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幕:共產黨設計「南京事件」的真正目的(圖)

發表:2021-05-28 10:0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24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南京事件是1927年北伐軍隊攻佔南京時的暴力排外事件
南京事件是1927年北伐軍隊攻佔南京時的暴力排外事件,是北伐軍裡潛伏的共產黨員所策動的。(網絡圖片)

南京事件是1927年北伐軍隊攻佔南京時的暴力排外事件,國民政府與其他各國多認為此事件是北伐軍裡潛伏的共產黨員所策動。日本外務大臣幣原喜重郎認為中國共產黨設計南京事件,目的在吸引列強介入北伐來打擊蔣介石,若蔣介石對列強妥協、道歉,親共勢力就可借題發揮整肅國民黨右派;若不妥協,更能讓蔣介石嫡系部隊與列強兵戎相見,達成消滅蔣介石的目的。

維基百科南京事件全文如下:

事件背景

南京事件發生於國共分裂前夕。國民政府蘇聯顧問鮑羅廷和武漢國民政府左派與其他蘇聯顧問試圖借發動排英、排日運動,來發動群眾革命,壯大共產黨的影響,清除國民政府裡的右派勢力。1927年1月4日,數十萬中國民眾衝入漢口英國租界,英國軍警被迫撤出租界。1月6日,英國九江租界發生同樣的衝突。英國最初將這兩起事件視為國民政府有預謀的對英國挑釁,因此號召其他各國出兵上海以表達維護租界的決心。1月6日、7日各國達成決議除原先租界兵力外英國增派3300名兵力,美國出兵1400名,日本增派300名。[1]

鮑羅廷並在武漢成立了「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暨國民政府委員會臨時聯席會議」,憑藉掌握中國共產黨與國民黨左派進而取得政治主導權,以「提高黨權」、「反對軍事獨裁」、「打倒新軍閥」為理由,於1927年3月10日,通過了「統一革命勢力」、「統一黨的領導機關案」等反蔣方案,隨即在蔣介石北伐途中剝奪了蔣的主席職務,將其降為普通委員。面對親蘇勢力倒蔣,蔣介石決計和共產黨斷絕關係,於是同剛剛回國的汪精衛商討發動清黨工作,驅逐蘇聯顧問,同共產黨決裂。汪精衛提出避免過激的解決辦法,建議蔣介石親自去武漢說服共產黨,把國民政府和黨部遷到南京。

與國民政府交戰的奉系軍閥一方,鮑羅廷也秘密策動郭松齡將軍反對張作霖。張蔣兩人1926年秋天就開始秘密接觸,兩人分別派唐生智和楊宇霆作為代表,展開秘密會晤,達成了共同驅逐共產國際勢力的協議,因此「南京事件」後不到兩週,張作霖便在4月6日得到了公使團的同意,派遣中共軍警突襲北京的蘇聯大使館、遠東銀行、中東鐵路辦公處,逮捕李大釗等共產黨人,並搜出共產國際發來的大量指示、訓令、顛覆材料(與馮玉祥的合作顛覆文件、紅槍會及煽動農民的記錄、中共文件等,「蘇聯陰謀文證彙編」)和武器彈藥。其中一份訓令內稱「必須設定一切辦法,激動國民群眾排斥外國人」,「不惜任何辦法,甚至搶劫及多數慘殺亦可實行」[2],證實了蘇聯全面指揮顛覆中國政府的暴力運動、排外運動。4月12日,與張作霖達成默契的蔣介石在上海發動了所謂「清黨」。蘇聯與中國共產黨則強烈譴責「國民黨」(張作霖代表國民黨?)粗暴侵犯蘇聯使館尊嚴,並認為此事件乃帝國主義的挑撥,中國政府已淪為帝國主義者的工具。4月19日,蘇聯召回北京駐華代辦及大使館職員[3]。6月5日,武漢政府辭退鮑羅廷、加倫等蘇聯顧問,7月15日召開國民黨中執會,做出取締共產黨驅逐蘇聯顧問之決議,最終導致國共分裂。南京事件激化了國民黨內左右派之間的矛盾,被視為國共分裂的重要前奏之一。

事件經過

1927年3月23日,參加北伐戰爭的國民革命軍中央軍所屬的江右軍部隊抵達南京,張宗昌指揮的直魯軍退入南京城內,隨即在下關渡江北逃。當晚,未過江的部分直魯軍潰兵在南京城內進行搶劫活動,但除兩名正在街上行走的外國人及兩座已撤空的外僑住宅外,直魯軍並未襲擊其他外國目標。

3月24日凌晨,江右軍先頭部隊開入南京城,沿途鳴槍搜索,並向駐南京的各國領事館詢問有無戰犯藏匿其中。得到否定答覆後,這些部隊即平靜離開外國領事館。[4]3月24日晨7時許,江右軍所屬的第2、第6、第40軍主力部隊未經抵抗即順利佔領南京城及下關。

