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家庭責任」,不答應顯得「無情」,背上了又氣喘吁吁,很有壓力。(以下圖片來源皆為Adobe stock)
責任原則:先為自己負責,再滿足他人
三年前,我在上海遇見台幹S,她告訴我,三十二歲結婚前,她爸爸突然簽下一筆房貸,頭期款、貸款,都要她出錢,房子登記她的名字,但弟弟、妹妹、弟弟未過門的女朋友,都住在裡面。
S說,房子登記她的名字,但地點、房型、居住環境,都是為了其他人打造的,她估計自己不會去住,弟弟、弟妹住在裡面,即使未來父母過世,她也不敢把房子收回去(顯得不近人情)。S說,這種「家庭責任」,不答應顯得「無情」,背上了又氣喘吁吁,很有壓力。
就在去年,S懷孕了,先生卻被裁員,一時失了業。
S是個負責任的女兒,但是她看著先生愁眉苦臉,心底感到愧疚,於是開口,請爸媽暫時接管房貸,讓弟弟、妹妹,一起還錢。
她一提出來,家裡就炸開了鍋。爸爸在飯桌上,第一個跳出來,憤怒地咆哮:
「我養你這麼大,妳就這麼回報我們的嗎?」
「還不起?還不起什麼意思?你不是上個月還去日本玩了嗎?沒錢能去玩什麼啊?」
「妳怎麼可以不負責任呢?房子是妳的名字耶!以後也是妳的耶!妳要存錢,這房子不是幫妳存了嗎?」
吃完飯,S落荒而逃。她抽抽噎噎,極度委屈地告訴我,她搞不清楚,自己自食其力,花錢去日本犒賞自己,到底有什麼錯?S哭著問我,是不是收入比較高,就要背負其他人的生活?她懷疑,自己是不是太自私了?
我聽了,只能拍拍她的手,安慰她,不是她的錯。
責任是什麼?責任像河流兩邊的堤岸,引導著水流,灌溉田地,生養果實;它是行為和欲望的界線,領著我們做「應當做的事」,扛「應承擔的任務」、達成「應完成的使命」;責任,就是指示。
責任像河流兩邊的堤岸,引導著水流,灌溉田地,生養果實。
很多年來,是父母告誡我們責任的內容──好好工作、自食其力、奉養父母、維持穩定的婚姻、生養一兩個小孩──父母以喝斥、命令、威脅的姿態,像在河邊築起兩道堤岸一般,引導我們的能量,去往他們指向的田地,灌溉成林。
這麼多年來,我一直感到好奇。「責任」像塊匾額一樣,掛在每個人的頭上,為什麼卻從沒有人,提出這些問題:
1、背負責任的目的是什麼?
2、背負責任的對象包括了誰?
3、背負責任的順序是什麼?
想到這三個問題,讓我陷入沉吟……
責任的目的是什麼?責任的目的是讓自己,過得更好、過得更快樂、更有目標──比如說,我想學會理財,於是我決定記帳。當我決定記帳的時候,我對每天記錄開支、蒐集發票這件事,就有了「責任「。責任,讓我「受力」,讓我「承擔」;我必須耐著性子,花時間、花力氣,不斷給自己打氣,忍耐枯燥,維持紀律,達成目標。最終,我因負起了「記帳」的責任,存住錢,過得更好──這是責任的目的,責任,是為了讓自己幸福。
那麼,責任的對象包括了誰呢?
