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或許就是"中國式"救市的全部內容了吧?連不諳世事的孩子在看了美歐各國天天出手的眼花繚亂的財政數字後,也不解地問道:為什麼咱們中國就沒有看到這些讓人驚喜的"大動作"?
"中國式"救市之"溫柔",與美歐風格形成鮮明對比,加上一貫的政府主導運作模式和執政理念,難免讓人想到其結果必然不是考慮經濟本身,而是要將經濟的榮衰置於政治的需求之下,所謂的救經濟,實質乃是救政治,救市等於是自救。
但其間還是出現了"救房市就是救百姓"如此無賴的說辭,儘管如此,政府也並沒有為之拿出多少真金白銀來托房市。至於那邊一泄千里的股災,股民們在"環保股"的一片綠色之中,呼吸著股市森林中越來越少的氧氣,往後能再堅持多久,想來也只有乞求上帝保佑,聽天由命了。
雖然救市表現不盡如人意,雖然總顯得杯水車薪,但現實危機已然來臨,其間難題和隱憂,或許也需要國人"理解"並明白。粗略總結起來,最主要的不外乎以下幾種:
一、在經歷了諸多次的政治經濟風波打擊之後,面對國內"非人"的政、經局面和人居環境,高層自己對中國未來前景業已失去"重振山河"的信心,多數官人現階段當處於消極待變之中。於是有其親屬家人抽身而走、移民海外、"流落它鄉"的暗行動作,將多年掠奪之後所剩下的一片不毛之地和道德沙漠留給多數無奈無知的普通中國人。"我死後,哪管它洪水濤天"?
二、充斥耳目的所謂"國庫存銀滿溢說,經濟連年高增長率說"等振奮人心的消息,當初只是為了鼓舞人心而出,經濟本來就達不到官媒所公布的數據水平,本來就是一場"星球大戰"般的迷局。現在大限將至,"戲法"將要穿幫,但也已是退身有道了,何在乎於救與不救之間?
從中國銀行業的整體運作上看,存貸比、壞帳率嚴重失調,動輒以政府注資求得資產平衡,說明其早就處於破產的邊緣。
從更多的經濟拉動計畫中"只有規劃沒有落實,只有大手筆沒有大到位"的現實看,其財力之真實性,確實也是讓人懷疑和擔憂的。
其實中國早就深陷"財政赤字"泥潭,只是因為整體規模龐大,具有"拆了東牆補西牆"的調節互補能力,小范圍的失衡一般對大局影響不大。儘管如此,但假象終歸是假象,一旦整體運作失靈,鏈條斷裂,則總有破露的一天。
三、後威權時代,各地方各部門因內部利益分配不均,在"權貴民主"機制下各執一詞,莫衷一是,政策難產,一拖再拖,前方災火紛飛,宮庭暗鬥不止,陪伴其最終受害的卻是無辜國民。
四、政府機構臃腫,行政人員沉冗,腐敗盛行,財力枯竭,雖然連年年均稅收猛增達三成以上,但仍不能滿足行政集團龐大的運轉開支,再多的收入也無法填滿這個無形的"黑洞",也會消噬在這個"頭大腳輕"的畸形群體之中。
從萬民競考公務員這一件事上來看,表明瞭中國官民待遇極度不平等的無情事實,使人人都想"擠破頭"搭上這趟衣食無憂的免費班車。雖然有人並不想藉機貪腐,但最終結局卻非個人所能左右。
以財政收入供養無聊的閉雜官僚,以加大對普通國民的擠壓來維持腐敗行政的存在,甚至將這個體系的無限膨脹和龐大視為是解決就業的一種"有效安置"手段,以政府消費做為某些地方拉動經濟增長的唯一手段,則從極端的另類角度體現了"敗家子"當政朝不顧夕,竭澤而漁的末世心態。
以上幾種猜測雖不可確定,但皆源自於各種信息的匯總,或也不無可能。同時大家也要站在"盛世"的幻覺之外認真想想,這種局面的形成,是誰的責任?
北歐小國冰島的整體破產只限於經濟層面,大不了用和平的民主方式進行政治重組,換屆即可重頭再來,而中國的經濟破產卻要連累政治集團利益,甚至引發某些居心不良的強勢人物的暴力行為。
----難道中國總是要經過一番"翻天覆地",才能走出每一次的黑暗輪迴嗎?
真希望冰島的今天,不要成為中國的明天。
2008.12.13.
来源:看中國來稿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