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的日記記錄了當時他的反思和國民黨在臺灣改革的點點滴滴。(網路圖片)
有些人有寫日記的習慣,記下自己對生活的描述和感想。通過一個人的日記,人們可以增加對他的瞭解。由於日記是寫給自己的東西,因此人們還可能通過一個人的日記瞭解到其它途徑無法知道的秘密。中華民國已故總統蔣介石的日記,記錄的一些內容甚至可能顛覆我們對蔣介石本人,甚至對中國現代史的部分認識。翻閱這部塵封數十年的日記,透過字裡行間,認識一個你未必真正瞭解的蔣介石。
蔣介石日記的唯一真本受蔣介石家的後人委託,由美國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所保管。美國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所的研究員郭岱君女士介紹了她參與保管的蔣介石日記,幫助我們瞭解蔣介石到臺灣之後那些鮮為人知的心路歷程。
1949年,共產黨軍隊勢如破竹,中華民國政府敗退臺灣。共產黨由弱變強,國民黨由強變弱,這究竟是為什麼?蔣介石開始反思,國民黨開始改革。蔣介石的日記記錄下當時他反思和國民黨在臺灣改革的點點滴滴。
國民黨就到了臺灣後,共產黨就在大陸成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蔣介石在日記中反省這件事太多了。1949年不但對蔣介石本人,對整個中華民國都是非常重要的年代,因為對整個民族的命運都是很大的分水嶺。實際上國民黨正式遷到臺灣是在12月。也就是說整個1949年這一年蔣介石基本是在大陸打仗,在督導作戰,因為李宗仁最後不願意到廣州,更不願意到成都,而是跑到廣西去了。所以真正率軍打仗的是蔣介石。所以1949年是陳誠在臺灣,蔣介石在大陸。
蔣介石在1949年寫的日記特別多,幾乎每天都在反省。不但1949年反省,1950年也繼續反省。他歸納了幾個失敗的原因。首先是外交,他認為不能過於依賴或者信賴他國,因為過去對美國太依賴了。另外就是黨,他認為國民黨整個渙散了,沒有信仰,對三民主義沒有認識,黨員離心離德,黨也沒有黨紀,完全處於失控狀態。第三就是軍隊,他說軍隊士氣蕩然,認為這些帶兵的人每到一地就先想好自己後退之路,等到戰況不利,這些帶兵的將軍們自己先跑,把軍隊留下,這怎麼可以打仗?最後就是經濟,經濟成為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他在財政方面相當責備宋子文,覺得宋子文作做行政院長時候把黃金拿出來允許兌換,導致庫存的黃金一半都沒了。但結果並沒穩定金融,所以蔣介石說:「子文誤國」。
另外就是反省他自己。他認為自己管事太多,「驕矜,自持,忙迫,不能詹敬虛心,全憑主觀行事。」他說自己輕浮急躁,個性太強,凡大小政策無不自信自覺,因此無人近也,無法集思廣益,折衷至當。所以他對自己有很多的批評,實際上在1949年說幾無面目在天地之間,甚至自殺以謝國人。事實上當時國民黨很多大員只有三個選擇,一是投共,二是逃到香港、澳門和美國,第三種就是自殺,很多人自殺。蔣介石身邊最信賴的人,陳布雷和戴季陶,兩人最後都選擇自殺。所以蔣介石也不是沒有想過,但他還是認為這是我闖的禍,犯的錯,要贖罪,重新改革。他當時就說要尋找一單純之地,另起爐灶。
