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清漣:中國經濟衰退,資源國發展夢碎(圖)

作者:何清漣 發表:2016-02-07 07:41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中國經濟的衰退,殃及了準備將資源礦產賣給中國的發展中國家(網路圖片)

【看中國2016年02月07日訊】在中國躍升為全球GDP總量第二這個過程中,中國像一隻巨獸,吞食著全世界的各種金屬、燃料與農作物,從非洲、南美到澳大利亞,許多國家都將自己的繁榮夢奠基於中國經濟持續高速發展之上。中國經濟的衰退,殃及的不只有中國人自身,還殃及幾十個正在準備將各種資源礦產賣給中國的發展中國家,以及全球尋找資本市場的發達國家投資行業。本文分析那些因失去中國這位全球最大買家而陷入困境的資源礦產國。

中國成為世界資源與農產品的最大買家

20年間,中國在世界經濟中經歷了反差巨大的角色變換,不經意間,從一個處於邊緣的角色轉換成世界多國的經濟發展引擎。所謂「引擎」,不是指「中國製造」的各類廉價產品多重要,而是指中國的各種需求日益暢旺,帶動了許多國家的經濟發展。

說得具體一點,所謂中國的「角色變換」,其實經歷了兩度,第一度是指中國從一個落後的農業國兼人口大國,成為一個為世界提供廉價工業品的「世界工廠」;與此同時,也漸漸變成一個世界上最大的資源與農產品買家,好些國家過去依靠中國的龐大需求而發展經濟並促進就業。目前,中國的世界工廠地位正在迅速衰落,隨著中國經濟增速的急劇下降,這些向中國出口原油、鐵礦石及各種礦產的國家,如今正面臨經濟發展衰退、就業萎縮的困境。只要看看中國曾有多大的「胃口」,就會知道這種影響將有多深。

2013年10月,中國正式超過美國的每日624萬桶,取代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石油淨進口國。2015年《國內外油氣行業發展報告》顯示,2014年中國石油淨進口約為3.08億噸,石油對外依存度達到59.5%。

全球的豬肉,有一半進了中國民眾的肚子裡2014年歐盟對中國的豬肉出口略有增長,增至368700噸,佔中國進口市場的65%。歐盟中向中國出口豬肉的主要國家是西班牙、丹麥、德國以及英國。

中國從澳大利亞、美國和加拿大3個國家進口大量小麥。美國農業部此前數據顯示,1998年,中國是世界第四大的大米出口國,出口量佔全球市場的14%。然而過去三年裡,中國變成了大米淨進口國,積極從越南、巴基斯坦和緬甸等國進口水稻。

大豆是中國植物油的主要來源,中國對大豆的消耗量佔全世界消耗總量的22%。目前中國的大豆進口主要來自美國、巴西、阿根廷三個國家。

中國經濟衰退的必然結果是購買力降低,但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受影響的可不只限於本國商家,還有更多的供應商,即提供資源與農產品的國家。

澳大利亞經濟十年榮衰皆因中國

澳大利亞與中國的經濟關係涉及面極廣,中國從澳大利亞進口的商品,主要是資源與原料性產品,如鐵礦石、羊毛、鋼材、原油、鋁及鋁材等。澳大利亞製造業不很發達,是中國重要的出口市場,中國向澳大利亞出口的大宗商品主要是紡織品、服裝、輕工產品。澳大利亞始終位居中國前10大出口市場之列。

在房地產及基礎建設高峰時期,中國對鐵礦石的龐大需求導致多國增加鐵礦石生產。《2014-2018年全球鐵礦石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前瞻》顯示,自2002年中國鐵礦石進口突破1億噸,達到1.11億噸之後,接連幾年中國鐵礦石進口年增長率都在30%以上,直至2010年增勢才有所放緩,但還保持緩步上升。2012年中國全年進口鐵礦石7.44億噸,創下新高。

毫無疑問,中國早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鐵礦石進口國,鐵礦石的採購來自18個國家,其中80%以上來自澳大利亞、印度和巴西。因此,說中國是這三國鐵礦石生產的引擎並不誇張。

