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傳千年的技藝 讓中國人武藝高強(圖)

作者:雅蘭 發表:2021-08-04 11:2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元代劉貫道《元世祖出獵圖》
元代劉貫道《元世祖出獵圖》(圖片來源:臺北故宮博物院)

古時候的男子在出生時,門的左邊上頭會懸掛一張弓,由此可見弓箭與男子的關係深厚。據悉,現在仍有些地區還保留這一民間習俗。不過,弓箭和男子具有哪些淵源呢?此文要來和大家談一談射藝

中國的弓箭文化歷史悠久

許多中國文化都和神話故事有關,例如從戰國曾侯乙的墓裡所出土的一個文物上,就描繪著后羿射日的神話故事。相傳上古時期天上有十個太陽,當時的大地萬物都快被炙陽給烤乾了。有一位名叫后羿之人,神勇無比。他拉弓射箭,射下了九個太陽,終致為人類留下最後一個太陽,讓世間太平。

據考古發現,在山西文化遺址中出土了一個石箭頭,經過測定發現該石箭頭是二萬八千年前的產物,說明當時的人已經會使用箭進行狩獵。我們這一次中華文明才五千年,兩萬八千年前是不是上一次人類文明時期呢?如果是上一次文明時期,那時的人已經在使用弓箭了嗎?可見中國的弓箭文化歷史悠久。

在我們這一次中華文明中,第一個朝代夏朝就開設學校專門教授人如何射箭。1993年河南省平頂山出土了一件西周時的文物——柞伯簋。這個銅器的底部有一段銘文,清晰地記錄著關於周朝的一次射禮活動。

銘文的大意是說,八月的一天早晨,周王在首都鎬京舉行了一次射箭技藝的比賽。周王說你們要按長幼次序,謙敬恭和地進行比賽,射中較多的人可以得到賞賜。結果胙伯十發十中,周王便賞賜他十塊紅銅。胙伯為紀念周王賜予他紅銅的這一殊榮,用周王賞賜的紅銅鑄造了這個銅器。

到了漢代,射藝非常盛行,民間倡導百姓崇文、崇德、尚武。我們可以在很多漢代壁畫上看到關於射箭的活動。

唐朝開國皇帝關於射箭的趣事

唐朝皇帝還有一段關於射箭的故事。根據《舊唐書・高祖竇皇后傳》記載:南北朝時期,周武帝姐姐家有個女兒,容貌非凡。她的父親竇毅說,我這女兒才貌雙全,一定要為她找個好人家。於是他就在屏風上畫了兩隻孔雀,並約定誰若能射中孔雀的眼睛,就把女兒嫁給他。孔雀眼睛很小,若要射中得武藝高強才行,結果很多王公貴族都沒有射中。有一天來個年輕人,身材高大、器宇不凡,他拉弓射箭「啪、啪」兩下就射中了孔雀的眼睛。竇毅大喜,就把女兒嫁給了他。沒想到這個人後來成了唐朝的開國皇帝——唐高祖李淵。竇家的女兒成了竇皇后,竇皇后生下一個兒子,就是千古一帝唐太宗李世民。如此看來,中國歷史上最繁盛的一個朝代唐朝,竟然和一段射箭的故事有關。

唐朝尚武,唐高祖李淵和唐太宗李世民都是神箭手,所以唐朝非常重視射禮。每年三月三日、九月九日都會舉行規模盛大的射箭活動。到了武則天時期,還設立了武舉制度,有九項內容,其中有五項都是考核關於射箭的。

從唐代到宋代,射箭在民間更為普及。據文獻記載在當時河北一帶,民間組織的「弓箭社」就有六百多個,參加的人員有三萬多。這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專業運動員組織了。

元明清時期關於射箭的發展

到了元朝,世人更重視射箭了。這是因為元朝乃是由非常擅長騎射的蒙古族所建立的。無論是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各部,或是忽必烈建立元朝,均是藉助了弓馬騎射之長。

在中國歷史上,元朝的版圖空前遼闊,一度橫跨亞歐大陸。今天俄羅斯的貝加爾湖當時都是元朝國土,那時連烏克蘭都是元朝的。元朝國土總面積曾達到1500萬平方公里,是今天中國領土的1.5倍。蒙古軍擁有當時射程最遠的弓箭,再加上蒙古騎兵的靈敏,使得蒙古人在冷兵器時代縱橫亞洲,無人可敵。

明朝人也非常注重射藝,但是更注重文射,希望重振射以觀德,各個地方大建了很多「觀德亭」,希望通過射箭來觀察和培養一個人的品德修養。

到了清朝,康熙皇帝和乾隆皇帝多次進行木蘭秋獮的活動。康熙二十年,康熙在蒙古草原建立了木蘭圍場。每年秋季皇帝帶領王公大臣、八旗軍隊、皇族子孫等數萬人前往木蘭圍場進行狩獵,蒙古的各部落首領也會參加。外界都以為這也許是皇帝的閒情逸致,但康熙皇帝曾語重心長地說,他這樣做其實一方面是為了錘煉軍隊鞏固邊防,提醒人和平時不忘戰事,另一方面也起到懷柔蒙古的作用。受康熙皇帝的影響,乾隆皇帝也非常精於騎射,清朝留下了很多關於騎射的繪畫。

然而,可惜的是,這一項承傳千年的活動,到了近代,已經在中國大陸銷聲匿跡了。不過,射箭卻在其它國家得到了承傳,例如韓國、日本。因此,有些高校和民間組織,希望能夠恢復這一項傳承千年的中國傳統技能。

責任編輯:初新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