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曉明與Angela Baby結婚照(網路圖片)
【看中國2015年10月12日訊】今天最熱的新聞是黃教主和楊穎辦婚禮。幸好,壹讀君不用隨份子。
即便剛剛結束長假,含淚隨了很多份子錢的各位讀者大爺們,想必也忍不住略微關注了一下吧。而壹讀君反省一下,自己居然已經到了不再有同齡人髮結婚請帖的年紀,不禁花間一壺酒,親人兩行淚。
算了,今天重點要吐槽的是,婚禮一直是中國家庭最隆重的儀式,但現在中國人不惜費盡兩家心力操辦的婚禮,卻經常在最莊嚴的環節變成了胡鬧——宣布新人「結為夫婦」這麼一個莊嚴的任務,往往是由婚慶公司的司儀來完成。
一個收了錢就跟你八竿子打不著的人,莊嚴宣布了你人生中最重要的儀式。
其荒謬程度相當於美國總統宣布就職的時候,不是手按《聖經》而是手按菜譜。
傳統婚禮,最重要的是兩個家族的聯姻
中國傳統婚禮,來自非常遙遠的歷史。基本上直到晚清,正式的婚禮依然要依照《周禮》的精神指導。
請跟隨壹讀君翻開高中語文課本,《衛風•氓》一篇:「匪我愆期,子無良媒。爾卜爾筮,體無咎言。以爾車來,以我賄遷。」
要有媒人,要算吉凶,男方迎親,女方有嫁妝,這些程序都已經存在了。
在《禮記》中詳細記錄了結婚的合法程序:納採,問名,納吉、納徵、請期和親迎六大程序,合稱「六禮」。
湖北包山楚墓出土的漆器上描繪的春秋時代貴族婚禮
貴族比較講究,六禮要齊備,但對於普通平民來說,如果條件不允許也可以適當簡化。
一千多年後的北宋,《政和五禮新儀》將六禮簡化為四禮,南宋朱熹又在《家禮》中進一步簡化為「納採,納幣,親迎」三禮,基本也就是訂婚,下聘,迎親三個環節。
在宗族社會,婚禮是結兩姓宗族之好,所以婚禮的儀式往往和宗族有關。為了象徵女方嫁入男方家庭,除了夫婦的同席合巹之外,還要拜男方舅姑、祠堂,以向男方家族標明,新娘已成為家族的一員。到宋代,還演化出了拜天地、拜父母、夫妻交拜的禮節,在展示新成員加入宗族的意義上是一致的。作為婚禮的見證的,是天地和家族的祖先、尊長。
「文明婚禮」,給中國新郎新娘帶來了證婚人
到了晚清民國,農村自然經濟已逐漸瓦解,大量農民湧入城市。依托鄉土社會所發展起來的宗族分裂成人口更小的家庭單位。舊式的婚禮,自然難以為繼,西式的「文明婚禮」在城市興起。這種婚禮儀式,被中國的新派人物首先接受,並逐漸過濾和嫁接成中西結合的新式婚禮。
1927年底,全國直播的蔣宋聯姻就採用了基督教婚禮和傳統婚禮結合的形式,汽車代替了花轎,白色婚紗代替了紅色婚服,為全國人民做出了榜樣。此後各種達官貴人競相效仿,掀起了舉辦「文明婚禮」的熱潮。
時年不惑的中正先生貌似還特別時尚地挽了褲腳
伴娘和花童,90年前就已經有了
對中國的新郎新娘來說,這種「文明婚禮」最儀式性的部分,除了保留中式傳統的拜天地父母,就是有了證婚人。證婚人是基督教的習慣,在基督教的婚禮中,有一定地位的神職人員擔任證婚人,代表神見證夫婦的結合,只有在證婚人面前舉行婚禮才有效,被社會和法律所認可。而在中國,證婚人則選擇德高望重的長輩或師友,以受人尊重的道德人格力量,來為新人的結合做證明。
比如徐志摩和陸小曼結婚的公案,證婚人是梁啟超;而蔣介石和宋美齡結婚,證婚人中有國民黨前輩廖仲愷的夫人何香凝,還有德高望重的蔡元培。
