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美國總統川普(左)與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右)於2025年7月7日在華盛頓白宮藍廳共進晚宴。川普以晚宴款待內塔尼亞胡,雙方就加沙停火協議的可能性進行討論,以期結束當地衝突。(圖片來源:Andrew Harnik/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5年7月7日訊】(看中國記者楊天資綜合報導)隨著以哈戰火延燒超過21個月,加沙走廊人道災難與國際壓力不斷升高,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Benjamin Netanyahu)於本週啟程赴美,與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舉行重要會晤。內塔尼亞胡在啟程前明確表示,此行「有助推進」以哈停火協議,以色列代表團已抵達卡達多哈,與巴勒斯坦哈馬斯(Hamas)展開間接談判。
這一舉動不僅標誌著區域和平進程出現新契機,也折射出中東格局在美國、伊朗、以色列三方權力博弈下的複雜與脆弱。
內塔尼亞胡強調:巴勒斯坦建國將成為摧毀以色列的平台
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7日在白宮與美國總統川普會晤時明確表示,他雖然希望與巴勒斯坦和平共處,但如果巴勒斯坦建立獨立國家,最終只會成為「摧毀以色列的平台」。因此,他堅持以色列必須完全掌控安全事務的主權,不能將國家安全交給外部勢力。
內塔尼亞胡指出,2023年10月7日,哈馬斯自加沙突襲以色列的事件已經充分說明,若巴勒斯坦建國,可能導致更多對以色列的安全威脅。他說:「許多人認為,加沙在哈馬斯控制下已經相當於是一個國家,大家也看到了哈馬斯是如何行動的。他們沒有發展社會,而是在地下建設掩體和恐怖隧道,然後對以色列民眾進行殘忍襲擊,包括屠殺平民、強暴婦女、斬首男子、侵入城鎮及集體農場,犯下自二戰以來最為慘烈的暴行。」
內塔尼亞胡強調:「在這樣的情況下,很難有人會說『我們應該再給他們一個國家』,因為那樣只會讓以色列面臨更大威脅。」
儘管如此,內塔尼亞胡表示,以色列仍然願意與「那些不試圖毀滅以色列的巴勒斯坦鄰居」共同追求和平,但以色列對自身安全的主權絕對不能讓步。
長期以來,巴勒斯坦一直尋求在約旦河西岸、加沙與東耶路撒冷建立獨立國家,並希望在美國斡旋下實現和平進程。近期,內塔尼亞胡所屬的利庫德黨內閣高層要求以色列在本月國會休會前,正式併吞以色列佔領的約旦河西岸部分地區。
隨著川普重返白宮,支持屯墾的以色列政治人物更加大膽。川普也曾提出讓巴勒斯坦人離開加沙的構想,此舉在中東及全球引發強烈譴責。
在白宮晚宴款待內塔尼亞胡之際,以色列官員同時也在卡達與哈馬斯進行間接談判,期望能在美國斡旋下達成加沙停火及人質釋放協議。
以哈停火新進展:多哈間接談判
據法新社報導,消息人士指出,以色列與哈瑪馬斯已於卡達多哈啟動新一輪間接談判,雙方重點聚焦於停火執行機制與換俘安排。知情巴勒斯坦官員透露,協議草案包括60天暫時休戰期,期間哈馬斯將釋放10名人質並交還若干遺體,以換取以色列釋放在押巴勒斯坦人。
內塔尼亞胡出發前強調,以方代表團帶著「明確指示」前往談判,表達以色列「希望在可接受條件下」結束戰事。與此同時,美國總統川普近期多次公開呼籲儘快結束戰爭,並在會前釋放「一週內達成協議的可能性很高」的訊號,為談判增添壓力。
這輪談判之所以備受關注,除國際社會關心人道救援外,也因為區域力量格局劇變。美國和伊朗6月下旬剛剛爆發大規模軍事衝突,隨後雖表面停火,但各方均在籌劃下一步棋。
美國壓力下的地緣博弈
