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貧尼日 想靠釉礦翻身

作者:編譯 吳柏賢 發表:2010-02-22 14:12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核能發電所需的鈾燃料,是從圖中這種黃澄澄的鈾礦粉精製濃縮而來。全球鈾礦產量第四大的尼日,最主要的外匯就是靠這些「粉金」賺來。

全球第四大鈾產國尼日19日發生軍事政變,強人總統坦賈(Mamadou Tandja)遭到罷黜,使這個赤貧且飽受飢荒之苦的西非國家,頓時成為國際矚目焦點,而新政府是否會繼續現有的礦業政策,更備受全球能源業者關注。

尼日目前所有鈾礦產出均來自法國國營核能公司Areva的採礦場,也都被法國收購。

由於尼日曾受法國殖民的歷史關係,Areva自1970年代起即在尼日開採。2009年Areva在尼日的鈾礦產量達3,200公噸,約佔全球6%。

軍事政變使推動尼日經濟成長的礦產與石油麵臨威脅。坦賈政府近年來為打破法國壟斷該國鈾礦的地位,批准大量的探勘執照,除法國以外,中國、加拿大與澳洲的企業都在其列,尼日當局也希望藉此增加國庫收入。

2009年,尼日與Areva簽署合約,開採尼日北部藏量豐沛的依姆哈恆(Imouraren)鈾礦。

Areva初步將投資逾12億歐元(16.3億美元),創造1,400個就業機會。依姆哈恆鈾礦預計於2012年開始產出,產量將達5,000公噸,可開採35年,將使尼日的鈾礦產量倍增,躍居全球第二大鈾礦產出國。

中國也亟欲加入開採尼日鈾礦的行列。中國核工業集團於2007年開始在尼日北部沙漠地帶探勘鈾礦,並期望尼日北方的阿澤里克(Azelik)鈾礦每年能有700噸的產量。

BMO資本市場公司分析師史德克說:「如果政變會導致停產,鈾金屬的即期價應已飆升,但我認為這在政治上不可能發生。看看尼日曆來政變的影響,可知政變從未造成產量改變。」


深處內陸、位於薩哈拉沙漠以南的尼日,以鈾礦為主要外匯收入來源,但仍是全球最低度開發的國家之一。2009年聯合國人類發展指數排名,尼日在182個國家中敬陪末座,1,530萬人口中,60%處於貧窮線以下。

除了鈾礦與其他礦產外,絕大多數財政來源都仰賴人道救援與在海外工作國民的匯款,尤以法國為最。約80%的人口依賴農業維生,但近年來飢荒頻繁。

来源:經濟日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