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街頭(網路圖片)
【看中國2016年03月24日訊】記得在中國聽到這樣一個笑話:一對新婚夫婦辦婚禮,很多人來祝賀並隨禮,婚禮完畢以後,新婚夫婦高高興興地一起數隨禮錢,核算一下,刨除他們辦婚禮的費用,還剩下好多錢,他們高興地說:咱們就天天辦婚禮吧,不用上班了。
這雖然是一個比較極端的笑話,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國人和日本人在文化心理上的不同點,那就是,中國人不太在意接受他人過多的恩惠,而日本人卻不是這樣的。每次我參加日本人的婚禮或葬禮時,對於關係比較近的人,總是覺得應該比別人拿去更多的隨禮錢,但是身邊的日本朋友告誡我:你應該拿去和別人一樣的,或差不多的數目,不然的話對方會有壓力。
在日本住得時間長了,漸漸得覺得這個朋友說得很對。在日常生活中,你如果給了日本人一點恩惠,日本人總是會還回來大致相同的報答,一般的日本人會認為:欠別人的情,是一種未來的壓力。
日本有一個非常著名的民間故事叫《白鶴報恩》,故事講的是,在很久以前,某處住著一對老夫婦。在一個大雪飄飄的冬日,老爺爺在路上發現一隻中了陷阱的白鶴,覺得好可憐,就把它救出陷阱,放它飛走了。在不久後的一個暴風雪的夜晚,一名美若天仙的女孩來到了老夫婦的家,說因為下雪迷了路,希望能讓她借宿一宿,夫婦倆很高興地接納了她。結果雪一直下個不停,女孩就在老夫婦的家裡住了下來了。有一天女孩說,讓我來當你們的女兒吧!老夫婦很高興地答應了。
有一天女孩說:「想要買線來織布」,拜託老爺爺買線來,這以後女孩就開始織布,她還告誡老夫婦:「在我織布的時候請不要偷看」,老夫婦答應了。女孩花了三天三夜終於織完第一匹布,她對老夫婦說:「把這個賣了,請再買一些線來」。由於這匹布很美麗,在鎮上賣了很高的價錢。老爺爺再買新的線來,女孩就再織出第二匹布。那布越織越漂亮,賣得價錢也越來越高。
後來老夫婦由於很好奇,終於守不住與女孩的誓約,偷看了女孩織布。而他們看到的居然是一隻非常憔悴的白鶴,正拔著自己身上的羽毛和線一起來織布,大部分的羽毛都被它拔了出來,都要把自己的羽毛拔光了。隨後白鶴變回女孩,她向老爺爺坦白說,她就是被救出陷阱的白鶴,為了報恩為老夫婦織布。不過她還說:老夫婦守不住誓約,看到她的真面目,她只好離開了。之後她就變回了白鶴,飛往天空。
這個故事在日本非常有名,首先以日本的東北地區為中心流傳,在全國各地也還有一些略微不同的版本。民俗學家柳田國男曾將這個故事編入《全國昔話記録》;作家木下順二把這個故事寫成劇本《夕鶴》,戲劇家團伊玖磨則把《夕鶴》改編為歌劇上演。
在談到這個故事的寓意時,一般日本人的解釋是:「好人好報」,「不守誓約是不行的」等等,但是我覺得這裡還有一個更深層的含義,就是:「不能接受別人太多的恩惠,不然的話報答起來會給自己帶來很大的麻煩,甚至有‘拔光羽毛’的危險。」這個故事以老夫婦的「不守誓約」為理由結束了白鶴不斷拔羽毛的悲慘境地,如果持續下去,這隻白鶴肯定會「拔光羽毛」的,因此不管老夫婦守不守誓約,只要白鶴不想死掉,就遲早會飛的。
也許就是因為這種深層的社會心理,一般的日本人是拒絕過多地接受他人恩惠的。比如說,在中國乞丐很多,還有的人把做乞丐當成一種職業,想盡辦法獲得別人的同情,以獲得別人更大的恩惠,但是在日本有許多露宿街頭人,卻基本上看不到乞丐,這在世界上也是少有的現象。這當然與複雜的社會環境與多重的社會心理都有關聯,但是也一定與上述的社會、文化心理相關。
現代社會是一個個人要自立、自足的社會,拒絕接受他人過多的恩惠,也是一種人格自立和自尊自愛的表現。人在行有餘力的時候是應該熱情幫助他人的,但是等待他人幫助並且毫無自尊地接受,則會塑造出一種難以自立的依賴性人格。
来源:日經中文網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