內塔尼亞胡本次胡赴美,外界認為除討論加沙停火外,更聚焦於美以戰略協作。以色列面臨的安全壓力與美國本身利益密切相關。川普政府近期對伊朗展開空前打擊,動用珍貴的鑽地炸彈攻擊伊朗核設施,雖未摧毀核心,但一度引發全球石油供應危機。
如果伊朗決定封鎖荷姆茲海峽,全球多達四成的海運石油將面臨中斷,油價可能飆破200美元,嚴重衝擊美國與世界經濟。因此,川普一方面必須平衡猶太遊說團體壓力,繼續堅持對以色列支持立場;另一方面,也需要穩定中東局勢,避免油價失控與區域全面升溫。
此次會談,美國是否將進一步提供以色列先進武器,或加強雙方防空與情報合作,值得觀察。同時,以色列富豪與技術人才持續撤離,資本外流與社會不安情緒上升,為尼坦雅胡政府帶來更大執政壓力。
以色列內部危機:徵兵令與聯合政府裂痕
除了外部壓力,內塔尼亞胡還必須應對國內極端正統派徵兵危機。以色列國防軍近日宣布,將對5.4萬名過去因宗教豁免而未服兵役的極端正統派猶太教男子發出徵召令。這一舉措,無疑對尼坦雅胡的聯合政府帶來巨大衝擊。
極端正統派(哈瑞迪人)長期以來依賴於1948年建國時的特例政策,只要全心投入猶太法典研究,便可免服兵役。內塔尼亞胡之所以能長期執政,很大程度仰賴極端正統派政黨的支持。然而,隨著加沙戰爭爆發,主流社會對於特定族群享有兵役豁免權愈發不滿。
自2024年6月,隨著保障豁免權的法律到期,軍方與司法部門不斷要求履行全民義務,聯合政府一度瀕臨分裂。最新的徵兵聲明引發極端正統派強烈反彈,若此事失控,尼坦雅胡的執政基礎恐將動搖。
目前以色列約有130萬極端正統派,約佔猶太人口14%,其中6.6萬名適齡男性仍享有豁免。軍方強調,將盡量尊重哈瑞迪人的生活方式,提供「最佳條件」,但能否說服宗教領袖與其社群,仍是最大挑戰。
專家分析:短暫和平下的三方權謀
事實上,本輪停火協議的推進,背後隱藏著更大的地緣政治算計。2025年6月下旬,美國曾聯合以色列對伊朗核設施展開打擊,雙方雖表面停火,實則軍事競賽未歇。美國的軍火庫存、以色列的防空能力、伊朗的導彈生產線,都已達到極限臨界點。
以色列近年來雖強調「鐵穹」防空系統無堅不摧,但在伊朗發動大規模飽和攻擊下,攔截率跌至30%以下。特拉維夫、海法接連遭襲,國內經濟受重創,港口、科技園區癱瘓,資本大量外逃。謝克爾大幅貶值15%,社會動盪加劇。
與此同時,伊朗也並未在這場衝突中占到明顯便宜。革命衛隊高層戰前遭遇暗殺,德黑蘭通訊一度癱瘓,成為內部「清洗」與整合情報體系的藉口。外部壓力下,伊朗急需通過與中國等國家合作,獲取反無人機與加密通訊等先進軍備。
更關鍵的是,胡塞武裝、黎巴嫩真主黨等代理人勢力仍未降溫,雙方火力仍然隨時可能升級。即便目前表面平靜,但中東任何一個火星都可能引爆新一輪戰事。
零和博弈:核武危機與「和平」迷霧
最受外界憂慮的,還是伊朗核能力的不斷突破。據報導,目前伊朗濃縮鈾純度已達60%,距離核武門檻僅一步之遙。德黑蘭已全面中斷與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的合作。以色列堅持絕不允許伊朗擁核,伊朗則視核能力為政權存亡的最後保險。
雙方陷入零和博弈,和平談判難有真正進展。以色列一方面期盼美國更明確軍事支持,另一方面也擔心美國選舉與國際壓力,導致自身成為地緣競逐中的「籌碼」。伊朗則借停火期修復防禦、調整內部布局,同時向中國靠攏,加速技術與軍事現代化。
中東下一場震盪:倒數計時
縱觀當前局勢,這場停火不過是暴風雨前的短暫寧靜。川普白宮雖高調釋放和平訊號,但美國航母仍在地中海巡弋,以色列防空體系獲持續補充。伊朗導彈工廠晝夜不停,代理人武裝虎視眈眈。
經濟崩潰、社會分裂、軍事備戰,正成為中東現實。以色列富豪大舉撤離,伊朗黑市匯率暴跌,黎巴嫩、葉門等地衝突持續蔓延。和平進程稍有不慎,隨時可能功虧一簣。
在三方權謀與零和競爭下,加沙的硝煙或許短暫止息,但下次更大規模的風暴是否正在悄然醞釀?世界正密切關注著這場不確定的中東和平賭局。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