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籐廬:以茶會友 暢所欲言(組圖)

發表:2011-05-10 23:38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過去的紫籐廬是政治反對派與藝術家聚會的場所

臺灣紫籐廬上世紀80年代是個政治反對派、不羈藝術家進行聚會、抒發異議的場所。如今,該茶館已褪下往日的熙攘,變得更加靜謐動人。在臺灣較近的歷史中,該茶館是個起點,也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走入紫籐廬,耳邊傳來柔和的樂聲,還能看見置放於木桌之上裝了水的煮水器、茶壺、茶杯。一些賓客壓低了聲量進行交談,另一些賓客則弓著身子在托盤中拿點心。該茶館過去顛覆性的形象已被淡化了。

茶館的主人周渝表示,「在80年代,一些人士擔心自己被當局的情報部門關注,因此不敢前來紫籐廬,這些人士中以做生意的人士居多。」

他表示,他在30年前打造這家茶館時,就設定了這是一個能讓所有人聚集的場所,讓無法在公眾場合發表論述的人士暢所欲言,包括知識份子、地下文人、人權份子及反對派政治家。

飲茶的意義在于思想交流」


周渝經營紫籐廬已多年

周渝前額的頭髮灰白,嘴上的灰白鬍子修剪的很利索,手上忙不迭著茶水活兒,以熱水為茶杯加熱,再將茶水倒入茶杯。他說,他也開了一家酒吧,但由於不勝酒力,因此他發現還是茶館比較適合自己。

周渝表示,「中華茶道是非常不正規的,沒有一些戒律的禮節,不像嚴謹的日本茶道。中華茶道受傳統道教、儒家價值觀熏陶,重視禮儀、社會、思想的自由。因此,我們的茶文化是浪漫、富想像力的,而飲茶的意義在于思想交流、進行有價值討論。」

另一名現在擔任記者職務、至今以司馬文武為筆名的江春男,是以前一些持異見的地下雜誌的創辦人,也是紫籐廬的老顧客。他表示,「我們常在這裡碰面,有時也到附近其他一些地方。由於這裡有很多耳目,若我們有很多事商談,我們會到別的地方去。」

周渝可以打造這樣一家茶館,與其父周德偉有著很大的關係。以前,身為國民黨黨員的周德偉在戰後曾在政府手中獲得一份臺灣大學的教授職務、一所位於大學附近的房子。該所木房是日本殖民時期下的產物,院子裡種滿了芳馥的紫籐花。

後來,周德偉移民到了美國,把這所房子留給兒子,並繼續保留了「自由」的風氣,因為該所木房演變成了以紫籐花為名的茶館,並迅速成為了反對派知識份子的議會場所,也是政府煩惱的來源。

周德偉是一位著名的知識份子,是奧地利學弗派裡德裡希·奧古斯特·馮哈耶克(FriedrichAugustvonHayek)支持開放經濟思想的擁護者。他在1949年為了躲避共產黨而逃離至香港,之後再到臺灣。其實他在20年代就加入國民黨,成為臺灣戰後頗受尊敬的人。他是蔣介石專制和干預政策下,擁有自由思想的人士。

幾經周折走到今天


紫籐廬牆上掛著泛黃照片,述說著過去老舊的故事

這家紫籐廬在創立期間曾面對些許波折。周渝表示,「以前,一些人士曾表示要起訴他,因為這是一個政府所有的房子,不能作為一家茶館的地點。那些人士要求與我談判,要我在關閉了茶館後才能在此繼續生活。最後我自費建立了紫籐廬。」

之後,該茶館漸漸擺脫了這樣的打擾。在戒令於1987年獲解除後,現在已沒有人阻止周渝經營茶館。許多以前的常客成為後來的知名人士,在此聚會的民進黨甚至於2000年至2008年成立了政府,成為了重要的決策者。

現在已成為歷史遺蹟的紫籐廬,是繁華臺北的一處清靈之地。一個有著美式作風、名叫隆夫的日本人對記者表示,當他到訪臺灣時,他經常會流連於此。他表示,「8年前,我從航空雜誌中知道這家茶館,我感到好奇,想要親身體驗中國茶道。」

周渝對此表示,茶館現在有很多常客是日本遊客,有可能是因為日本人重視茶道的緣故。據悉,有時候,周渝的一些舊識會回到這裡,和他坐在一起聊天,就像回到過去一樣。

来源:德國之聲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