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華人自白:房價和國內一樣 物價更低(組圖)

發表:2012-12-06 15:45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7個留言 列印 特大

我們剛來倫敦的時候,覺得房價非常貴,但現在看來,中等甚至中等偏上的房子,跟北京上海比較好的房子價格相差已不多。而需要指出的是,這裡的人均收入約為每年3萬英鎊,合人民幣30萬。

眾所周知,英國貴,倫敦特別貴。但生活在倫敦,到底是怎樣的滋味,特別是與我曾經生活過的上海相比,容我細細解說一下。

在倫敦,生活成本中首當其衝的是房子。我們住在距倫敦市中心約半個小時地鐵的小鎮上,這裡一套普通的房子,有點兒像我們國內的連排別墅,帶150平方米的花園,差不多是四五十萬英鎊,折合人民幣四五百萬。如果租的話,像我們租的剛好可以放下兩張床的房間,加上水電,一個月需要6500多人民幣。

因為房價高,這裡常常出現一套房子分兩家人住的景象——樓下一家,樓上一家,花園從中間各劈一半。這樣一半的房子,差不多相當於國內的70個平方,價格是人民幣250萬。

我們剛來倫敦的時候,覺得房價非常貴,但現在看來,中等甚至中等偏上的房子,跟北京上海比較好的房子價格相差已不多。而需要指出的是,這裡的人均收入約為每年3萬英鎊,合人民幣30萬,因此房子雖貴,與收入的比例還是相對合理的。

再說說物價。柴米油鹽醬醋茶,日常生活開支的成本,和我們在上海生活時相當,或許略貴,但總的來說出入不大。比如,一壺5升的食用油,差不多是人民幣50多元,一袋10公斤的麵粉,也是人民幣50元左右。蔬菜可能略貴一點,但也不會離譜到哪兒去。豬肉、牛肉、羊肉及牛奶、水果,都和國內差不多。我們一家人一個月吃飯,加上孩子的零食,在2000元人民幣上下,與美國相當,但比我們在上海時還要便宜。

在倫敦購物,很多次都發現,食品沒有稅單。英國對日常生活中的主副食,如糧食、食用油、鮮/熟肉、蛋、奶、蔬菜、水果、茶、咖啡和產自歐盟範圍內的河海鮮等,都不徵收增值稅,只有糖果、酒水飲料等少數品種例外。

政府不在老百姓賴以生存的基本食品方面賺錢,合理。

倫敦另一項比較貴的支出是交通。倫敦的交通網極其發達,在市中心,一般不會超過400米,附近肯定會有地鐵或火車站,出行極其方便。但方便的同時,你也需要付出高昂的代價:從我居住的郊區到市內,一個來回需要購買80元人民幣的車票。如果你這一天坐車比較多,就會比較划算。因為買了這張票,你就可以乘坐這個區段內的任何火車、地鐵及巴士,不論早晚,不論多少次,都無需再付錢。

當然,同樣的交通距離,如果是在紐約,大約是每天20元人民幣。英國的經濟沒有美國那麼發達,倫敦「虧不起」那麼多的公共交通補貼。

另一項花費,就是手機。我選用的labara公司的手機,與同一公司的手機相互通話是不收費的。如果打國際電話到中國,大約是每分鐘一毛錢人民幣。此外,英國和美國一樣,沒有漫遊,沒有長途,更沒有所謂的座機費,加上這段時間促銷,存20鎊送10鎊,每個月的電話支出,幾乎可以到忽略不計的地步。而我在上海,每個月少至三四百,多則上千——很多都是所謂的長途和漫遊所造成的。

在倫敦生活,另一項支出是醫療。英國政府的基本邏輯是,建立一個完善的醫療體系,讓每一個人能看得起病,是國家的職責所在,醫院應按病人需求而不是經濟支付能力提供醫療。

因此,在英國,無論是到社區看醫生、挂急診,還是住院開刀生孩子,個人都無須付費,全部由政府埋單。當然,看病並不包含藥費。大夫開了藥方,患者要到獨立於醫院的藥店買藥。除低收入者、未成年人和老人的藥費由政府負擔之外,藥費由個人負擔,不過藥費並不貴。

除本國公民外,外來居民包括留學生,也都可以享受同樣的醫療服務。但好景不長,據說龐大的財政補貼已讓政府不堪重負,國會正在考慮立法取消外來居民的醫療優惠。如果類似法令真的生效的話,醫療就將是我們未來一筆不小的開支。

再一項就是置衣。大眾化的衣服,像H&M這樣的品牌,在英國是極便宜的。一般幾鎊或十幾鎊就可以買一件,相當於人民幣幾十到一百多塊。我們在美國生活過,衣服的價格也差不多。而我們全家每每去買衣服,我太太都會有一種莫名的怒火:英國美國人收入這麼高,但大多數名牌和品牌衣服,實際價格甚至不及國內的三分之一。英美國家居民在衣服和食品方面的支出,與他們的收入相比,實在太少太少。

還有些文化方面的支出也值得一提。比如看電影。我們每週六或週日都會帶孩子去看專門為孩子提供的「一鎊電影」,三個人加起來花費不過人民幣30元。如果放在上海,即使是我們早早起床趕半價場,三個人的電影票也要差不多120元人民幣。我們一家又偏偏是電影迷,新到的電影每場必看,所以電影方面的支出在英國省下了不少。

另外一項明顯的開支減少的例子是書。女兒喜歡看書,平時差不多是一天一本中文書。2200萬人口的上海,少兒圖書館卻只有宋慶齡少兒圖書館一個,其中女兒能借書的地方,差不多隻有100多個平米。在裡面借書,押金100元不算,每年還需支付40元,且每次最多只能借兩本。從女兒兩三歲起,我們只好每週帶她去書店買書,僅她一個人購書,平均每週就要花掉一兩百元。

而在英國,僅我住的這個小鎮,就有11家圖書館。我們所辦的卡不收任何費用,成人最多可以借10本,女兒最多可以借8本,且可以借三週。更需要表揚一下的是,有一個圖書館竟然有中文書可借,這也是我所沒想到的。

現在,我們只要有空,每天都帶孩子去圖書館看書,一方面很省錢,更重要的是,她可以在這樣的環境裡成長。

總之,倫敦的生活,除了房價比較貴以外,其他方面還是可以承受的,有些開支甚至比國內便宜。中國的大城市,未來可不可以也不單單只是一個「貴」字?



来源: 瞭望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