他認為誤學了美國的民主,「未及民主程度而硬行民主」。也就是說1946年中國開始行憲,可是那個時候整個中國的條件還不成熟,勉強行憲結果一塌糊塗。他認為本黨對孫中山總理的三民主義沒有切實執行,特別是民生主義。蔣介石下野後在奉化住了三個月,他在家鄉到處走,說我自己的家鄉本黨執政已經20多年,但奉化民眾的生活沒有什麼改變。他說本黨的人都在做官,沒有好好地執行總理的旨意。他說如有機會一定要在經濟上徹底改革,切實執行三民主義。
於是蔣介石到了臺灣以後就做了一些改革。比如他進行了土改,允許地方有些自治,甚至允許黨外人士後來參加選舉,同執政黨候選人競爭,而且很多黨外人士獲得了選舉的勝利,當了地方首長。這在蔣介石的日記中有很多記載。
他到臺灣後,第一就是舉辦革命實踐研究院,就像是中央黨校,對黨員作思想上的重新教育。他組成了改造委員會,對國民黨,對整個自治進行重新改革。他歡迎工人入黨,農人入黨,婦女入黨,青年學生入黨。他在日記中常常自問,問為什麼大學老師都不聽我們的,跟著共產黨走?為什麼婦女和青年學生都跟著他們走,老是反對我們?他做了很多改革。
他在1950年開始地方自治,國民黨裡面都表示反對。1950年還是風雨飄搖,臺灣處在風雨飄搖之中。大家都說這不切實際,可是他覺得不能再拖。表示我們當年就是沒有好好執行孫中山總理的三民主義遺教,現在到了臺灣一定要好好認真做。要舉行選舉,舉行鄉鎮市長選舉、縣市長選舉,還有省議會選舉,都是直選。當時大家都很害怕,雖然蔣介石說他是總理的信徒,要實行三民主義,但其實中國三千多年來沒有真正做過選舉,誰也不知道真正民主是怎麼回事。
所以大家都說你這樣做很危險,因為我們外省人是從大陸來的,外省人只佔人口13%,一選不就完蛋了嗎?最後可能連飯碗都沒有了,所以內部反對。他就折衷,縮小選舉範圍,比如臺灣一共只有21個縣市,他把它分成八次選舉,這樣就比較不會亂。第一批就是臺中市長的選舉,國民黨候選人姓林,非國民黨候選人姓楊,叫楊基先,有另外一位無足輕重的候選人。楊基先是臺中的世家,他的叔叔當時是臺灣省民政廳廳長,所以楊一路領先。很多人就在蔣介石面前說,臺中是臺灣省中部第一大市,萬一市長落入別人之手,我們國民黨還有的混嗎?蔣介石後來也忍不住了,就打電話給臺灣省主席吳國楨。他說你叫那個姓楊的自動退選,而且不能說是我不讓你選,要你自動退選,因為他不願意擔這個罵名。這個日記裡寫得很清楚。吳國楨是在美國讀的書,當然覺得不妥。但吳國楨還是聽蔣介石的話,去跟楊基先說。所以蔣介石在日記中說,楊某同意退選,態度良好。但蔣介石馬上就後悔了,覺得此舉似有不當。第二天吳國楨跑來跟蔣介石說,此舉似乎不妥。蔣介石就在日記中說:「國楨甚羅索」,「但余有錯,只好忍耐其羅索」。蔣介石後來又緩言告之,有沒有補救的方法。第三天蔣介石又思考,到12月29日這天他又打電話給吳國楨,叫通知楊某,允其繼續參選。吳國楨告訴楊後,楊也很大方,就同意參選。結果等電話打完之後,蔣介石在日記中就說,這樣「余心稍可慰也」,即使本黨失去選舉,「余心亦無愧也」。當然最後果然楊某當選了,而且是高票當選。所以第一任的臺中市長是一位非國民黨人。有了第一任臺中市長選舉的經驗,最後就是臺北市長選舉。這是國民政府的臨時首都,結果出現一匹黑馬叫吳三連,是位本土人士。國民黨根本推不出人跟他競選。國民黨人士就問怎麼辦?是不是不准他參選。可是因為有了臺中的經驗,蔣介石就說,還是允許他參選。最後國民黨是禮讓,所以第一任臺北市長也不是國民黨的人。正因為國民黨還守住了基本的原則,就使得越來越多的臺灣人願意加入國民黨,成為國民黨的候選人來代表國民黨參選。
来源:作者博客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