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薔薇科,櫻桃屬,落葉小喬木植物。樹皮棕灰色,小枝細長,綠色。單葉互生,葉片卵圓形,邊緣密生細鋸齒。花單生或簇生於二年生側枝葉腋,先葉開花,花梗短,花萼下方有棕色膜質小鱗片狀苞片。花冠白色或淡紅色,芳香,花瓣5枚,寬倒卵形;雄蕊多數,雌蕊1枚,花柱細長彎曲,子房密被絨毛。核果球形,成熟時黃綠色,未熟果有小毒。
梅花古稱機,是中國的傳統名卉,與松、竹合稱「歲寒三友」。它不畏嚴寒,冒著凜冽的霜雪,先百花而開放。梁朝簡文帝蕭綱有一首「雪覓梅花」︰「絕訝梅花晚,爭來雪窺;下枝低可見,高處遠難知。俱羞惜腕露,相讓道腰羸;定須還剪綵,學做兩三枝。
古人認為「梅具四德,初生為元,開花如亨,結子為利,成熟為貞。」梅花先天下而春,被推為十大名花之首,在花譜中它也是排名首位。唐代張謂因此認為梅花是報春的花卉,他寫了一首「早梅」︰「一樹寒梅白玉條,迥臨村路傍溪橋;不知近水梅花發,疑是春來雪未消。」唐代大詩人杜甫也喜愛春梅的優雅︰「梅蕊臘前破,梅花年後發;絕知春意好,最奈客愁何?雪樹元同色,江風亦自波;故園不可見,巫岫郁嵯峨。」
在殷代出土的文物中,考古學家不僅在陶罐中發現梅的果核,還發現陶罐、竹筒上有梅花的圖案,及「梅」「元梅」等字樣,這說明瞭梅花與人類相處的歷史是多麼地久遠。「詩經」中已載有這樣的句子︰「摽有梅,傾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謂之。」「書經」中也提到︰「若做和羹,爾微鹽梅。」從這些典籍來看,梅花栽植的歷史最少已有三、四千年以上。
東漢末年,群雄割據,戰爭迭起。劉備屢遭呂布搶奪徐州,又被攻佔了根據地小沛,逼得他走投無路,只好前去許昌投靠曹操。有一天,曹操要許褚請劉備到丞相府中喝酒。到了相府,發現曹操在花園中設宴,曹操告訴劉備說︰「這幾天我看見青梅成熟,想起去年征討張繡時,在行軍的路上,缺乏水源,將士們又累又渴、疲憊不堪,我當時揚起馬鞭告訴大家,在前方的山坡有一片龐大的梅林,酸甜的梅子可以解渴,大家往前趕路吧﹗將士們想到梅子的酸味,口水都流出來了,於是振奮精神往前趕路,果然很快就找到水源了。看到青梅,想起這件往事,於是請你一起來賞玩喝酒。」這件事情被後人引伸發展出「望梅止渴」的成語,出現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
梅花獨佔春光、浴雪而開,但它卻是南方特有的花卉。江南的清冷、潮濕,冬季零度上下的溫度,最適合冷艷寒香的梅花綻放。《詩經‧秦風》中︰「終南何有,有條有梅。」
陜西終南山之南,接近長江流域的氣候,因此詩經的十五「國風」中,惟有「秦風」提及梅花。中國的梅花約有三百三十多個品種,分為觀賞梅及食用梅兩大類,書經中的鹽梅,即是果梅。根據「品彙精要」中記載︰「梅木似杏,而枝幹勁脆,春初時開白花甚精馥,花將謝而葉始生,二月結實,味酸美,人皆啖之。」
根據「江陰縣誌」的紀載︰「有一位叫王蓮的女子,婚後夫婿過世,她決心守節,撫育孤兒。由於無以為生,於是以後院梅樹所結的青梅,醃漬成酸梅,販賣度日。鄰居有一位孝子,家境清寒,寡母雙眼失明。孝子每日上山砍柴前,都會轉到王氏的家中,給二枚制錢,請王氏中午時送一點醃漬的咸梅給老母親佐餐。時日既久,村中一些想指染王氏的登徒子,就捏造王氏與孝子有曖昧情事的謊言,想破壞她的名節。面對村人的污蔑與嘲笑,王氏將咸梅的種子潑灑於地,發誓說如果有失婦道、不守婦節,那麼叫這顆梅核即刻腐爛,否則讓這顆梅核發芽結果,以表我的貞節。不久之後,果然發出小苗,枝葉繁密茂盛,隔年結出一樹的青梅。有人懷疑梅樹被掉包,待摘下梅子一嘗,每顆梅子都有咸味。」從此,梅花就代表著冰清玉潔、堅貞不屈、不懼霜雪的氣節。