首先,我們第一個該擔負的責任,就是自己──自己想買的房子、想做的職業、想擁有的生活節奏、休閒方式、自己的成長、自己家庭的開支、自己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我們要為自己,負重、承擔、受力、前行。我們活著,首先必須為自己的生活負責,背負自己的背包,為自己的欲望、理想,奮鬥推進。
其次,我們該擔負的責任,包括家人、親戚、朋友,以及地球上,與我有連結的「其他人」,都是我們的責任。
但是,首先背負自己、其次背負別人;別人首先背負自己、其次背負別人;我們對自己的生活負責;別人對自己的生活負責;每個人背著自己的背包,手拉著手,向上攀登,直到登頂……這是愛,這是連結。
人跟人之間,第一個責任,也是唯一的責任,是愛,不是錢。
人跟人之間,第一個責任,也是唯一的責任,是愛,不是錢。愛是一種絕對的自我中心,是一種被滿足、被保護、被包圍的狀態下,沉穩、安定地行動著。你一定要先承擔自己的責任,讓自己滿足,充滿了愛,才能去滿足別人,這時你才是給予者,不是乞求者(乞求別人關注我、重視我)。
人與人之間、家人之間,要愛對方,不是成為對方──我們不能代替家人思考,代替家人實現願望(你有自己的願望,不是嗎?),代替家人還房貸(你有自己想買的房子,想過的生活,不是嗎?),代替家人承擔他們人生的失意和失望(那是他們的經歷,不是嗎?)…… 愛你,不是成為你。
如果我是S,畢業那年,我會拒絕背上房貸,那是別人的背包、別人的責任,S不是耶穌,S不該背著十字架、手鐐腳銬、負重前行;那不是愛,那是順從、也是扭曲。
我能想像,S如果說出「我不還了!」的時候,她的心底,一定會很有壓力。那是一種「愧疚感」,一種「內心的定罪」,像懲罰自己似的,說自己「很無情」、「很壞」;承受那種壓力,一定非常痛苦。如果爸爸媽媽再跳出來,跟著罵「你不孝!」、「你自私!」,S的內心,一定承受更大壓力。
愧疚感,大概是世界上最難處理的情緒。
愧疚感來自內在,來自我們小時候,學過的規則、教條,要抵抗它,得很有決心。因為它根深蒂固,來自內心。
我自己生長在「沒有界線感」的家庭,對S的處境,感到同情。我能理解S的難處,理解她承受的壓力,但我始終覺得,我們能堅持住,為自己做點努力。
我們應察覺自己的愧疚感,察覺自己腦子裡「你很差!」、「你很自私」、「你不孝!」的聲音,然後退一步,像旁觀者一樣,看待自己的處境,檢查自己的「聲音」;辨認出爸媽、親人的「操縱語言」,試著在內心底,為自己打氣。
我相信,如果我們不能控制愧疚感、察覺愧疚感,安頓自己內心,我們面對這種情境,就會陷入掙扎、憤怒、糾結裡,最終破壞愛與信任感,得不償失。
我們該讓別人知道,你是你,他是他;由你控制自己。即使一切並不容易,也值得努力。
與家人建立健康的財務界線。
【與家人建立健康的財務界線】
我知道,有些人在你說「不」的時候,就是「聽不懂」。對他來說,你說「不」,代表「也許」;而「也許」,就是模糊的「是」。
我也知道,有些人在你說「不」之後,仍步步進逼,甚至孤立你、威脅你、冷淡地對待你,挾持你的意志,讓你軟弱,逼你就範,這個時候,我們該怎麼辦呢?
好吧,我得承認,這類人特別棘手,如果你遇上了,就得升級裝備,越級打怪,下面是我得出的經驗,分享給你:
●指認
這類「不聽別人的需要」,「一味指責別人」、「批評別人不負責任」的人,通稱為「控制者」。
控制者分成兩個類型 :1.侵犯型控制者、2.操縱型控制者;兩者,都不難辨識。
1、侵犯型控制者
他們就像一台坦克車,硬要從別人的「籬笆」輾過去,無視別人豎起來的界線。他們的特徵,就像S的爸爸,會在S說「不想再付房貸」的時候,破口大罵,暴躁、憤怒;他們會勾起別人的恐懼感。
2、操縱型控制者
