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現代化水平相當於1858年的英國

發表:2014-01-25 10:4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看中國2014年01月25日訊】二十一世紀以來,作為發展中國家的中國在GDP排名上逐年超過發達國家加拿大、義大利、法國、英國、德國,升至世界第三。今年8月16日,據日本政府公布的數據,日本二季度GDP僅環比增長0.1%,為1.288萬億美元,而中國二季度GDP則報1.337萬億美元,已經明顯超過日本。

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桂冠,金融危機中率先復甦的高增長,再加上北京、上海、廣州等現代大都市的繁華景象,使一些人產生了一種錯覺:中國已經不再是發展中國家了。然而更多的數據,更明顯的事實表明:中國仍然是發展中國家,中國與發達國家仍然有很大差距。

什麼是發達國家?國際上通行的判斷標準並非總量而是人均,1995的標準是人均GDP8000美元,2005年則提高為1萬美元。目前,被認定為發達國家的共有40多個國家。其他150多個國家,統稱為發展中國家;其中人均GDP不到765美元的49個國家,又被聯合國稱為「最不發達國家」。

中國人對GDP有著特殊的情結,因為GDP總量反映了一個國家的總體經濟實力。而強國,則是中國人一百多年來的夢想。曾任經合組織經濟部主任的麥迪森,出版過《中國經濟的長期表現》一書,對於中國長期以來的GDP有一個估算。為了盡量減少匯率和通貨膨脹等因素對統計真實的經濟規模的影響,採取了購買力平價的計算方式,並創造出「1990年國際元」作為衡量經濟總量和人均收入的單位。

按照麥迪森的測算,從17世紀末到19世紀初,中國在經濟上的表現相當出色。從1700年到1820年,中國的GDP排名世界第一。1820年中國的GDP佔世界GDP的28.7%,大大高於英國GDP所佔5.2%和日本GDP所佔3.1%的份額;另據美國史學家保羅·肯尼迪在《大國的興衰》一書中提供的數字,1830年中國製造業產量佔世界製造業生產量的29.8%,略低於整個歐洲所佔34.2%,但大大高於英國和日本分別所佔9.5%和2.8%的份額。

但中國的人均GDP並不佔優勢。根據另一位研究中國古代GDP的先驅貝洛赫的研究成果,1840年中國的人均GDP下降到206美元,同期英國為447美元,法國為310美元,日本為l78美元。麥迪森的估算要樂觀得多,按1990年美元不變價格計算,中國人均GDP在公元元年到l000年為450美元,1300年到1820年為600美元。

麥迪森給出的數字表明,1880年中國和美國佔世界GDP總量的份額是相同的,均為14%,自此之後,中國佔世界GDP總量的份額一路下滑,1913年中國為8.9%,美國為19.1%;1950年,中國4.5%,美國21.2%;1973年中國4.6%,美國22%。中國經濟現代化曾經錯失三次歷史性機遇,第一次是1793年錯失第一次工業革命擴散的機遇;第二次是1842年至1860年錯失第二次工業革命起步的機遇;第三次機遇,是從20世紀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是世界經濟高速增長的「黃金時期」,是第三次工業革命技術轉移時期。這次機遇的錯失,使中國與日本的經濟差距明顯拉大。

中國目前的人均GDP是多少呢?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2010年4月發布的2009年世界各國人均GDP數據,2009年中國的人均GDP為3677.86美元,排名第97位,美國為46380.91美元,德國是40874.64美元,日本為39731.04美元。按此計算,中國的人均GDP是美國的8%,德國的9%,日本的9.2%。

按照商務部新聞發言人的說法:中國還有1.5億人達不到聯合國一天一美元收入的標準,這就是中國的現實。後面的因素更準確地反映了中國的現實,也就是中國是一個人均GDP排名落後,還有大量的貧困人口的發展中國家。即使按照中國人收入1300元人民幣的貧困標準線,還有4000多萬人沒有脫貧,這都是中國的現實。

這一現實的背後也有一系列數據:

從經濟發展布局看,結構性問題突出。產業結構不平衡,中國在第一、二產業集中了過多的勞動力資源,城鄉發展不平衡、地區發展不平衡,2008年中國基尼係數為0.415,高於法國、瑞士、美國,也高於羅馬尼亞、印度和馬來西亞等中等收入國家水平。從教育、醫療和社會保障體系看,中國公共福利事業仍有待發展和完善,公共教育投入嚴重不足,社會保障任務艱鉅,2008年城鎮登記失業人口達886萬人,超過澳大利亞人口的1/3。

從貿易結構看,中國仍處於全球產業鏈的低端,出口中消耗資源和人力的貨物貿易比重大,技術和知識含量高的服務貿易比重小。據世界銀行統計,2003年農業、工業和服務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美國分別為2%、23%和75%,日本分別為1%、31%和68%,德國分別為1%、30%和69%。由於農業所佔比重已經很少,勞動密集型和資源密集型產業逐漸轉移到發展中國家,國內主要從事高技術和高附加值產品生產,服務業所佔比重越來越大,發達國家單位產值能耗僅相當於20世紀70年代的50%左右,經濟和社會發展越來越依靠知識和技術。

數據或許很抽象,但是如果你離開北京、上海、廣州這樣的大城市,到中國西部、中國的農村去看一看;如果,你再到美國或者日本的農村去比較一下,一定可以發現其差距所在。在2005年,中國現代化戰略研究課題組指出,2002年中國綜合經濟現代化指數在世界108個國家中排在第69位。如果把人均GDP和經濟結構的綜合年代差理解為中國經濟現代化水平與其他國家的年代差距,那麼,2002年,中國經濟現代化水平相當於1858年的英國、1892年的美國、1957年的日本和1976年的韓國經濟現代化水平。

30年改革開放,中國開始了強國之路,然而還有另一條更為長遠的路,就是富民。回首百年前的歷史,中國的GDP也曾世界第一,但卻在「老子天下第一」的虛驕中,遭遇了「三千年未有之變局」。今天的世界又一次在變革之中,經濟危機使各國在遭遇困境的同時,也在謀求變革,尋求新能源、新生物技術、新IT技術的突破,改革福利體系,世界的新的政經格局正在形成之中;而中國也在面臨新的改革關頭,改變經濟增長方式至關重要。在此時,中國民眾與政府更需要清醒地定位自身,中國仍然是發展中國家,工業化、城市化、現代化的道路仍然很長。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網文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