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校長批教師"四處吃請誇誇其談"

發表:2010-09-20 09:3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新聞摘要: 在17日舉辦的復旦基礎教育論壇上,復旦大學校長楊玉良等專家批判了社會及教育界某些人的功利化心態,認為教育不能只注重知識傳授,而忽視學生的德性培養和責任感的培育。楊玉良批評現在的學生急功近利,總希望找秘訣、走捷徑,而老師"四處吃請,誇誇其談"。

「現在許多學生對成功的理解非常偏頗」

「不惜投機、只求成功的學生,將來從事學術研究,或者當官、做事,恐怕都不能讓人放心」

「如果學校教育只注重知識,不重視德性培養,那麼培養的人越有知識,越可能成為社會的禍害」

「不僅要教給學生各種活動能力,更要豐富他的思想」

據人民日報報導,「成功秘訣說」、「教師走穴風」……在17日舉辦的第四屆復旦基礎教育論壇上,復旦大學校長、中科院院士楊玉良等專家批判了社會及教育界某些人的功利化心態,認為教育不能只注重知識傳授,而忽視學生的德性培養和責任感的培育。

學生急功近利

「總希望找秘訣、走捷徑」

「我深刻地感受到現在許多學生對成功的理解非常偏頗。」楊玉良舉了個例子:今年6月底,復旦大學邀請加拿大總督米夏埃爾·讓女士來校作演講。在互動環節,好幾位學生一再追問:從海地移民到加拿大,當了總督,你是怎麼成功的?

「這樣的問題,粗聽沒什麼,仔細想想,就暴露出不少學生急功近利的心態,總希望找秘訣、走捷徑。」楊玉良說。

還有一種現象讓楊玉良印象深刻:學校邀請大學者作報告,總有些學生在報告結束後一擁而上,把事先準備好的推薦信拿出來,直截了當地說:「請您簽個名,我要去美國。」楊玉良認為:「像這樣不惜投機、只求成功的學生,將來從事學術研究,或者當官、做事,恐怕都不能讓人放心。」

「我們培養的學生,要有對個人、對人類的責任感。如果學校教育只注重知識,不重視德性培養,那麼培養的人越有知識,越可能成為社會的禍害。」楊玉良對此有著強烈的危機感。

【教師】心態浮躁

「四處吃請,誇誇其談」

楊玉良認為,當前學生身上普遍存在的功利化心態,與當前教育過度注重知識傳授,輕忽人的根本德性培養,部分教師心態功利、浮躁,缺少「身正為範」的自覺自律有關。

有些教師除了與個人科研有關的文獻外,少有時間讀書,佈置給學生的學習資料,自己並未查證、讀透,以致學生抄襲也無從發現。有些教師不僅做不到學問起點高於學生,連實事求是的基本態度也不具備。如此師道,必然危害學生的成長。

對於大學教授的「走穴之風」,楊玉良有過親身經歷。當年他還是副校長的時候,曾經參加過一個論壇,從主持人處知道一位大學教授40分鐘「出場費」高達20萬元,這位教授再將當地吃請、參觀過程中獲得的某些案例移用到另一場演講中,外行聽來效果不錯,內行聽來只是誇誇其談。這種情況在經濟學家中並不罕見。 「這種風氣對學生的危害很大。對於教師來說,'身正為範'比'學高為師'更重要。」楊玉良說。

上海市教委教研室主任徐澱芳也將「誠信品質」列為當代學生培養中最重要的基本素養之一。除了整個社會誠信缺失的環境影響之外,教育者自身的某些弄虛作假行為也時常帶給學生不良示範。比如學校為了應付教育督導、檢查而準備多套方案;家長為了讓學生「安心學習」而寫事實虛假的請假條;社會為學生「過關」而出具含有「水分」的社會實踐證明,等等。

「誠信教育不在於講了多少大道理,更加重要的是教育者用什麼樣的行為,影響受教育者。以虛偽行為教導誠信,結出的只能是虛偽的果實。」徐澱芳舉了自己聽的一堂課為例。那堂課上,老師請學生連續幾個月觀察記錄家中的用水量。一個農民工子女誠實地回答說,家裡幾個月用水量都一樣,水表不轉,結果引來教師的指責和同學的哄笑。「教師只關注學科知識應用,卻未盡到育人職責。這個孩子很可能以後再也不講真話了。」徐澱芳說。

【教育】豐富思想

教育是「超越知識的教養」

除了外部功利性動機過強,缺乏內在的學習興趣與激情,在徐澱芳看來,也是阻礙中國學生成才的一大病症。國外專家曾進行一項調查,發現中國的中學生選擇大學專業時,絕大部分都是聽從父母意見或者教師建議,很少基於個人興趣。而國外學生正好相反。他們認為,中國學生在今後的國際競爭中將缺乏持久的競爭力和創新動力。

「每週一早上7時,我站在校門口迎接學生們。十五六歲的年紀,他們卻時常一臉沈重,沒精打採的。想想等待著他們的一週五天生活,每天在教室裡從早坐到晚,面對的就是一道道題目、一份份試卷;從高一到高三,所有人生活單調劃一,只為了考大學。想想都沈重,怎麼能興奮開心?」擔任校長才一年的鄭方賢,這樣講述在復旦附中推行課程改革的初衷。

從今年9月起,復旦附中高一年級的學生只需要每天上午學習規定的語數外物化史地等課程,下午至晚上的時間,被更多留給了體育、藝術類課程、自主學習和拓展活動。每週一、三下午,來自復旦大學的教授為學生開設數理邏輯、《聖經》選讀等選修課。學校在國內率先將每班人數從原來的45人減少到35人,目的在於「讓每個學生得到更多關注」。學校要求學生全部住宿,目的不是為了讓學生多上課,而是希望能讓教育延伸到他們的整個生活。

復旦附中還要求,凡進校3年以上、 40歲以下的教師,必須在相鄰的復旦大學選修一門課程,目的主要不在於學到專業知識,而是為了讓中學老師感受大學文化,逐漸擺脫多數人出身於應試教育體系的「先天不足」,以便給中學教學帶來啟發。

「不論是大學自主招生,還是哪個公司、行業招聘人才,往往錄用的其實是那些綜合素質良好的人,而不是只具有某方面特長的人。超越知識的教養,才是教育的根本。」鄭方賢認為。

「多些對人的關注,立足人的終身發展,更多從學生的需要而不是教育者的需要出發設計課程,鼓勵社會實踐。」這是楊玉良、徐澱芳等專家共同認可的培養創新人才之道。

「在整個教育裡頭,我們不僅要教給學生各種活動能力,更要豐富他的思想。」楊玉良認為,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學生對整個社會的責任感。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網文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