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智慧四川地震中得以證實

發表:2008-05-29 16:08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地震中,四川近半重點文物受損,但兩千年都江堰卻屹立不倒

現代人要求新建築防震,卻忽視了古建築

在都江堰市的幾條主幹道上,掛著同一條標語:"學習李冰精神,戰勝一切困難"。秦人李冰主持修建都江堰,蜀人俱敬其如神明;然而為祀李冰父子而修建的二王廟,卻在地震中遭遇滅頂之災。

地震中,與水利工程一道被列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的古建築群,九成垮塌。

二王廟的毀滅,只是巴蜀文物遭逢整體浩劫的一個縮影。儘管國家文物局仍未完成對災區文物損毀情況的全面調查。但據初步統計,處於四川省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128處,而這次損失有68處,破壞面超過一半。另外,該區域有四川省級文物保護單位578處,損失142處,佔四分之一。

都江堰二王廟古建築群九成建築在地震中垮塌

地震造成二王廟古建築群中的九成建築垮塌。

"所幸水利工程經受住了考驗,我們在心痛之餘也要叩問自身"。

居住在廟中的道觀當家鄒理惠,終日鑽進瓦礫廢墟中,尋找著那些他們最珍視的古人匾額和照壁殘跡。已居此間30多年的她,至今不願相信眼前發生的一切。

九成古建築被毀

二王廟門上的一副名聯曾為天下所聞----上聯是"生身繼大禹治水神功,閔昏墊,去懷襄,淘灘作堰,與疏淪後先輝映,千百年猛獸並驅除,天下有溺猶己溺";下聯是"主座經祝融秉火焚煥,勤樸斫,塗丹?,革故鼎新,俾人民遠邇謳歌,十四縣全川重坐鎮,蜀道多難又何難"。

即使是身肩"人溺己溺"之憂和"蜀道何難"之勇的"神人"李冰,看到如今這番景象也恐怕是倉皇無措。

二王廟幽居都江堰岷江東岸的玉壘山麓,記者抵達山門時,赫見崖邊山體滑坡成片,山上樹木與泥石均成衝鋒之勢,壓向藏於山道另一邊的整個景區。連日來的陣雨預報讓人心憂,因此甫踏山門,已有管理人員過來提醒記者切勿久作停留,小心被滑坡所傷。

一入山門,雖然已有心理準備,但還是被眼前的景象嚇了一跳。從山麓至河堤近50米的狹窄地帶上,成條狀分布的古建築群均已無法辨清本來面目。原本用來連接各殿和山門的台階上,落滿厚厚的瓦礫和碎石,根本無處落腳。因地基下沉而半墜的秦堰樓上一片狼藉。多年來,眾多國家領導人都曾站在這座樓上俯瞰偉岸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如今他們的留影都被震裂在地上。

站在山門的石梯上朝下張望,一片頹垣敗瓦。戲樓、廂房、52級梯步、照壁、三官殿、觀瀾亭、疏江亭和圍牆、前山門古建築群幾乎無一倖免。曾幾何時,這片建築如在雲霄之中,如今也絕非人間景象。

力量薄弱搶救困難

"災難來得太凶猛,根本來不及清理",居住在廟內的道士目前只剩下12人,他們都蜷縮在廟門以內的帳篷裡。出家10多年的劉宗因說,這幾天他們都冒著繼續滑坡的風險,自發地在廢墟中仔細搜尋、搶救。

"這麼多年來留在廟裡的各種匾額、照壁,全毀了,很多還是各朝皇帝的御筆。"劉宗因說。二王廟最早是紀念蜀主杜字的望帝祠,大約在1500年前的齊建武時,由益州刺史劉季連遷望帝至郫縣,"望帝祠"就成了專祀李冰父子的"崇德廟"。其間名稱幾經變遷,主體建築也幾經毀建,最後形成震前格局。

廟內最早的建築初建於南北朝,現存建築系清代重建。已年近花甲的鄒理惠是道觀的當家,記者看到她時,她正費勁地從瓦礫堆裡翻尋文物。

在正殿門前,一面書著"二王廟"三個大字的巨匾躺在地上,它是愛國將領馮玉祥的手跡,一筆一畫蒼勁有力,但是上面已經遍佈沙塵。在三官殿外,李冰威震天下傳頌千古的治水六字訣,本來緊嵌牆上的照壁"深淘灘,低作堰"被震成無數碎片,一片片地橫於地上。

這是昨天劉宗因帶著部隊官兵挖出來的。"我們這就10來個人,根本沒力氣挖開廢墟找文物。"從5月18日起,一支鐵軍開進廟內,但是由於災區救援的任務非常重,官兵不能長駐此地,因此暫時只能採取廟內道士先行尋找,再向部隊求助的方式搶救。

"最怕有人來打這些文物的主意。"鄒理惠對在廟區內活動的任何陌生人都保持十二分的警惕,隨時上前盤問。大地震把廟區的圍牆全都震毀了,如今廟區是毫無遮攔地暴露於山麓之中,無論從哪個方向都可以摸索進入。

廟內人員傷亡不重,除了一名道士重傷至今住院外,其他人均逃過一劫。但是那種恐慌並未散去。

脆弱的木結構其實最防震

"當然,這種心痛還是很劇烈的。"作為一名多年從事文物保護的專家,卞再斌從切身之痛中提出了自己的反思。

"我們在考察中發現,倒塌的古建築大多數是磚木和磚混結構,這些都是民國以後,對這些建築進行不斷修復過程中加入的。"卞再斌認為,這些修復工作不僅沒有對古建築起到進一步的保護作用,相反還降低了其抗震能力。

青城山就是一個很好的對比,就在旁邊,也屬於山體滑坡地段,但是損毀要輕得多。因為區內基本上是傳統的木建築,榫卯結構,非常有抗震力。這啟示我們,在對古建築進行修復時,不要隨意改變其原有結構和材料,必須尊重古人的建築智慧。算是這次災難給我們的一個教訓。他感慨地說。實踐證明,輕型木結構因其自身質量輕,強度高以及結構的高次超靜定等特性,能最大可能地避免地震損失。

廣東省文史館史學院院長、著名文博專家黃淼章非常贊成這一點。"看起來脆弱的木結構其實最防震,但是過去我們都忽略了這一點。"

"另一點是必須尊重自然規律,都江堰就是一個尊重自然規律而屹立千年的最好例子。"卞再斌表示,他在跟隨國家文物局專家考察的過程中發現,很多人文景觀存在對旅遊資源的過度開發現象。"古建築荷載不能過重,廟宇建築本來就應該保持一層結構,但是不少景區為了增加旅遊資源,不惜改變原有結構一再加蓋,並用水泥、鋼筋等現代材料來取代,這也大大增加了文物保護的風險。"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