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13年08月02日訊】2013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達到699萬,被媒體稱為「史上最難就業季」。但是有些高校為了提高自己的「聲望」,擴大招生規模、因此要求畢業生在「難就業」的情勢下造假,其結果是暫時按下了「葫蘆」,卻飄起了「瓢」。大學生就業造假害了千萬家庭。
如湖北有所並不出名的二類本科院校,對外宣稱就業率達到95%以上,位居該省高校前列,由於在就業上造假,導致學校招生火爆,可是新生進來後,看到不少未就業的師兄師妹還在家裡待業愁工作哩!
為此記者走訪了該院校部分畢業生,不少學生反映:該校規定學生必須在離校前上交就業證明和就業協議,未上交者將被扣發畢業證和學位證。如此苛政之下,學生們能不就業敢不就業嗎?即使就暫時就不了業,也要臨時找個單位取得協議「交差」。沒有辦法有的學生找外面兼職的商業演出公司,有的直接找老總,找朋友隨便開了就業證明。有的更簡單,找個熟人搭橋到私企或者皮包公司蓋個章子就行了。
學校造假帶來的是招生增加,鈔票滾滾而來,老師的獎金多發。但是背後給學生帶來的思想壓力、造成的社會矛盾、更重要的是給學生家庭增加的經濟負擔、思想負擔和精神負擔可想而知。
記者走訪了部分未畢業的學生,他們當中有個學生,家裡為他讀書花費了幾十萬元,至今債臺高筑,畢業後還在家裡當「閒人」、「啃老」,造成家庭不和。有的女學生因為不願意吃苦,白天在家裡塗脂抹粉,晚上就鑽進了「髮廊」、休閑室,賤賣自己的人生。還有的學生跟社會上的「流氓地痞」混在一起,幹起不正當的事情。
像類似的事情數不勝數,因為學生難就業,導致不少家長把責任歸結於擴招政策不合理。從1999年大學擴招到現在歷經十幾年。造成了就業市場上大學畢業生供過於求,並且專業錯配嚴重,因此大學生就業一年難於一年。根源並不在於當年的經濟形勢比此前不好。
翻看大學生就業數據就能證明這點:2001年擴招前最後一屆本科生完成學業,2002年擴招後的首屆專科生進入就業市場,2003年擴招後首屆本科生畢業,這三年畢業時仍未就業的學生人數分別為10.4萬、26.7萬及56.3萬,爆發之勢明顯。這個爆發之勢在過去十年沒有絲毫緩和的跡象,在2006年首次破百萬大關,達123.9萬,今年估計將突破兩百萬大關。
這種大躍進式的擴招一直沒有被及時調整,而且相關方面堅持認為中國需要更多的大學生。於是,就業率便成為論證這種「需要」的重要參考指標。在行政化的教育體制之下,有這種「需要」的部門非常輕鬆地就能證明自己的做法是正確的,方法極為簡單,告訴手下的高校,要拿招生名額來與就業協議簽約率掛鉤。對於大多數低級別的高校來說,學校的收入是與招生規模掛鉤的,減招就等於砍經費。
就業協議的簽約率,因此成為教育部門向高校派發的「績效指標」。然而,教育部門也知道,不能逼高校太甚,這個「績效指標」乾脆就由被評價的高校自行填寫。事情好辦多了,能就業的自然皆大歡喜,就不了業的也好辦,相當多的大學生就只能逼著造假了。有的大學生不願造假,那好,高校就把頒發畢業證與簽約協議掛鉤,或者乾脆讓學生以實習、見習證明頂替就業證明。
當今時代就業率造假,是因為太多大學生無法就業造成。如果不去觸及就業市場上大學畢業生的供求失衡,相關方面還是固執地堅持認為中國需要更多的大學生,還要繼續進行擴招「大躍進」,相當一部分高校面對的,仍然只是在就業率上造假。
在擴招與被削減招生名額這兩個選項。而後者無疑是剜去了自己的心頭肉,在這個觸及既得利益比觸及靈魂還難的時代,高校無論如何是不願做的,大學生只能繼續被高校逼著就業造假,這些造假的數據只能源源不斷地繼續產生。可嘆的是,除了一些教育機構與相關從業人員外從中得益外,整個社會的利益都將受損。其中受傷害最深的,只能是那些傾囊而出繳納高昂學費、相信「教育改變命運」神話的學生,以及在他們背後的千千萬萬個家庭。
来源:作者博客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