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才過了9個月時間,恆大的債務違約問題又出現了……(網路圖片)
【看中國2021年6月11日訊】最近,有關恆大的消息開始引發中國金融圈和網民們的關注,主要是因為恆大的債務違約問題又開始出現了,而且出現了股債雙殺的走勢。
我們知道,去年恆大因為戰略投資的1300億無法償還,最終寫公開信事件,震驚了全國,可以理解為恆大逼宮中國政府。後來在中國政府的主持下,那1300億進行了債轉股,蘇寧以及廣州深圳政府在這個事件中出血不少。可以說讓恆大緩了一口氣,躲過了一劫。
但是這一次,恆大可能是真的在劫難逃了。這些天到處都是傳聞,恆大的商票出問題了,現在恆大在全國三四線城市的樓盤瘋狂打折出售,7折都不止,但要求必須是全款,正在全力回流資金,眼瞅著是有債務違約的風險。
一
這些新聞發酵的後果就是,2021年5月31日,恆大股價一度大跌近5%,引發市場高度關注。從去年7月份的股價高點17港幣算起,到現在的11港幣,基本跌去了60%。而最近恆大的債券也是遭到了市場拋售,紛紛創出了歷史新低。市場都在打探究竟,恆大到底是怎麼了?恆大的1.8萬多億債務是不是扛不住?這次會讓誰大出血?
我們先來關注一下最近恆大鬧得沸沸揚揚的商票事件和瘋狂打折促銷事件,可以看出恆大手頭不是一般的緊。債務再次暴雷也不是空穴來風。
先從商票事件說起。在房地產行業,商票是運用較廣的一種工具,不僅是一種支付工具,還是一種重要的融資工具,商票的簽發和支付都高度依賴於企業本身的信譽背書。三道紅線下,房企融資受阻,商票的存在,對房企的意義更加重大,尤其是對上下游供應鏈的資金週轉。商票作為房企常用的對外支付手段,常用於支付工程款和材料款等。
但商票並不僅僅只是用於支付這麼簡單,它還是房企融資的渠道之一,房企在金融機構之外的市面上找金主,貼息換取現金,相當於打欠條發債。
商票的流通規模不斷膨脹,商票兌付是否出現問題,是房企資金鏈的晴雨表。畢竟,現金流充沛的房企不喜歡使用商票這種模式,典型的如中海地產。
從商票圈統計的數據來看,恆大地產商票高達2052.67億元,一騎絕塵,相當於華潤、綠地、融創等十餘家房企的總和,排名第二的華潤,才274億元。2020年,恆大商票因出現多宗延期兌付風波,導致信任危機。之後的8月6日,恆大發言人表示,恆大地產所有到期商票均已兌付完畢,不存在未兌付問題。
雖然是兌付了,但卻並沒有正面回應商票兌付是否延期的問題。
二
再來看看2021年這波恆大商票的兌付問題:
南陽恆大,50萬一年期,今年4月27日到期,未兌付。寧波恆大,商票3月23日到期,未兌付。陽江恆大,765萬商票,2020年2月28日和3月2日到期,至今未兌付。關於恆大商票兌付的問題,網上多如牛毛,少的幾萬,多的幾百上千萬。在此就不一一列舉了。這些商票的貼息,有的高達30-32%,極端的有32-38%,如果拿去賣,相當於100萬,只能賣到62-68萬。
能兌付哪怕錢少點都算好事,可一直延期,每個月利息都不少。有的人會說,商票不兌付可以打官司取回啊!一般情況下,商票是多數公司最不願意逾期的,銀行逾期,還能協商解決。但商票一旦大規模逾期,供應商暫停供貨。供應鏈斷了,容易停工,資金問題容易暴露。此次商票的兌付問題,已經是恆大遇到的第二次信任危機。
2020年9月,恆大的債務「羅生門」,捅出一封逼宮的公開信,恆大發布公告闢謠,稱已報警,典型的賊喊捉賊。但掐算一下時間,已經過去了八個月,也不知是向哪個地區警方報的警,效率這麼低,至今沒公布結果。如果,恆大沒有報警,又公告稱已報警,那這家500強的上市公司是不是公然造謠?
在「債務羅生門」爆發後的一個多月時間內,恆大迅速搞定了1300億戰略投資者中的絕大多數,千億不用還了,大多數債主們同意「債轉股」。為此恆大還發了個公告,稱戰略投資方因為長期看好恆大,願意把投資轉為普通股,長期持有。債主變成了股東。當時流傳的一張簽約圖,大佬們個個億萬富豪,史稱:最豪華、最貴的朋友圈。
債轉股這事,恆大明面上解除了風險,其實更大的風險卻來了:恆大的耍賴操作觸碰了金融機構的底線,投出去的錢到期收不回來,以後誰還敢給你貸款,誰還敢給你投資?
