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味深長!四書五經真正的精華盡在開篇之言(組圖)

發表:2019-05-09 09:05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四書五經的精華
「四書五經」是中國儒家的經典書籍。(看中國製圖)

四書五經」是中國儒家的經典書籍。「四書」之名始於宋朝,又稱為四子書,是指《論語》、《孟子》、《大學》和《中庸》,代表儒家4位代表性人物的思想。「五經」之名始於漢武帝,是指彙集詩歌305篇的《詩經》、記載帝王言行的《尚書》、禮學文獻選編《禮記》、以陰陽變化描述世間萬物的《周易》和最早的編年史《春秋》。

而「四書五經」那看似平淡的開篇之言,實則藏有深意,是全書的主旨,正所謂「開宗明義」。

《四書》的開篇

一、《論語學而第一》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孔子說:「若能時時反覆溫習已求得的學問,不是很高興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是很令人欣喜的嗎?即使人家不瞭解我,我也不因此感到怨恨、惱怒,不也是一個有德的君子嗎?」

孔子的人生最大樂趣,在於學習與教學,《論語》第一篇的第一章,就強調努力學習的重要性。後世有學者認為,《論語》一書的編纂者將篇列為諸篇之首,便是要強調「學習」是《論語》的根本,用心可謂深遠。

二、《孟子梁惠王上》

孟子見梁惠王。王曰:「叟!不遠千里而來,亦將有以利吾國乎?」

孟子對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國?』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國危矣。萬乘之國,弒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國,弒其君者,必百乘之家。萬取千焉,千取百焉,不為不多矣。苟為後義而先利,不奪不饜。未有仁而遺其親者也,未有義而後其君者也。王亦曰仁義而已矣,何必曰利?」

孟子說,如果把義放在後而把利擺在前,唯利是圖,那些爭權奪利的人不奪得國君的地位是永遠不會滿足的。反過來說,從來沒有講「仁」的人卻拋棄父母的,從來也沒有講「義」的人卻不顧君王的。

幾千年日月圓缺,依然脫不得一個「利」字。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百姓為利,蓋為生計;官員趨利,則為貪婪;而若一國之君言必曰利,則「國危矣」。清代焦循《孟子正義》云:「《孟子》七篇,主明仁義,以此立首也。」以此開篇看似講人人皆知的仁義,實則大有深意。

大學之道
臺南孔子廟明倫堂所書《大學》。(圖片來源:M.Weitzel/維基百科)

三、《大學》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大學》一文不長,僅有短短的兩千餘字,卻因其重要的道德內涵,而被稱為儒家經典的「四書」之一。《大學》強調修己是治人的前提,修己的目的是為了治國平天下,說明治國平天下和個人道德修養的一致性。

作為《大學》最開篇的一句話,「明明德、親民、止於至善」,這三個詞就是整部《大學》的「三綱領」。所謂「明明德」,就是發揚光大人所固有的天賦的光明道德。所謂「在親民」,是指發揚了善性之後,即從事治民。治民要親愛人民。所謂「止於至善」,就是要求達到儒家道德的至善境界。

四、《中庸》

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敎。

《中庸》高深,開篇三句說的更是大本大源。「天命之謂性」,人的根本特性乃受天所命,在古人看來天是萬物之本,是一切價值的源頭。人的生命既由天所賦,此生的目的即在回歸天命,實現內心向善的要求。

北宋的洛學大家楊時說,這是全篇的要領。南懷瑾說,這三句話是影響了幾千年來中國文化最大的東西。

《五經》的開篇

詩經的開篇第一首
乾隆帝御筆寫本《御筆詩經圖》(圖片來源:公有領域)

一、《詩經國風周南​​​​​​​關雎》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採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鍾鼓樂之。

孔子在《論語》中說:「《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而《詩經》的第一首詩《關雎》,便是「思無邪」的最好證明。

在《論語》中有多次提到《詩》(即《詩經》),但作出具體評價的作品,卻只有《關雎》一篇,謂之「樂而不淫,哀而不傷」。《詩經‧大序》曰:「〈關雎〉,后妃之德也。」做為代表周文學的《詩經》首篇,〈關雎〉篇確實有其獨特意義,並非只是一首婚戀之歌而已。在古人看來,夫婦為人倫之始,天下一切道德的完善,都必須以夫婦之德為基礎,才會有子女、父子的倫常、朋友之信和君臣之義。

二、《尚書堯典》

昔在帝堯,聰明文思,光宅天下。將遜於位,讓於虞舜,作《堯典》。

唐孔穎達所撰《尚書正義》謂:「尚者,上也。言此為上代以來之書,故曰尚書。」故尚書即上古之書也。東漢鄭玄注曰:「孔子撰書,遵而命之曰:尚書,尚者上也,蓋言若天書然。」其意上古聖道王化之書,應尊尚視為至高至上之書。兩者意義相近,簡要言之,為值得尊崇之上古之書也。

作為上古歷史文獻,《尚書》開篇所說就是堯舜禪讓之事。這是一個偉大的寓言,隱喻著中國政治的最高理想--聖王政治。

三、《禮記曲禮上》

《曲禮》曰:「毋不敬,儼若思,安定辭。」安民哉!

《禮記》是禮儀之書,古人對於禮,不僅是身體上的禮儀,同時心中還要有敬意。

《禮記》開篇的12個字,前9個字是總綱,後一個是講「禮」達成的效果。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一個有地位的人(君子),心中時刻都要有個「敬」字,外表要端莊,像是若有所思樣子,說話要態度安祥,做到這三點,才會使人們安寧啊!

易經的開篇
《易經》號稱「群經之首」,是中國最古老、最深刻的著作。(看中國製圖)

四、《易經》

第一卦乾 乾為天 乾上乾下

乾:元,亨,利,貞。

《易經》號稱「群經之首」,是中國最古老、最深刻的著作。《易經》開篇是乾卦,乾卦卦辭是「元亨利貞」。對中國文化的最高概括是「道德」二字,「元亨利貞」則同時包含大道至德。

《易經》以乾坤兩卦為基礎和終極,而乾卦居於開始。之所以如此,其中的份量,開篇四個字,已足以說明。

五、《春秋左傳隱公元年》

元年春王正月。

《春秋》是中國最早的編年體史書,自魯隱公元年開始。記載了從公元前722年至前481年共二百四十二年間的史事。開篇第一句看上去只是簡單的編年紀事--「元年春王正月」,背後內涵卻大有玄機,歷來眾說紛紜。

解釋《春秋》的「三傳」,只有《公羊傳》對這句話有解釋:「元年春,王正月」裡邊的王並不是指魯隱公,是指周文王;爲什麼先說「王」,再說「正月」?因爲指的是周王確立的正月;爲什麼要說周王的正月?是表明大一統,天下都實行王的政令。

就是在這段解釋中,第一次出現了一個對中國歷史極為重要的概念--「大一統」。



責任編輯:唐詩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