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出現問題,應及時到醫院尋求耳鼻喉科醫生的幫助。(圖片來源:Adobe stock)
掏耳朵俗稱「挖耳屎」,許多人覺得這玩意兒留著也沒用,掏掏更健康。在四川滿大街都有掏耳朵的,當地人叫「耙耳朵」,是人們休閒時經常選擇的項目,部分掏耳朵的師傅甚至憑這一手絕活家喻戶曉。那麼,掏耳朵到底好不好?怎麼掏耳朵才正確呢?以下就讓我們來瞭解掏耳朵的正確方式。
為「耳屎」正名
醫學上稱「耳屎」為耵聹,是外耳道皮膚耵聹腺分泌出來的一種正常分泌物與灰塵、皮屑混合而形成的。
耳屎分為「乾性」和「濕性」兩種。部分人是乾性耳屎,呈片狀存在於外耳道內,人們稱之為「乾耳」。也有一部分人耳朵油脂分泌旺盛,耳屎比較粘稠、看起來顏色比較深,油油的,有的會流到耳外,這就是我們俗稱的「油耳」。
需要注意的是,無論耵聹是乾性還是濕性,都屬於正常現象,是由遺傳基因和飲食習慣決定的,不需要太在意。
小「耳屎」大作用
1、殺菌作用:富含脂肪酸的耵聹,在耳道皮膚表面會形成一層酸膜,使外耳道處於酸性環境,具有輕度的殺菌作用。實驗證明,耵聹裡的化學成分能抑制細菌的生長、繁殖。它能幫助我們清理耳道裡死去的皮膚細胞和碎屑。
2、阻擋異物:耵聹因富含油脂,可以滋潤耳道皮膚上的絨毛,這些絨毛能阻擋由外界的塵埃顆粒和微生物進入耳道深部,保持耳道的清潔。耵聹和絨毛還能防止昆蟲和其他微生物對耳朵的侵害。
3、保護鼓膜:能使耳道空腔稍稍變窄,對傳入的聲波起到濾波和緩衝作用,使鼓膜不致被強聲所震傷。
4、保持濕度:富含油脂的耵聹能使耳道保持一定的溫度和濕度,同時可使鼓膜保持彈性處於最佳狀態,保持聲音傳導的穩定和順暢。
往耳朵裡塞東西很危險
在一般情況下,是不需要刻意去清理耳屎的。封閉的鼓膜位於耳道末端,在你咀嚼、說話的時候,肌肉和骨骼的運動會推動耳屎向外移動,最終自然掉落,以免影響你的聽覺。把棉花棒或者螺絲起子塞進耳朵實際上是反其道而行,耳屎可能會被這些工具推到耳道深處,有時候甚至會結成硬球。然後,你可能不得不求助於耳鼻喉科醫生,讓他們用微型吸頭或鳥喙似的鑷子幫你把它掏出來。
一方面,我們的耳朵有一種自潔功能,那些小塊耳屎、皮屑等等可隨著我們開口說話、咀嚼以及頭部的活動而自行掉到耳外,不會引起外耳道堵塞。
另一方面,耳道內的菌群有自己的生態平衡,如果過多人為地去干擾、去掏耳朵可能會造成外耳道疼痛、搔癢甚至損傷外耳道皮膚,引起發炎。
頻繁的掏耳可能使外耳道局部受到刺激反而造成耵聹分泌過多,若一不小心捅破耳膜,可能會引起感染,甚至導致不同程度的聽力損失。
需要掏耳朵的情況
當外耳道內耵聹分泌過多或排出受阻,使耵聹在外耳道內聚集成團,阻塞外耳道,這種情況稱為「耵聹栓塞」。當耵聹栓塞形成,輕則會出現搔癢,重則會出現耳悶,聽力下降,耳鳴等不適。若耳朵進水後則會導致症狀加重,並且易於引發感染,導致外耳道炎,甚至中耳炎,出現耳痛、流膿等不適症狀。
因此,當您出現上述症狀時,應及時到醫院尋求耳鼻喉科醫生幫助,確定問題的原因,若是單純由於耵聹栓塞所致,由耳鼻喉科醫生幫忙將耵聹取出。若耵聹質地較硬,或者嵌頓在外耳道內,則需先用耵聹液(例如碳酸氫鈉滴耳液)滴耳軟化耵聹,數天後通過外耳道沖洗將耵聹衝出。
無論何種耵聹,耳鼻喉科醫生都能專業對症處理,並且更加安全。
小貼士
當耳朵產生癢的感覺,或出現輕度堵塞感時,可增加咬合動作,以幫助耳屎排出。如果只是輕微搔癢,可以選用粗細合適的消毒棉籤,適當的蘸上一些酒精,在外耳道內搔癢處輕輕轉動即可。不要用指甲、火柴桿、鐵絲等尖銳不潔之物掏耳朵,以免造成機械性損傷或感染。
如果耳屎較多,症狀較明顯,建議到醫院耳鼻喉科就診,由醫生取出。醫院有專門的設備和辦法,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的人員做。
責任編輯:心語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