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變,中老年肥胖人數日趨增多,所佔比率逐年上升。醫學專家指出,肥胖已成為現代生活的流行病和21世紀影響人類健康的主要危險因素之一。有句俗話說:"千斤難買老來瘦",一方面說明正常體重有利於中老人的健康,另一方面也說明中老年人更加容易肥胖。據調查表明,肥胖發生率最高的是在50∼59歲之間。男性達到42%,平均體質指數高達27.6;女性則達到52%,平均體質指數高達28.5。據2002年統計,北京的成年人中體重超重與肥胖者高達40%以上。中老年人容易肥胖的原因,主要在於體力活動的減少和飲食過多。中老年人發胖不僅給日常生活帶來不便,而且還會誘發或併發許多疾病,中老年人不少疾病(如高血壓、心絞痛、心肌梗塞、腦動脈硬化、中風、糖尿病和血脂代謝異常等),都是在肥胖後發生和發展起來的。故醫學專家警告:肥胖已成為繼吸菸之後導致死亡的"第二殺手"。
中老年單純性肥胖的診斷標準為:體重超過標準體重的20%以上,脂肪百分率超過30%。根據肥胖患者的脂肪分布,肥胖體型可分為全身型(全身肥胖)、腹型(以腹部脂肪大量堆積為主)、軀幹型(以軀幹肥胖為主)、臀型(以臀部脂肪堆積為主)。如果沒有原發疾病,中老年單純性肥胖,可採用緩慢運動療法、針灸療法、藥膳療法,以及使用必要的湯劑治療。體胖的中老年人只要身體健康,沒有嚴重心腦血管系統的疾病,都應堅持歡快的有氧訓練。飲食要有節制,須減少脂肪、蛋白質、糖類和食鹽的攝入,多吃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如綠葉蔬菜、水果等。另外,高纖維膳食易使人產生飽感,對防治肥胖有益,睡眠時間以8小時為宜,不可過多。西藥減肥基本不可取,因此,減肥治療應當以中藥為主。
運動減肥處方
老年肥胖的運動與成年人不同,肥胖的老年人多伴有冠心病、高血壓、脂肪肝等,且由於體形肥胖、行動笨拙,加之運動減肥心情急切,運動不當還會發生意外。老年肥胖者的運動,首先要經過醫生檢查後確認可以運動,多大的運動量為好,等等。最好參加集體鍛練,或有人陪練,病人最好配帶急救藥或健康記錄卡,以便緊急情況時瞭解病情並及時用藥。運動量要逐漸增加,速度不宜過猛。運動時感到發熱、微汗出,運動後輕鬆、舒暢、睡眠也好;心率超過100次時,要間斷休息,每天鍛練30∼40分鐘即可;出現頭暈、胸悶、心悸、睡眠不好、明顯疲勞,則表明運動過量。運動前要稍加活動,以全身性運動為主,避免某一肢體或器官運動過度。運動時呼吸要自然均勻,注意採用腹式呼吸;盡量避免屏氣或過分用力,不要做倒立,不要身體突然前傾、後仰或急速旋轉動作,以免摔倒或發生意外;不宜做快跑及長時間的運動。時間要選擇在清晨,運動後要適當休息,保持良好的睡眠,使之有一個良性循環。
飲食調理
以下是防治老年肥胖的飲食原則:1.熱能總攝入量不宜過多: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每日攝入的熱能隨年齡的增長而相應減少。2.保證蛋白質攝入的質和量:老年人在控制熱能減肥時,每日應至少供給1克蛋白質/公斤體重,尤其要供給充分的優質蛋白質,如瘦肉、蛋類、魚蝦、脫脂奶、豆製品、禽類等。以素食為主老年人,因植物性蛋白利用率相對較低,則每千克體重攝入蛋白質應增至1.3克左右。總體來說減肥膳食中蛋白質的供能比應為16∼25%。充足的蛋白質供給,可避免老年人出現體質虛弱、抵抗力下降等問題發生。3.控制脂肪攝入的質和量:每日膳食脂肪攝入量以不超過60克為宜。脂肪的熱能比低於30%,烹調用油以含不飽和脂肪酸較多的植物油為好,如荳油、花生油、玉米油、芝麻油等,應盡量減少含飽和脂肪酸較多的動物性脂肪的攝入,如肥肉、奶油、動物油脂等。另外老年人還應少吃膽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如動物內臟、蛋黃、魚卵等,每日膽固醇攝入量不應超過300毫克。4.低鹽膳食。每日鹽攝入3∼5克,有利於減少水瀦留,使體重下降,且對防治肥胖併發症有利。5.高纖維膳食。老年人由於腸壁肌肉的緊張性降低,消化道運動能力減弱,容易發生便秘。富含纖維素的食物如粗糧、蔬菜、水果、豆類和藻類等,不僅有利於通便,而且具有防止老年人高血脂、動脈粥樣硬化、糖尿病的作用。高纖維膳食可減少熱能攝入並產生飽腹感。6.其他。保證膳食中維生素的充分供應,控制飲酒,堅持合理的飲食制度,少量多餐、特別是避免晚餐過於豐盛。
此外,還可以採取下列食療方劑。1、白茯苓粥:將白茯苓磨成粉,每次取茯苓粉15克,粳米60克,煮粥,加冰糖少許即成,早晚服用。2、荷葉粥:新鮮荷葉一張,粳米60克,冰糖適量,先將洗淨的荷葉煎湯,用荷葉燙煮粳米成粥,加少量冰糖即可食用,早晚食之。
来源:《看中國》時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