西澳洲是必和必拓(BHP Billiton)、力拓(Rio Tinto)和Fortescue Metals Group這三家企業的所在地。這些企業投入數十億美元修建礦井、鐵路和港口,使澳大利亞的鐵礦石產量在過去的5年成倍增長,增至7.17億噸,由於中國是其最大的客戶,因而西澳洲被稱為「中國採石場」,成為中國經濟繁榮的最大受益者。

作為一個礦業州,西澳洲通過向中國銷售煉鋼的主要原料——鐵礦石,享受了長達10年的經濟繁榮。然而就在鐵礦石的全球供應量達到創記錄水平的時候,中國的經濟在放緩,對鐵礦石的需求進入停滯期。鐵礦石的價格在2011年達到了每噸190美元的頂峰,如今已下跌逾70%至約每噸50美元。這減少了政符稅收,迫使規模較小的礦企關門,裁減數千名員工。

非洲經濟繁榮終成南柯一夢

近十多年以來,中國資本進軍非洲,中國在非洲的投資很大。全世界對美國的投資總量是對非洲投資的6倍,這反映了大多數外商選擇直接投資到發達經濟體。但是,中國卻對非洲青睞有加,截至2013年年底,中國在美國投資為220億美元,但在非洲的投資卻高達260億美元。

自2000年以來,中國成為非洲最大的貿易夥伴。20世紀90年代,中國和非洲之間的貿易增加了700%;2000年-2012年,中非貿易增長超過1000%,從2000年時100億美元躍升為2012年的2000億美元左右。

這段時期,西方媒體與非洲的人權組織對中國在非洲推行新殖民主義的批評達到高峰,但基本不影響非洲國家與中國加強經濟往來。以下數據表明,在此期間,非洲經濟增長率平均每年從20世紀90年代的0.6%增長達到2015年的2.8%。其中有幾個國家受益很大,因為中國在非洲的直接投資中,超過一半投資分布在南非、讚比亞、奈及利亞、阿爾及利亞、南非、安哥拉。截至2012年,僅南非就獲得了中國在非洲對外直接投資48億美元中超過20%的投入。中國對非洲直接投資額的前五名國家的投資額度,從2004年的3.172億美元增長到2012年的112億美元,增長幅度高達35.5倍。

撒哈拉以南非洲國家的經濟快速增長,讓當地人充滿憧憬,認為一個繁榮新時代開始了。有些人甚至認為,這些國家的經濟將不再依賴全球對非洲原始資源的變化無常的需求。2014年底,非洲首條中國標準現代化鐵路在奈及利亞鋪通,奈及利亞為之歡呼。

但是,隨著中國經濟的放緩,中國對非洲大宗商品的需求在迅速減少,許多非洲國家的經濟也隨之快速下滑,整個非洲大陸的經濟前景開始變得嚴峻,特別是在非洲的兩個最大經濟體,奈及利亞和南非。隨著中國2015年從非洲的進口額暴跌了近40%,奈及利亞和南非的貨幣本月跌到創記錄的低點。作為向中國出口鐵礦石最多的非洲國家,南非正在遭受礦業、製造業,及農業等領域的低迷。非洲最大的經濟體及石油生產國奈及利亞,對原油價格的崩潰感到震驚而困惑,該國貨幣奈拉匯率大跌,貨幣走低將讓奈及利亞及非洲許多其他國家的政府更難償還中國為建設大型基礎設施項目提供的貸款。奈拉的暴跌及中國經濟的低迷也影響到大大小小的私有企業。

無論是澳大利亞還是非洲國家,它們至今還在寄希望於中國經濟回暖,它們不清楚的是,中國經濟面臨幾重困難:舊的增長動力消失,新的動力機制不知何處去覓;國內貧富差距巨大,佔人口60左右的人生活水準限於基本生存層面,內需無法拉動;曾經依靠房地產業而形成的對全球鐵礦石、鋁材等金屬的需求,因房地產嚴重過剩,無法再形成對此類大宗商品的需要。

基於中國的現實考量,中國得適應經濟蕭條狀態下的新常態,準備過苦日子;那些依靠中國對大宗商品需求的國家,最好重新設計自己的經濟發展藍圖。這種將本國經濟發展繫於某國短暫的大宗商品需要,並以此構筑通向未來繁榮之夢想,其實非常脆弱。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的立場與觀點)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美國之音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