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說的「傷風感冒是百病之源」,但世界微生態學會主席、日本東京大學名譽教授光岡知足顛覆了這個觀念,他經過長達數十年的研究後指出:腸道疾病才是百病之源。
目前,腸癌死亡率在許多先進國家已急升至第二位。除了腸癌外,如高血壓、高脂血症、肝硬化等疾病皆與腸道健康密切相關。在瞭解這些真相之後,你是不是應該注意一下自己的飲食是否正常?心情是否保持愉悅?是否有適當的運動?因為良好的飲食習慣、愉悅的心情以及適當的運動,都可以幫助你有良好的排便習慣,改善腸道問題,達到「腸道照顧好,百病不來找」的目的。
腸道的求救信號
有句俗話——「病從口入」。所以中國傳統的養生之道強調食物在入口之前的選擇與搭配,但如今人們口袋裡有錢了,面對著滿街的美食,加之應酬無數,又有幾個人能夠管住自己的嘴巴呢?再者,現在許多人飲食結構不夠合理,如喜歡食用熏醃、燒烤、油炸食品,經常飲用烈性酒,三餐不定時或暴飲暴食等。
這些酸性食物代謝後產生有毒物質較多,加上生活節奏的加快,使得排便規律被干擾,毒素不易排出,增加了腸道負擔。
在消化過程中,大腸主要功能是分泌大腸液、合成維生素、吸收水分及無機鹽、貯存食物殘渣、形成糞便和排泄等。腸道可以說是健康的顯示器。假如您的腸道健康狀況轉壞,身體便會發出「求救信號」,提醒您對腸道健康多加留意:
信號1:便秘
短期便秘是腸道健康亮起紅燈的警訊,長期便秘則是腸道健康的無形殺手。長期的便秘(即習慣性便秘),會因體內產生的有害物質不能排出,從而引起腹脹、口臭、食慾減退和易怒等症狀。久而久之,還會使身體發胖,皮膚老化,引起肛裂、痔瘡、直腸潰瘍等諸多疾病。
信號2:腹瀉
一提到腹瀉,大家都會浮現出一天衝進廁所好幾次的情景。但實際上,腹瀉幾乎與排便的次數無關,即使一天只排便一次,如果大便呈泥狀或水狀,就是腹瀉;一天上兩三次廁所,但如果是有形狀的大便,就不能稱為腹瀉。
另外,專家提醒我們要警惕慢性腹瀉,慢性腹瀉的原因非常複雜,不一定由腸道炎症引起。其他一些疾病的早期表現不典型,有時可只表現為慢性腹瀉,例如糖尿病、甲亢、肝癌、大腸癌、克隆病(節段性腸炎)、潰瘍性結腸炎等。
信號3:大便異常
排便異常是指排便不適和身體不適,近期有明顯的排便次數的改變,排便顏色的改變及排便形狀的改變,如便秘、腹瀉、大便帶血、粘液膿血便、黑色柏油樣便或白色陶土樣便等,這些是身體發出的報警信號,需要特別注意。
從今天開始,留意你的便便。
顏色:黃色代表年輕的腸道,褐色代表老化的腸道。
氣味:無異味或單純的臭味代表年輕的腸道,刺鼻的酸臭味、腐敗味代表老化的腸道。
形狀:條狀代表年輕的腸道,長期呈顆粒狀代表腸道的老化程度已較嚴重。信號4:排屁
人吃下去的食物,在腸道菌群的作用下發酵、腐敗,便會產生一些氣體,形成屁。高蛋白飲食時,食物在腐敗時會產生大量硫化氫(臭雞蛋的味道),所以有特殊臭味。
一般吃得越香(肉類、油炸食品)放屁也越臭,吃粗米淡飯臭味就小些。如果屁多,且經常有臭味,則說明蛋白質飲食吃得過多了,腸胃負擔太重了,應減少或立即改為素食,以防止發生腸胃疾病。
念好腸道保健「經」
好的腸道是我們身體健康、延年益壽的法寶。因此,腸道保健,刻不容緩——
膳食結構要均衡:
一日三餐的飲食應做到粗細搭配,葷素都吃,尤其是要常吃些全穀類、薯類、豆類、蔬菜瓜果等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膳食纖維不僅促進腸道蠕動,加快糞便排出,而且能抑制腸道內有害細菌的活動,加速膽固醇和中性脂肪的排泄,有利於腸道內微生態環境的穩定。這與古代醫家提出的「要想長生,腸中常清」的道理是一樣的。
維護腸道菌群平衡:
腸道是人體內最大的微生態環境,維護腸胃道菌群平衡,是保證腸胃健康最簡單而有效的方法。
淡泊寧靜平常心:
情緒的好壞關乎到胃腸的健康。諸如過度緊張、焦慮、壓抑、惱怒、憂愁等不良情緒,皆可導致胃腸道生理功能發生紊亂,引起腸道內微生態環境失衡。因此,要學會調控情緒,保持一顆淡泊寧靜的平常心,對維護腸道內環境穩定大有裨益。
腹式呼吸不要忘:
腸道系統是人體最主要的毒素存留地,糞便裡的細菌量是驚人的,糞便的滯留,不但加速了細菌的繁殖,並且增加了毒素的吸收。腹式呼吸能促進腸蠕動,加速毒素的排出,是最有效的「通便藥」。
(Ps:腹式呼吸是瑜伽中最重要也是最基礎的一種呼吸方法。吸氣時,最大限度地向外擴張腹部,呼氣時,最大限度地向內收縮腹部。練習時意識放在腹部,感受腹部的一起一落。)
適度運動腸道好:可選擇喜愛的運動項目,並持之以恆地參加鍛練,還可常揉腹等,有利於促進腸道蠕動,加速排出糞便,防止腸道老化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