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媒劍指民營銀行 學者:處理不當引更大危機(圖)

原標題:官媒發文劍指民營銀行亂象 學者警告處理不當會引發更大危機


銀行 民營 房地產
多家民營房產商爆雷,官媒把問題歸咎於民營資本銀行違規借貸。(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看中國2021年10月16日訊】最近多家民營房產商爆雷,北京官媒把問題歸咎於民營資本銀行違規借貸,財經界解讀為民營銀行亦成為下一輪整頓目標。有經濟學者認為,中國在房地產債務危機上正處於兩難局面,令當局不敢輕舉妄動,因為處理不當隨時會產生漣漪效應。

恆大、花樣年等中國房地產巨頭相繼陷入債務危機,當局對房地產債務危機提高警惕。彭博早前引述消息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要求中紀委上月審查國有銀行、投資基金及金融監管部門與民營企業的關係。這會否意味著,當局下一個要整頓的將是銀行體系呢?

官媒《經濟日報》週五(15日)發表評論文章,指多家民營銀行近日收到監管部門罰單, 「違法違規事實均涉及向關聯方輸送利益」;批評部分民營銀行的經營行為已嚴重違背初心,包括盲目 「壘大戶、攤大餅」(即尋找貸款大戶高額放貸),埋下風險隱患;亦向房地產項目違規放貸,以及 「三會一層」(即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和高級管理層)履職不到位,第一大股東過度介入銀行經營管理等。

文章認為,民營銀行經營行為會偏離主業、違法違規開展業務的原因, 「既與監管不到位、民營資本逐利本性有關,也與民營銀行某些‘先天不足’劣勢有關。」不過文章同時強調, 「先天不足」並不是違法違規經營的藉口,民營銀行必須堅守風險底線,確保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金融風險,保障金融市場安全高效運行和整體穩定,並與國有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互補發展。文章警告,有關部門務必警惕部分民營銀行 「野蠻生長」,切實防範金融風險,引導其回歸服務實體經濟薄弱環節的初心,並且深入調研民營銀行發展掣肘問題,出臺更有針對性的解決措施,逐步緩解資本金補充政策障礙。

前國有銀行經濟師:面對房地產債務危機 當局處於兩難局面

香港經濟學者羅家聰曾任交通銀行香港分行首席經濟師。他週五(15日)接受自由亞洲電臺訪問表示,北京當局一直希望減少在房地產的高槓桿風險,但目前債務危機嚴重,令當局處於兩難局面,不敢輕舉妄動。他又說,當中國每個人都是炒房地產,向民營銀行借貸的自然是與房地產有關,而當利息率環境便宜,銀行貸款也自然較寬鬆, 「沒有說野不野蠻的」。

羅家聰: 「它想減少槓桿,都講了很久,但它也知道,現在泡沫吹得這麼厲害,它一減的話就死了,就像恆大一樣。它很明顯是想針對某些人,整頓他們是沒有問題,但問題在於公司倒閉後,公司有很多人會失業,連帶影響其他事情。例如,整頓了一間做樓市的,可能連帶一些裝修、買水泥的也會有影響,光顧它的和它光顧的企業都會受到影響。」 

經濟學者:北京對銀行管得最死了

中國經濟學者賀江兵週五對自由亞洲電臺說,中國並沒有純粹的民營銀行,而當局亦嚴格要求銀行不要對房地產開發商過度放貸。一旦有違規情況,不管其身份都會出手整頓。

賀江兵: 「中國沒有民營銀行,都是國有,少部分是官商勾結的,純粹的民營銀行是沒有的。它不承認民營銀行,它對銀行的要求就是,對房地產開發商不要過度放貸。這一屆政府比較狠的就是,它就是對事不對人,管你是誰,都會搞。北京對銀行管得最死了。」

當局於2014年啟動民營銀行試點以來,截至2020年底,中國有19間民營銀行,總資產規模合計12,660億元人民幣。有中國媒體統計報導,今年9月,上海華瑞銀行、遼寧振興銀行、重慶富民銀行均收到大額罰單。其中,重慶富民銀行因觸犯17項違規行為被罰850萬元,是民營銀行有史以來罰款最高值。

 

版權所有 © 2006, RFA。 經自由亞洲電臺Radio Free Asia, 2025 M St. NW, Suite 300, Washington DC 20036 許可進行再版。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責任編輯:靜馨 来源:自由亞洲電臺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