據記載,當時的現場是這樣的。證婚人蔡元培宣讀證婚書,文稱:「蓋聞寶樹延輝,異彩耀玉臺之鏡,早梅布馥,華楣迓翟茀之車。兩姓聯歡,一堂結約。茲者蔣中正先生與宋美齡女士,舉行結婚禮於春江大華禮堂,良辰吉日,六禮告成,瑟好琴耽,雙心默契。所願宗熙三徑,論協十篇。喜今茲約指鈐章,用證鴛鴦之牒。卜他日齊眉益算,覃敷鸞鳳之祥。元培等忝作證人,樂觀嘉禮,爰綴吉語,藉貢歡忱,是為證。」接著由證婚人、主婚人、結婚人依次用章,再新郎新娘相對一鞠躬,向證婚人、主婚人及來賓各一鞠躬,婚禮宣告完成。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頭幾十年,婚禮上最重要的是領導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婚禮又一次發生了變化。
一方面,革命戰爭年代的習慣成為主流,受到推崇;另一方面,包管了衣食住行的「單位」越來越成為城市人不得不依附的組織。
在戰爭時期,無論是八路軍、新四軍還是解放軍,軍隊幹部、機關幹部的婚姻都關係到組織的穩定和效率,需要嚴格管理。所以在各個時期、不同地區,軍隊和機關都有過硬的標準,比如男方28歲以上、5年以上黨齡、縣團級幹部,黨組織才允許娶妻,稱為「二八五團」。到解放戰爭,東北局則規定男方25歲以上、8年以上軍齡、團級以上幹部才批准結婚,稱為「二五八團」。
此種軍事化管理雖然在建國後取消,但由於城市中,國家幾乎掌控了一切資源,結婚依然是單位組織、街道幹部需要管理的事項,是否結婚需要領導簽字批准,所以,對婚姻進行「現場認證」的權力,從農業社會的天地宗族、建國前德高望重的長者,轉移到了領導手中。這個時期的婚禮,證婚人往往就是雙方單位的領導。
與此同時,整個婚禮過程更像一場政治秀,新房內除了喜字還要張貼革命標語,婚禮上新人不拜天地父母改拜毛主席,執手對唱大海航行靠舵手,賓客合唱《東方紅》成為許多地方婚禮的固定節目。
80後父母一輩的結婚證,差不多就是這樣
「改革開放」後,婚慶公司成為了婚禮的主宰
「改革開放」後,婚禮再一次迎來了深刻的變化,只不過,這一次變得比較茫然,沒有方向。
隨著計畫和管理的放鬆、經濟情況的好轉,一些傳統婚俗開始復甦,在婚姻儀式上的花費也越來越多。
豪華的婚禮宴會廳
不過,傳統的宗族已破碎,婚禮上莊嚴的證婚人自然跟天地祖先沒太大關係;宗教又沒有成為普遍的信仰,請神父證婚也不合適。既無法回歸傳統,又不能照搬西方那一套,於是,這個難題就交給了應運而生的婚慶公司。
上世紀80年代末,婚慶公司在北京應運而生,經過幾年摸索,婚慶公司選擇並固化了一些婚禮環節,將其分類並形成行業標準。現在的新婚俗到此時才算是慢慢固定下來。
婚慶制定幾個固定的婚禮規格供消費者選擇,消費者因此省事兒了許多,婚慶公司也能通過將婚禮標準化操作來有效降低運營成本獲得利益。聽起來貌似是雙贏的結局,但限於婚慶從業者的文化水平、操作能力和盈利壓力所限,易於規模操作,利於產生利潤的環節,自然會更多的被婚慶選擇並採用。新婚俗也難免隨之跑偏,比如婚慶公司的司儀越殂代皰宣布新人結為夫婦。
典型當代中國人結婚現場
在婚慶公司的眼中,婚禮最重要的並非體現婚禮的喜慶莊重,文化傳承或是紀念意義,引導婚禮向炫耀消費發展以增加收入,維護各方面利益(如「婚慶四大金剛」:主持、跟妝、攝影、攝像)或許才更重要。而對大眾而言,無論是傳統的婚禮,還是西式的婚禮都是他們所陌生的,大部分時候只能聽任婚慶公司擺佈。所以婚禮環節越來越多且流於形式、越來越跑偏就一點也不奇怪了。
其實,這只是中國當代禮儀混亂狀況的一小部分。一個連中國工程院院長都搞不清給諾貝爾獎獲得者的賀信應該怎麼落款的年代,對普通人還能要求什麼呢?
来源:壹讀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