從上午9時許起,進入南京之國民革命軍第二、第六軍(第二軍副黨代表兼政治部主任李富春,第六軍副黨代表兼政治部主任林祖涵(林伯渠),共產黨員),開始劫掠英美日領事署及外人商店住家[5],一直持續到下午5時。南京城內和下關的外國領事館、教堂、學校、商社、醫院、外僑住宅均遭到侵犯和洗劫。金陵大學副校長文懷恩(Dr.J.E.Williams,美國人)和震旦大學預科校長(意大利人)遇害,此外英國僑民死亡2人,日本僑民死亡1人,法國僑民死亡1人。在襲擊中,英國和日本領事館成為襲擊的首要目標,英國駐南京領事Herbert A.Giles被槍擊傷,正在生病臥床的日本領事森岡正平也遭到槍擊,但是沒有受傷。[6]

特別是英國領事被北伐軍士兵拉到市中心用青龍刀斬首示眾,英國領事夫人被27名北伐軍士兵輪姦至重傷,此外還有上百名外國婦女被北伐軍士兵強姦。北伐軍的「暴行」使列強們十分震驚:義和團又來了!英美在長江上的艘軍艦開始向南京城內炮擊報復,打死南京市民2000餘人。不過日本軍艦被政府下令不得開炮,日本艦隊司令駛回上海後自殺謝罪。他在遺書中說:他奉命不准開炮,以至海軍保護僑民不周,無面目以見國人。據日本報導,日本在「南京事件」中重傷5人,被強姦者35人。

下午3時,被圍在下關一座小山上的美國領事戴維斯向停泊在長江上的英國和美國軍艦發出開火援救的信號,英美軍艦開始炮轟南京。江右軍司令程潛一方面制止搶劫,一方面委託紅十字會代表同英美軍艦聯絡,請其停止炮擊。英美軍艦炮擊持續約1小時後結束,搶劫風潮於下午5時左右逐漸平息。

在南京事件中,外國僑民死亡人數為英國2人,美、法、日、意各1人。美國受傷3人,英、日各2人受傷,另有英艦「綠寶石」號上的一名英國水兵在江右軍發炮還擊時陣亡。外國領事館和僑民財產損失難以計數。中方死傷人數,根據各方面的調查,[7]為死亡36至39人,傷數十人,一說傷數百人。

3月29日,日本駐上海總領事矢田七太郎發出電報:

此次南京搶劫事件為第2軍、第6軍、第40軍(魯滌平、程潛、賀耀組)中的黨代表、基層的共產黨派遣軍官及南京地區中國共產黨黨員合謀設計的組織行為。襲擊時有當地的共產黨黨員專為嚮導,執行對象與場所都有事先規劃。前者只限外國人;後者則選定領事館、教會、學校等洋人集中處。[8]

1927年4月6日,日本原外相指令其駐華公使,通過外交談判解決南京事件。4月11日,日、美、英、法、意5國駐武漢領事反誣北伐軍造成南京事件,要求處分肇事者,被武漢政府拒絕。

1927年4月14日,武漢政府就南京事件向英、美、日、法、意駐漢口領事遞交答覆照會,承認「屠殺友邦人民,為國際公法及文明各國之通例所嚴禁,而對友邦人民在己國領土內者施屠殺之行為,其情形尤為重大;而轟擊友邦城市之行為,亦為嚴禁……」,並列舉五卅慘案和沙面慘案中英法等國水兵槍殺中國人民之事,以示抗議。在照會的其餘部分中,武漢國民政府提出由國際調查委員會調查南京事件元凶,若出於國民革命軍之過失,則對侵害外國僑民的行為進行道歉。此外照會還允諾保護外人生命財產,並提議取消不平等條約。

國軍第二軍李富春、第六軍林伯渠,開始劫掠英美日領事署及外人商店住家,一直持續到下午5時。特別是英國領事被北伐軍士兵拉到市中心用青龍刀斬首示眾,英國領事夫人被27名北伐軍士兵輪姦至重傷,此外還有上百名外國婦女被北伐軍士兵強姦。北伐軍的「暴行」使列強們十分震驚:義和團又來了!英美在長江上的艘軍艦開始向南京城內炮擊報復,打死南京市民2000餘人。不過日本軍艦被政府下令不得開炮,日本艦隊司令駛回上海後自殺謝罪。

蔣介石在上海清共成功後,發布了通緝南京事件禍首第2、第6軍政治部主任李富春和林祖涵(林伯渠)的通緝令。

江右軍首領程潛和張輝瓚在南京事件發生後次日發出的報告中稱,搶劫風潮是殘留城內的「逆軍餘孽」和「地方流氓」在「反動分子的煽動」下幹的,蔣介石抵達上海後也宣稱南京事件禍首是直魯軍宣傳隊的何海鳴等人「喬裝南軍」所為。

但是,南京事件的排外和搶劫風潮發生在江右軍全面佔領並控制南京之後,持續時間之久、規模之大,如果全系潰敗的直魯軍所為,是不可能的。遭到搶劫的外僑也指出,搶劫者是身穿國民革命軍制服、講湖南、廣東、江西等地方言的軍人。英、美、日領事的報告也分別以大量事例證明搶劫領事館的是江右軍士兵和下級軍官。[9]

