美元的標準設定貧困線。按照此標準,中國832個國家級貧困縣及貧困人口基本上全部未脫貧,或者說返貧。
去年6月8日,前聯合國駐華高級經濟學家比爾·比卡萊斯(Bill Bikales)發布報告,質疑中國的脫貧問題。
比卡萊斯在研究報告中指出,中國與完全脫貧仍有段距離,因中國在貧窮人口的定義,與世界的標準不一。中國根本沒有脫貧,更何況是絕對貧困,除非中國有可行制度計算在全國所有地區的貧窮人口。
比卡萊斯表示,中國的貧窮人口主要來自數年前計算在農村等較偏僻地方的人,當局將計算出來的8998萬人,記錄在全國資料庫中,然後對這些人投入大量資源,直到2020年底,就得出這群「數年前、在資料庫中的貧窮人口」已成功脫貧的結論。
比卡萊斯表示,這種僵化的方法,並未顧及以往不在貧窮線以下、部分居於城市、但受疫情衝擊,而成為貧窮人口的人士,而目前計算相關貧窮人口的制度亦根本不存在。
責任編輯:辛荷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