三
而恆大最近的巨額折扣賣房,也從側面印證恆大的資金狀況問題。雖然恆大對此回應說是尾盤促銷,但很多恆大打折的項目,基本是剛開盤幾天,怎麼就成尾盤了?而且此次涉及的範圍極廣,折扣也極大。所以說是尾盤促銷明顯站不住腳。而且,這些房源的要求都是要全款,不能按揭,部分項目甚至要求15天內付清房款。比如說,廣漢精裝房,4000元/㎡;天津恆大鳳凰莊園精裝房,3500元/㎡;南充精裝房,2600元/㎡;開封,3000元/㎡;重慶保稅區旁,4600元/㎡;佛山恆大毛坯房,3000元/㎡;珠海恆大一樓盤,從220萬降到120萬……
建安成本按2300元來算,精裝按500來算,稅費按10%來算,營銷等成本…不計地價,業內公開的信息是,恆大房建按可售建築面積來算,成本在3800∼4200元/㎡。再加上地價呢?售價遠低於成本。
在經歷了商票和債轉股事件後,信譽受損,外部融資受阻,只能內部對自己下手,低價促銷,狠抓回款,又遇上了今年銀行按揭收緊,只能低價出售,要求全款了。
此外,還或許和另一件事關係也很大:2016年,恆大希冀在金融業務打造出全鏈條布局,大手筆斥資70億港元,成為盛京銀行大股東,持股9.96%;隨後的2016年4月28日,恆大斥資100億元與盛京銀行5名內資股股東簽訂協議,持股比例升至27.24%,成為公司最大股東。因觸及港交所關於「上市公司公眾持股水平不得低於25%」的監管紅線,恆大不得不以69.2億港元出售盛京銀行5.77億H股。交易完成後,其持有盛京銀行股份降至17.28%。
2019年,恆大再斥資132億元認購盛京銀行的22億股內資股,持股比例從17.28%躍至36.4%,全面掌控盛京銀行。最近媒體報導稱,監管正在瞭解盛京銀行與恆大之間的資金往來。據稱,盛京銀行通過直接或間接渠道輸血恆大地產集團的資金規模達1300-1500多億元,其中包括盛京銀行集中持有大量恆大的債券等方式。一旦查實,那麼錢就必須還,不還錢就意味著要被嚴懲。
有朋友問,買了恆大的房子還沒網簽怎麼辦?我只能回答:打折出售的房子價格雖然很誘人,但一定要做好風險管控,趕緊簽合同,趕緊備案,收的錢也不能不進監管賬戶。
四
有人會說,恆大打折促銷,狠抓回款是為了應對「集中供地」模式,湊錢拿地。今年恆大拿地拿了多少?據公開市場數據顯示,前四個月共拿地25億元。能排在多少位?不知道,百強房企今年拿地最多的融創花了近1000億元,排名第30位的中冶置業,也花了110多億元。嗯,前四個月號稱有2800億元銷售額的恆大,拿地25億元,和過往一比,差距太大。集中供地倒是供了,也不見你拿呀。一二線不好拿地,三四線竟然也沒拿。湊錢拿地這種說法不是顯得太假、太扯犢子了嗎?
我們看看恆大的負債規模就明白,他們前四個月共拿地25億元有多可笑。從負債總額看,截至2019年末,中國恆大、碧桂園、萬科總負債規模均超過萬億元,分別約為1.85萬億元、1.69萬億元、1.46萬億元;資產負債率分別高達83.75%、88.54%、84.36%。2020年財報顯示,恆大總資產23012億元,淨資產3504億元,負債接近1.9萬億,資產負債率76.7%,淨負債率152.9%,有息負債7165億元,現金餘額1807億元。恆大每年還利息就高達600億。雖然最近許家印高調宣稱恆大降負債取得了成果,據說有息負債降了3000億左右。但如果認真分析一下就知道,這中間有多少貓膩。
恆大目前是三道紅線全中,在融資收緊的大環境下,恆大進行融資和降負債應對的方式中最突出的是一招:分拆多元化業務。也就是說,分拆八大業務,在資本市場上融資,用於降低恆大的負債。
恆大地產、恆大汽車、恆大物業、恆騰網路均已上市。其中的恆大汽車,目前還在炒作概念街二段,是吃瓜群眾最耳熟能詳、最愛調侃的焦點,爆款的段子到處都是。恆大汽車在上海車展上更是被曝出沒有底盤。車展後至今,恆大汽車的股價已暴跌40%多。
房車寶、恆大童世界、恆大健康、恆大冰泉四個還未上市,其中房車寶具體上市預期是今年年底或者明年年初。有趣的是,此前財新等媒體報導,恆大在境外發行的高息美元債,利息為11%—13%,而購買人,是恆大相關的個人或控股公司。這說明恆大就算支付高利貸的利息,已經很難在資本市場融到資金了。因為之前1300多億債轉股的騷操作,基本上透支了恆大的最後一絲信用。已經沒有人願意借錢給他了。
借錢借不到,A股又卡著不讓上,確實快山窮水盡了,怪不得股價一直都跟死狗一樣,跌跌不休,最終也是韭菜背鍋。所以你們看,別看福布斯轎子上的那些富豪們風光無限,其實槓桿另一邊還得靠萬萬千的韭菜們一起抬。
有人會問,為什麼恆大的重組拖了4年不讓上A股?我猜應該和中國政府整個大方向的策略有關。大家發現沒,最近幾年就沒有地產公司在A股上市,政府一直在限制房地產融資,不止恆大,萬達也被擋在A股門外好幾年了,王健林前幾年差點讓這泡尿給憋死,最後割肉套現才緩過一口氣。
恆大的規模是萬達的好幾倍,這種公司要是讓借殼A股,一旦開了這麼大的口子,牽涉廣,影響複雜,碧桂園、萬達不可能沒想法,相關決策大概需要高層領導才能拍這個板。
所以目前,恆大不管是股權融資還是債券融資,可以說都走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那麼,結合本次恆大商票大面積違約以及大幅度打折甩房的事實,等待恆大的將會是什麼?
責任編輯:宇真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