此外,在搶劫過程中,江右軍長官和政工幹部曾趕到日本領事館和美孚油行,命令和勸告搶劫者離去,從他們採取的制止方式判斷,搶劫者屬於友軍或本軍,而不是「逆軍」。程潛在報告中也承認「此次克復南京,不圖有反動分子,勾結地方流痞及逆軍潰兵,並煽動少數不肖士兵,有掠奪危害外僑生命財產之事」,承認有江右軍的「不肖士兵」參加了搶劫。中國記者事後調查報告也稱江右軍士兵是肇事禍首,《國聞週報》第4卷第22期《轟傳世界之南京案調查紀實》中稱,「有湖南口音兵手舞槍枝大聲言『有要發洋財者統隨我去搶』,於是車夫流氓等,千百成群,附之而入外人之教堂學校醫院者」。此外,江右軍一些部隊,如第40軍賀耀組部,在1927年1月收回九江英租界時,就已有搶劫外僑的先例。

蔣介石得知南京事件的消息後,下令追查搶劫者的責任。3月25日下午2時,程潛攜第6軍第17師師長楊傑會見前來交涉的日本第24驅逐艦隊指揮官時,指責共產黨是煽動南京事件的幕後主使。第40軍軍長賀耀組也派人到日本領事館,通報江右軍各部的標誌。

日本外務大臣幣原喜重郎認為中國共產黨設計南京事件,目的在吸引列強介入北伐來打擊蔣介石,若蔣介石對列強妥協、道歉,親共勢力就可借題發揮整肅國民黨右派;若不妥協,更能讓蔣介石嫡系部隊與列強兵戎相見,達成消滅蔣介石的目的[10]。對於南京政府所說的此事是中共煽動的說法,美國方面有人認可,有人不以為然[11]。對蔣介石而言,打倒中國軍閥才是北伐宗旨,不可能無端策動南京事件與英國為敵。

善後處理

1928年2月,黃郛出任國民政府外交部長,開始和英美協商「寧案」善後。英國因此時中國局勢並不明朗,不急於善後,而美國則態度積極。

南京政府首先答應美方提出的「懲凶」和「保障美人在華安全」的要求,並在3月26日,下令處決寧案「肇事士兵及流氓」33人。關於賠償一事,美方索賠甚巨。因英美炮擊也造成了中方百姓的重大傷亡和財產損失,南京政府希望美國能表示些許歉意做做樣子,但美方態度強硬,只同意為考慮南京政府面子,不把賠償寫入任何正式文件,秘密進行。3月底,中美「寧案」交涉結束。4月4日,南京、華盛頓同時發表《寧案中美協定》全文。由於美方在交涉中沒有讓步,美國國內認為此事是外交上的一項勝利,而中國國內輿論則對此表示了普遍的不滿。

之後,英、法、意紛紛效仿美方的「接受國民政府道歉和賠償」和「開炮系正當防衛」的立場。8月,中英達成善後。

而日本由於若槻禮次郎首相堅持「不干涉中國內戰、支持蔣介石統一運動」的政策,也就沒有追究責任。但隔年發生的濟南事件令情況趨於複雜,於是「寧案」的善後又和「濟案」的交涉連在一起,遲至29年5月才了結。

「寧案」善後中,國民政府付出了大筆賠款,本身並無績效可言,但這確是在國民政府建立之際打破外交孤立的一次努力。通過妥協,換來了列強的承認,實現了南京國民政府和歐美列強邦交正常化。

1、呂芳上,北伐時期英國增兵上海對華外交的演變,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27期

2、Keiji Furaya,Chiang Kai-Shek His Life and Times,translated by Chun-Ming Chang,(St。John』s Universtity1981)p.189

3、郭廷以,俄帝侵略中國簡史,1985年6月,文海出版社,第65頁

4、《矢田致幣原函》、1927年4月5日,《日本外務省檔案》(縮微)PVM26;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1927,VO.III.P.153

5、郭廷以,中華民國史事日誌,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85年

6、《昭和二年三月二十四日南京事件南軍暴行情況》,《日本外務省檔案》(縮微)PVM26

7、有關南京事件裡中方人員死傷人數統計,見《南京市總工會關於南京事件的調查報告》,1927年4月,南京市檔案館藏;《申報》,1924年4月7日;《革命文獻》第14輯,羅家倫著,606-607頁、612-615頁

8、日本外務省,日本外交文書,昭和2年,第一部第一卷,第527頁

9、美國國務院檔案,U.S.Dept of State:Records of Depaitment of states Reatling to Internal Affairs of China,1919-1929。M。329;H.G.Woodhead:the China Yearbook,1928,pp723-726。

10、衛藤瀋吉,衛籐瀋吉著作集,第3卷,東方書店

11、費正清。劍橋中華民國史



責任編輯:辰君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