他們的操控方式,比較隱晦。比如說,S的媽媽,在S說「不想再付房貸」的時候,不罵人,只是歇斯底里,一直哭,說自己「沒把S教好,讓S變成這種自私的小孩……」(哎,這一幕是不是很常見?)讓S難過得不知道怎麼辦,這個時候,S的媽媽就是「操縱型」的控制者。這類控制者,會否認自己的自我中心,用「誘導」的方式,不是「侵犯」的、「暴力」的方式,讓別人承擔自己的擔子。他們會勾起別人的愧疚感。
記住,讓你有「恐懼感」,他就是「侵犯型」;讓你有「愧疚感」,他就是「操縱型」;不管哪一種,都在企圖「控制」你。
控制者 |
引起的情緒 |
侵犯型 |
恐懼感 |
操縱型 |
愧疚感 |
●攻擊
你知道,這兩種類型的控制者,會說出什麼樣的話嗎?下面是各種典型:
威脅 |
你是要我死在路上是不是? |
你不幫忙,以後不要踏進這個家門一步。你給我滾! |
|
你要毀了這個家嗎? |
|
我要和你斷絕父子/母女關係! |
|
我會讓你後悔。 |
|
我要你付出代價! |
|
貼標籤 |
我真不敢相信,你這麼自私!這一點也不像你! |
你只想到你自己!我呢?我怎麼辦? |
|
我以為你跟其他人不同,我錯了! |
|
不知道孝順父母,你還是個人嗎? |
|
你無情無義。 |
|
你長大了啦!翅膀硬了啦!就可以丟下我了啦! |
|
誘導 回應 |
你怎麼可以這樣對我?在我為你付出這麼多之後? |
你為什麼要毀了這個家? |
|
你為什麼那麼自私/固執/倔強/不懂事? |
|
你是哪根筋不對? |
|
你為什麼要傷害我? |
|
你瘋了啊?幹麼那麼小氣? |
|
沉默 |
不跟你說話,沉默。 |
下面,是我提供你的恰當回應,這種回應能控制「界線」,又能不傷害對方,內外一致、而且坦承:
●回應祕技
威脅 |
你是要我死在路上是不是? 我希望你不要這麼做,但我已經決定了。 |
你不幫忙,以後不要踏進這個家門一步。你給我滾! 這是你的決定。 |
|
你要毀了這個家嗎? 等你明天不那麼氣的時候,我們再談。好嗎? |
|
我要和你斷絕父子/母女關係! 我知道你現在很生氣,但是我希望你冷靜一下,再想一想。 |
|
我會讓你後悔。 恐嚇我沒有用。 |
|
我要你付出代價! 很遺憾你這麼不開心。 |
|
貼標籤 |
我真不敢相信,你這麼自私!這一點也不像你! 你可以有你的看法。 |
你只想到你自己!我呢?我怎麼辦? 我想,事情對你來說就是這樣。 |
|
我以為你跟其他人不同,我錯了! 好吧。 |
|
不知道孝順父母,你書讀到哪裡去了? 也許你是對的。 |
|
你無情無義,是個人渣。 你繼續攻擊我也沒有用。 |
|
你長大了啦!翅膀硬了啦!就可以丟下我了啦! 很遺憾你這麼不高興。 |
誘導 回應 |
你怎麼可以這樣對我?在我為你付出這麼多之後? 我知道這件事讓你不高興,但我決定了。 |
你為什麼要毀了這個家? 我知道你生氣,但是我對這件事沒有讓步的空間。 |
|
你為什麼那麼自私/固執/倔強/不懂事? 我們之中,沒有人是壞人。只能說,我們要的不一樣。 |
|
你是哪根筋不對? 我們的角度不同、立場不同。 |
|
你為什麼要傷害我? 很遺憾你這麼生氣。 |
|
你瘋了啊?幹麼那麼小氣? 我知道你會這麼想,但是我決定了。 |
|
沉默 |
不跟你說話,沉默。 不要被嚇到。不要求他們說話。 告訴他們,你知道他們很生氣,並且,清楚地說明,你能幫忙到什麼部分── 比如:我能資助你十萬塊,這是我刨除應急金、養老金、房貸後,好不容易存下來的十萬元,我可以先借給你,這是我能做的了。背起你的房貸,這不是我該付的責任。 |
部分對話參考《情緒勒索》(Emotional Blackmail)一書;部分出自自己累積的經驗。
本文整理、節錄自李雅雯《與家人的財務界線:富媽媽教你釐清家人的金援課題,妥善管理親情的金錢漏洞》一書,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由采實文化授權轉載,欲閱讀完整作品,歡迎參考原書。
責任編輯:聆風 来源:采實文化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