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15次締約國會議(COP15)將在本週末結束,但在解決全球暖化問題的探討上,地球人口膨脹卻被置於次要地位。
瑞典科學家阿瑞尼斯(Svante Arthenius)在1896年預測人類燃燒含碳的化石燃料將提高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導致全球溫度上升時,地球約有10億人。當時他就指出,較溫暖的氣候將使得物產豐饒,有利於人口快速成長。 將近一個世紀後,今天地球人口已達68億人,估計到2050年應接近92億人,且因經濟全球化的緣故,多數人將達到中產階級的消費水平。這不只對全球暖化效應帶來額外的負擔,人類與自然世界之間的平衡也將變得益加脆弱。
人口爆炸加上新興社會與經濟崛起帶來巨大衝突,它的效應已反映在人類對食物的需求量已超過供應量。
假如阿瑞尼斯還在世,應該會在哥本哈根會議強調,人口對控制全球溫室效應有多麼重要。 每一天,地球都會多出21萬3000人,每人每年平均製造4.3公噸碳氣,加起來一年排放到大氣裡的碳氣就達88萬公噸,所以溫室效應氣體增加絕對與人口膨脹有關係。 根據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問題小組(IPCC)的報告,國民生產毛額和人口成長是導致20世紀最後30年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提高的主要因素。 聯合國人口基金(UNFPA)11月發表的一項報告亦指出,人口增加對全球暖化的衝擊:"假如地球人口沒這麼快速增加,溫室氣體也不會這麼具侵害性。" 但讓人不解的是,基金對未來幾年提出的建議,卻排除了人口增加的問題。
這是一個具爭議和爆炸性的議題,很多人認為遏制人口成長是對人權的一種打壓,還有不同的文化與社會經濟因素,也令人質疑其公平性。 首先是富國和窮國人民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有很大的差距。一名美國年輕人平均每年排放19公噸的碳氣到大氣裡;而阿富汗山村的一名居民,靠養羊和種菜維生,每年不過製造26公斤二氧化碳。這樣的一個人,如何能限制他養兒育女,將地球暖化的問題歸咎於生孩子? 這種論調聽起來甚至讓人覺得滑稽,倒不如勸吃得營養十足的美國人重新思考其生活方式,選擇較簡約模式。 第二個理由聽起來較具說服力,即透過提高教育和科技品質,會比任何政府的節育政策有效。"觀察雜誌"(Veja)轉述丹麥學者隆伯格(Bjorn Lomborg)的話:"從優先順序來說,我想控制消費是很重要,但積極找出發展乾淨能源的新科技才是當務之急。
" 目前在哥本哈根參加COP15的前巴西地理統計局長、經濟學家貝瑟曼(Sergio Besserman)也不相信節育政策的效率,指稱只要提高人民的教育和文化水平,生育率就會自然降低。 以巴西為例,30年前巴西婦女的生育率之高在全球數一數二,到了1990年代初,情況依然堪虞,農村地區婦女平均有4.3名子女,比都市婦女多出2名。 10年過後,農村和都市婦女的子女人數差距減至1.2名。2006年,巴西婦女平均生育2名子女。 貝瑟曼表示,巴西政府在很久以前就不再推動節育計畫,所以婦女生育率降低絕不可能是因為政策的緣故,而是婦女的教育水平提高,意識到自己沒有能力養育過多子女。 貝瑟曼相信,隨著教育品質改善,農村人口遷往都市,亞洲和非洲國家也應出現類似巴西的現象,尤其是居住在都市,是人口減少的一大原因。 聯合國估計,以上種種因素加起來,至2050年的地球人口應可控制在90億人左右。問題是在這之前,人類要如何不對地球環境造成更大的破壞,平衡而安穩地生活。
来源:中央社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