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習俗!為什麼要吃湯圓呢?(組圖)

發表:2015-12-22 01:0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冬至是中國傳統民間節日之一。

冬至是中國傳統民間節日之一,也是一年廿四個節氣中,最重要的一個節氣,在唐代可是與新年並重,所以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

最早,吃湯圓是沒有一定的時間,宋朝以後,開始在元宵節吃湯圓,明清以後,開始有人也在冬至時以湯圓祭神祭祖,因而成為應節的食品。

在臺灣冬至通稱「冬節」,最主要的民俗是吃湯圓、祭拜家中供奉諸神和地基主,同時也舉行祭祖。湯圓象徵圓滿、團圓,普遍用於臺灣民間婚禮、入厝、入廟、做三年、安神位等典禮。冬至吃湯圓除有團圓、圓滿之意,也具有「取圓以達陽氣」之意。


冬至吃湯圓除有團圓、圓滿之意。

記得小時候媽媽總會在冬至前夜,先把糯米浸水,用石磨磨成米漿,壓榨水分,成為「圓仔棲」,然後動員全家大小把它搓成糰子(俗稱圓仔),分為紅、白兩種,紅的是用「紅花粉」染成。而以前富裕人家,也有搓成數倍大的「圓仔」,裡麵包著糖和土豆麩(花生研磨成粉),紅白各六顆,稱為「圓仔母」,不論是「圓仔」或「圓仔母」,因為在冬節使用,所以又稱為「冬至圓」。當大人正在搓圓仔的時候,小孩子喜歡在旁邊湊熱鬧,一邊搓圓仔,一邊把圓仔棲染上各種顏色,再捏出鳥獸花果的形狀(如雞、狗、豬等等),而且把它們蒸熟了去祭祖,俗稱「做雞母狗仔」(這是祈求六畜興旺,百果豐登的意思)。


做雞母狗仔(這是祈求六畜興旺,百果豐登的意思)。(以上為網路圖片)

由於湯圓大多是以糯米製成,比較不容易消化,腸胃功能不佳的人不宜食用過多,而烹調方式最好採用蒸或煮湯,避免使用油炸,以免增加熱量及更不易消化,事實上在品嚐湯圓時,只要稍加留意份量和煮法,便可以讓我們在享受美味之餘又不發胖。

冬至亦是養生的大好時機,主要是因為「氣始於冬至」。因為從冬季開始,生命活動開始由衰轉盛,由靜轉動。此時科學養生有助於保證旺盛的精力而防早衰,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冬至時節飲食宜多樣,谷、果、肉、蔬合理搭配,適當選用高鈣食品。

責任編輯:芷微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