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感悟:山河之固在德不在險

發表:2008-12-11 09:56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人生的真諦在於修德,有德者自能長存於世間。古往今來的賢人聖者都知道修德的重要性,但是許多現代人由於沈迷於物質享受之中,已經忘卻了德為何物。英國文藝復興時期的哲學家英國文藝復興時期的哲學家弗蘭西斯.培根在《論學問》中說:「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通讀中國古代史學家司馬遷所著的《史記》一書,則能感到《史記》既是史,也是詩。今天信手翻到《史記》卷六十五之中的孫子吳起列傳,看到了〈山河之固〉這一節,其內容對於修德有一段極其精妙的論述。

《史記》中說:吳起事魏武侯。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顧而謂吳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國之寶也!」起對曰:「在德不在險。昔三苗氏左洞庭,右彭蠡,德義不修,禹 滅之;夏桀之居,左河濟,右泰華,伊闕在其南,羊腸在其北,修政不仁,湯放之;殷紂之國,左龍門,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經其南,修政不德,武王殺之。 由此觀之,在德不在險。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盡為敵國也。」 武侯曰:「善。」翻譯成白話文就是:魏武侯泛舟黃河順水而下,船到了河流中間,他回頭對吳起說:「山河險要,易守難攻,真是我們魏國的瑰寶啊!」吳起說:「真正的瑰寶,是仁德而不是天險。過去以為能靠天險而不修仁德的三苗氏,被夏禹所滅;夏桀不修仁德,雖有山河險要卻被商湯流放;商紂不施德政,雖有山險卻被武王所殺。由此可見,在德不在險。如果大王不修仁德,同船的人都能變成敵人。」武侯回答說:「說得好。」
中國歷史上,秦始皇為御外敵驅動民力修建了萬里長城,隋煬帝為自己享樂修建了京杭大運河,此二人都是歷史上有名的暴君。萬里長城不可謂不險,京杭大運河不可謂不長,但是秦朝與隋朝都是中國歷史上的短命王朝。究其原因,在於秦始皇與隋煬帝暴虐無度,不惜民力,失德過多所致。在現代,中共為好大喜功耗費巨資興建了三峽大壩,事實證明這也是勞民傷財之舉,這個面子工程不僅留下了巨大的隱患,也嚴重破壞了中華民族賴以生存的生活環境。孟子曾經說過:「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實為至理名言。沒有人民,何來國家?「得人心者得天下」。如果統治者善德不修,仁義不施,全國人民都能變成其敵人,縱有山河之固和堅槍利炮,也會「失人心者失天下」,反夷為險,四面楚歌,難逃滅亡的結局。
記得以前曾在河北承德的圍場縣看到過一篇資料,內有一段清朝康熙大帝對萬里長城的議論。大意是說秦始皇儘管枉勞民力民財修筑了長城,卻由於失德於民而在短期內導致了秦王朝滅亡,以此證明「山河之固在德不在險」。因此後來清朝一改明代修城筑壘,轉而修廟,遍收天下民心,和好四方民族,後來果然出現了近兩百年的「康乾盛世」。承德一帶至今仍流傳著「明修長城清修廟」的諺語,承德周圍廟宇無數,默默的驗證著只有敬神敬天、廣修善德者才能大得福報的哲理。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