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困家避疫惹出這兩種大病 醫生教提防(圖)


香港公共醫療醫生協會會長、老人科專科醫生馬仲儀(圖片來源:李明/看中國)
香港公共醫療醫生協會會長、老人科專科醫生馬仲儀(圖片來源:李明/看中國)

【看中國2021年3月26日訊】中共病毒COVID 19、新冠肺炎)疫情持續一年多,很多人為了避疫減少外出。也有很多人擔憂老人抵抗力差容易染病,死亡率也較高,因此勸老人家避免外出,寧可代他們買齊食糧物資,有長者甚至困家數月或更長。不過,香港公共醫療醫生協會會長、老人科專科醫生馬仲儀近日撰文提醒,長時間留家也會惹出大問題,強調防疫也不能扼殺長者合理的生活,並教家人用5招預防老人生病。

肌少症可致命 營養運動是關鍵

馬仲儀醫生在網媒眾新聞撰文指,不少人擔心長者一旦染疫,病情會較嚴重,也有人認為長者較不注意衛生,容易在外感染病毒,因此避免讓他們外出,甚至整年不讓他們外出。不過,步行是很多長者的主要運動,長期留家會令他們運動量大減,導致關節繃緊、欠缺靈活、肌肉失去力量等。

她提醒,缺乏運動令長者易患「肌少症」。肌少症是一種骨骼肌質量及功能流失的疾病,在長者身上很常見,會導致關節柔韌度和平衡力下降,還直接影響患者的活動能力、生活質數和身體機能,甚至和死亡有關。要預防和改善,她提醒吸取足夠蛋白質和做運動是關鍵,尤其是帶氧及負重運動。簡單的步行也可改善腸道臑動、排便、消化功能和食慾。

疫情下認知障礙症普遍惡化

馬仲儀醫生也觀察到,患有「認知障礙症」的長者病情普遍在疫情期間惡化。原因包括不少日間中心、復康服務都縮短或停止服務,令患者缺少訓練而能力退步。也有家人怕把病毒傳染給長者,減少家庭聚會和探望老人家。

但是,當老人家長期困在家,生活變得枯燥刻板,沒有外界事物的刺激,會變得經常昏昏欲睡,反應也變得遲緩。更有患者因為一段時間沒有上街購物,忘記了原本懂的路線,甚至忘記如何購物。缺乏活動和未能消耗過多的精力,也會令患者行為問題惡化。加上常聽疫情新聞,也會引起焦慮、不安,甚至失眠問題。

因避疫而惹出其它老人病,可謂得不償失。以下整理了馬仲儀醫生教家人的五招提防方法:

自己先保持冷靜——因為家人的情緒、憂慮會直接影響長者生活。她見過有長者被穿上如「生化危機」般的保護衣物,渾身不自在;也聽過有些家人差不多整年不讓長者上街。

每天有適量運動——要為長者安排呼吸新鮮空氣和接觸陽光的時間,並有適量運動,步行10至15分鐘是不錯的選擇。可選擇人流較少的時間外出,到公園等戶外場地,避開商場餐廳等人多地方。

在家也要安排活動——就算真的不能外出,也要為他們定下時間表,包括做些踏步和舒展運動;提醒老人留意日期和天氣;安排有趣的節目,如聽音樂、一起看舊照片、玩遊戲或做手工藝等。

要經常探望長者——尤其認知障礙症患者十分依賴與熟悉的人溝通,要給予他們安全感,並時常提醒他們家人名字、特別日子或地址等重要記憶。

帶長者回醫院複診——有些長者已長時間沒有回醫院覆診,就算有處方藥物也有一定風險。應讓醫生檢查一下長者的健康狀況有沒有變化。

馬仲儀醫生最後提醒人們處事應講求平衡,不能因懼怕疫情而忽略了其它同樣重要和常見的健康問題。「重點是我們不能用控制疫情和保護長者之名,扼殺他們合理的生活。」



責任編輯:李家宏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