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症狀
患有便秘的孩童,會出現腹脹、腹痛、排便困難及疼痛的症狀,甚至造成食慾不振和體重增加緩慢,嚴重時易導致兒童胃腸、神經系統功能紊亂,甚至影響中樞神經系統,干擾大腦功能,出現焦慮、記憶力下降、注意力分散及思維遲鈍等表徵,影響小孩的生長和智力發育。
常見原因
1.飲食因素:若孩童進食量太少或食用過多魚肉、蛋類、精緻食物(如油炸食品、速食等)和水分不足時,消化吸收後殘渣少,對腸道不能刺激排便反射,以致大便減少、變稠。
2.習慣因素:當生活不規律和缺乏按時大便的訓練,容易導致便秘。學齡兒童常因無清晨大便習慣,上課時憋住大便,造成排便不順的現象也十分常見。
3.心理因素:兒童受到突然的精神刺激,或缺少運動和情緒低落,會抑制胃腸蠕動,導致腸壁肌肉乏力而便秘。有部分兒童受到父母對排便引導不當,如強制排便,逐漸形成了「心理性便秘」,久而久之,小兒不僅得不到排便的快感,反而厭惡排便,使直腸充盈糞便後不再引起排便反射,形成「習慣性便秘」。
4.遺傳與疾病:便秘與家族史和遺傳有關。再者,某些大腸結構異常如狹窄、先天性腸缺乏神經、腸扭轉等疾病,會引起腸道功能障礙,造成腸壁肌肉張力減低,蠕動減慢,導致便秘。若患有肛周炎、肛裂等疾病的孩童,會因排便時疼痛,懼怕排便而拖延排便時間,引起便秘。
5.藥物:許多藥物會抑制大腸蠕動,引起便秘,例如止咳藥、碳酸鈣、氫氧化鋁、阿托品等。經常灌腸和服用瀉藥,會使腸道的敏感度減弱,加重便秘。
因應對策
1.飲食調整:餵食牛乳的嬰兒發生便秘時,可將牛奶中的糖量增加到8∼10%,並增加水分及果汁的攝取,較大嬰兒可添加蜂蜜。若幼兒便秘時,應減少蛋白質類飲食,多吃含纖維素多的食物,如穀類(尤其是全麥或糙米)、豆類及豆製品,並多吃香蕉、芹菜等富含纖維素的水果、蔬菜。再者由於洋粉在腸內可吸收水分,使糞便軟滑、體積增加,利於排泄,因此也可增加洋粉製品的攝取。
2.養成排便習慣:對於較大的幼兒,家長可利用清晨或孩童飯後的「胃結腸反射」,督促小孩如廁,養成定時排便習慣。但若小兒不排便,則不可勉強,更不可強制孩子長時間蹲坐便盆。
3.增加運動量:適當增加體力活動、練氣功、體力勞動等,可使胃腸活動加強、增進食慾,提高排便動力,預防便秘。
4.藥物治療:必要時可在醫生指導下選用部分瀉藥或中藥治療,但切不可長期濫用,否則當腸壁神經感受細胞的反應降低時,即使腸內有足量糞便,也無法產生正常蠕動及排便反射。
醫師表示,便秘不是疾病而是種症狀,父母平常應多注意兒童的排便狀況,若發現孩子開始有不敢大便、大便疼痛、出血等狀況時,就應前往醫院治療,即時進行改善,否則拖得越久,將使情況惡化,治療更為困難。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