林逋(967∼1028)是北宋的詩人,隱居於西湖孤山,植梅作伴、養鶴為子,終身不仕,亦不婚娶,人稱「梅妻鶴子」以喻隱士的高風亮節。卒謚「和靖先生」,著有「和靖詩集」。林和靖有一首「山園小梅」︰「眾芳搖落獨喧妍,佔盡風情向小園;疏影橫斜水輕淺;暗香浮動月黃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檀板共今尊。」其中的「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被譽為詠梅的千古絕唱。
在「直方詩話」中有一段很有趣的記載︰宋人王居卿認為林和靖的詠梅詩中;「疏影」「暗香」二句詠梅、詠杏皆可。但是蘇軾表示了不同的意見,他說︰「可則可,但恐李花不敢承當。」從這樣的說法,可以看出蘇軾的見解是相當高明的;因為林和靖的詩句中,傳神地描繪出梅花的神態與風韻。如果僅僅著眼於梅花的色彩與形狀,可能可以寫得更逼真、細緻。但是卻會失去梅花的神韻風采。蘇軾批評石曼卿的寫法是不知「梅格」所在(花的精神與品格),為了與石曼卿爭奇鬥勝,蘇軾寫下這樣的「紅梅」詩句︰「怕愁貪睡獨開遲,自恐冰融不入時;故做小紅桃杏色,尚餘孤瘦雪霜姿。寒欣未肯隨春態,酒暈無端上玉肌;詩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綠葉與青枝。」詩人石曼卿的紅梅詩中有這樣的句子︰「認桃無綠葉,辨杏有青枝。」蘇軾認為石曼卿只寫出梅的顏色,並未寫出梅花不同流俗的品格。
陳亮,世稱「龍川先生」,是南宋著名的愛國詩人。他用「最高樓」這個曲牌名填了一闋詞詠梅︰「春乍透,香早暗偷傳。深院落,斗清妍。紫檀枝似流蘇帶,黃金須勝辟寒鈿。更朝朝,瓊樹好,笑當年。花不向沉香亭上看;樹不著唐昌宮玩。衣帶水,隔風。鉛華不御凌波處,蛾眉淡掃至尊前。管如今,渾似了,更堪憐。」這闋詞避開了宋人詠梅慣用的典故及用語,輕鬆揮灑,展現詩人文字運用的技巧、追求藝術顛峰的心情,更寓意了詩人的人生理想。「斗清妍」明寫梅花的清雅絕俗,暗指詩人愛國的磊落情操。「淡掃蛾眉至尊前」則是借用唐朝張佑集靈臺的詩︰「虢國夫人承主恩,平明騎馬入宮門;卻嫌脂粉污顏色,淡掃蛾眉朝至尊。」詩人但願自己的愛國熱忱,能夠不受排擠、污蔑,直朝尊前。
梅花在奈良時期(AD.710∼784)傳入日本。飄洋過海的梅花,在日本民間流傳著一段動人的「飛梅」傳說。有「日本孔子」之美譽的「文道之神」-菅原道真(AD.845∼903,是平安時代的大文學家,撰有《菅家文章》、《三代實錄》、《類聚國史》等書,後世稱為「天滿天神」。),在57歲那一年,受到朝中同僚的讒言,被貶謫到九州福岡一個叫「太宰府」的地方。就在菅原道真離開京都的官邸,準備前往太宰府任職時,突然想到自己平日所栽植的花木,於是折回花園中,向所有的花卉草木一一道別。並向自己平素最愛的梅花吟詠了一首詩︰「東風吹勻,梅花主春忘。」(心愛的梅花啊﹗當春風吹起的時候,請記得傳遞一絲芬芳給我,不要因為主人離去,就忘了春天的存在。)「那株梅花感受到主人依依難舍的心情,竟然連夜飛向太宰府,並在菅原道真的府邸開花結果。太宰府「飛梅」的故事,從此流傳下來,成為千古佳話。在祭祀菅原道真的太宰府天滿宮內,當年的飛梅依然建在,每年的二月梅花在枝頭盈盈綻放,清香冷艷、幽妙的姿態,引得觀賞人潮不斷。
梅花是妝點春天的最佳花卉之一,梅枝的姿態比花朵更受讚揚。無論以高雅的膽瓶或寬大的水盤作為花器;都以梅枝的線條美為重點,襯花不必多,如此更能表現梅花的風韻之美。梅花容易凋落,若擺設的位置寬敞,將落花置於花器附近,是一種展現大自然的手法。使用水揚法或燒灼法維持花枝吸水通暢,勤換水更是保持梅花鮮度的技巧。
来源:無處不飛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