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國務院副總理劉鶴最近動作頻頻,先後與美國貿易談判代表和財長耶倫視頻通話。(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1年10月27日訊】中共總書記習近平的經濟大總管、國務院副總理劉鶴最近動作頻頻,先後與美國貿易談判代表戴琪(Katherine Tai)和財長耶倫(Janet Yellen)視頻通話,開啟中美新一輪經濟對話。10月24日中國官媒新華社的長篇報導《十問中國經濟》,文內出現了「權威人士」的發言。長期關心中共政治的分析人士認為,「權威人士」或許為一個寫作組,這是中共政治的傳統。主要觀點和方向,極大可能由劉鶴負責總體把關,但是代表了習近平本人的經濟觀點和政治態度。
這令人想起劉鶴5年前借「權威人士」之口,為供給側改革「解畫」;而在新一期中共理論雜誌《求是》半月刊上,又有一篇文章與劉鶴有關。在本期《求是》雜誌中,一篇署名「張曉樸」的文章,排在目錄的第四名,僅在習近平講話、《求是》編輯部社評和浙江省委書記袁家軍的文章之後,標題是《新發展階段經濟工作怎麼幹》,副題則是《習近平同志在河北、福建的經濟工作實踐與啟示》,頗引人矚目。
張曉樸是劉鶴的智囊兼寫手
張曉樸曾是美國斯坦福大學亞太研究中心的訪問學者、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研究工作組成員,經濟學博士,金融學博士後,曾在中銀監、中國國家外匯局任職,現職是中共中央財辦一局局長,而中共中央財辦的主任,仍是劉鶴兼任。
外界分析分析稱,張曉樸亦是劉鶴的智囊兼寫手。該文的背後,不可能沒有劉鶴的影子。文章主要敘述習近平早年的經濟施政,以批評現時的地方官。
文中提到,1992年,沿海開放地區流行「遇到紅燈繞道走,遇到黃燈搶著走,遇到綠燈快快走」論調,時任福建寧德地委書記的習近平,則強調嚴格按中共中央要求辦事,局部可行但全局不行的事,堅決不辦,「治理整頓期間絕不能上新項目」。在制定廈門發展規劃時,習近平明確提出,「搞經濟特區不能照搬香港和新加坡的模式」。上述「交通燈論」,發源於當年的廣東官場,曾被當作改革開放「敢闖敢試」的精神。
2009年7月,時任廣東省委書記的汪洋曾重提這一妙論,稱之為「解放思想」,「就是不要被無形的壁壘、心理上的壁壘把我們束縛了,不然廣東就沒活力了」。
張曉樸文章中批評一些地方幹部對中農中央決策部署「認識理解不全面、不準確、不辯證」,例如對中央強調「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一些地方就誤讀為要關起門來搞建設」;中央提出要解決「卡脖子」技術難題,「一些地方和單位就認為什麼都要自己幹,甚至不顧自身條件‘跨越式’發展高科技產業」。
文章表示,一些地方不顧產業規律和自身條件盲目上項目,導致內地電動汽車、新能源、集成電路等新興產業「屢次出現盲目投資和重複建設問題」;「有的地方缺乏系統觀念,對出現的問題用‘一關了之’、‘一禁了之’等簡單粗暴的辦法應付,結果解決了一個問題卻引發一系列更大的問題」;「有的對本地區金融風險不加防範,幻想擊鼓傳花留給下一任,導致小事拖大、大事拖炸」。
借「古」喻今 警誡各地方政府
在中國經濟飽受爭議的時刻,新華社於10月24日晚間刊發《十問中國經濟》,梳理十大社會關切、海內外關注的熱點問題,採訪中國權威部門和權威人士作出回應。
目前中國經濟再度面臨嚴峻的挑戰:房地產企業恆大面臨「爆雷」危機;受供應鏈和「雙控」政策影響,能源和大宗商品價格高企,居民生活和中游企業承壓;受疫情和國際環境影響,中國居民消費低迷;同時「國退民進」質疑聲再起……「權威人士」再度在中國官方媒體上發生「以正視聽」,並不令人驚訝。
如果說新華社的「十問」是從正面唱好內地經濟,以增強信心,那麼這篇「怎麼幹」的萬字長文,則是借「古」喻今,警誡各地方政府。
責任編輯:徐雲楓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