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三百多年前中國天文學家繪製的一張星象圖,最近在倫敦大英圖書館展出,這不僅是世界最早的天象圖,其精確程度也超越一千年後歐洲的天象圖。
莫高窟位於甘肅省敦煌東南方二十五公里處的鳴沙山,也在過往連接東西方的絲路途中。莫高窟開鑿於公元四世紀至十四世紀之間,做為佛教廟宇供往來旅人祈求一路順風。
公元一九○○年,道士王圓籙因為在第十七號窟意外發現藏經閣,讓莫高窟成為考古熱點,其中存放主題各異的手稿逾四萬件,涵蓋宗教、歷史、藝術、文學、數學、醫學與經濟,這些文件是十一世紀的佛教僧侶封存在洞窟之中的。
眾多手稿內包括一份精緻的星象圖,記錄中國可見的星空全圖,以紅黑墨水細膩描繪於長四公尺的卷軸上。一九○七年,匈牙利考古學家史坦因(Marc Aurel Stein)帶走了星象圖及逾七千份手稿,送交倫敦的大英博物館。
大英圖書館國際敦煌計畫主任懷菲爾德(Susan Whitfield)指出,這張星象圖繪製於公元六四九年至六八四年,是現今尚存最古老的星圖。國際敦煌計畫準備將這些文物信息與圖像公布於網路上,為慶祝國際天文年,大英圖書館今年夏天也展出這幅星圖集。
這幅星圖集分為兩塊,一為二十六張形狀各異的雲圖,附隨文字說明在占卜上的意義,另一塊為十二張星象圖,每張都由東至西描繪三十度線的夜空景象,再加上一張極地天空的星象圖,星空觀測位置應為北緯三十四度,可能是過去長安(今稱西安)或洛陽的觀測臺。
這份星象圖將一三三九顆星劃為二五七個星群,其中兩個與大北斗座及獵戶座一致,還包括不易以肉眼觀察的微弱星星及幾顆南半球的星星。星點樣式與公元前五世紀到公元前三世紀戰國時期發展出的三套傳統天文學皆不相同,對星群皆有不同稱呼與描述。
法國原子能委員會天文學家畢達(Jean-Marc Bonnet-Bidaud)指出,圖中最耀眼的星星位置相當準確,只比正確位置相差幾度。近地平線的星空則依據圓筒狀式投影,子午線依據等距的垂直線繪 制,緯度則與水平線相符;近天極地區使用方位角投影,保留星空原有方向,這些方式仍沿用至今日的地理繪圖。
中國古代天文學家將天體劃分為十二個區塊,以追蹤木星(古稱歲星)公轉,木星大約每十二年繞太陽一週,這也是中國舊曆一年十二個月的計算基礎。在敦煌星象圖上,每張星圖旁都附有文字說明名稱、隱含寓意,以及據說會受這個天體區域影響的中國疆域。
這張星象圖可能是摹繪自過去的作品,因為圖中沒有坐標網格,其中文字也與公元前三百年的《月令》部分內文相同,不過這仍是現存最古老的北半 球星空全圖,較世界其它文獻還要早幾百年。過往星象圖只描繪局部星空,波斯天文學家蘇非(Abd al-Rahman al-Sufi, 903-986)撰寫一部阿拉伯作品《恆星之書》,雖然描繪個別星座,但未呈現相對位置;歐洲最古老的星象圖為維也納手稿,繪於公元一四四○年,從黃道極 角度記錄北半球少部分星空。
這份星圖也可能是用來卜卦問天、預測世事。天文學在中國古代屬皇室科學,御用天文學家與星象學家更早自公元前五世紀,便開始繪製星圖。歷代帝王做政治或征戰決定之前,也會求助於天象,重視占卜功能也讓星象圖早已相當準確。
為何這份星圖安置於莫高窟,而非存放於皇帝的國庫中?懷菲爾德表示,「這仍是個謎」,星圖做為政治及秘密文件,或許是做為軍事用途,而非旅行者的指南;道士王圓籙當年發現這座隱密的藏經洞時,肯定不會想像,自己因此大敞了古物世界之門。
来源:知識通訊評論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