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歲錢」溯源和傳說

發表:2006-01-22 21:12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中國民間有很多過年的習俗,代代相傳,其中「歲錢」就是其中的一種。在大年初一時,孩子會給長輩拜年磕頭,這時長輩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孩子;或者在除夕夜孩子睡著時,由長輩悄悄地放在孩子的枕頭底下。
  
壓歲錢古稱「厭勝錢」、「壓崇錢」、「押歲錢」等,被歸為花錢類,可以壓住邪祟,相傳古代時有一個「崇」的怪獸,每年除夕夜出來摸睡著的孩子的腦門,被它摸過的孩子就會變得瘋瘋癲癲。父母為了孩子的安全,整夜守護,叫「守崇」。
  
據說浙江嘉興府有一戶人家,夫妻兩個忠厚老實,老來得一子,愛如珍寶。在一年的除夕晚上,老兩口為了不讓孩子受到「崇」的侵擾,便陪著孩子用紅紙包錢玩耍,玩了大半夜,大人孩子都累得睡著了,用紅紙包好的銅錢落在孩子枕邊。
  
不久怪獸「崇」來了,便伸手去摸這個孩子的頭,老兩口給驚醒了,但想阻止也來不及了,這時,只見孩子枕邊的紅紙包中發出一道光芒,直射「崇」,怪獸慘叫著逃了。一時間,全村的人都知道了這件事,認為每年大年三十晚,紅紙包銅錢放在孩子枕邊就可以鎮住怪獸「崇」,大家紛紛效仿,人們給這種錢起了個名字「壓崇錢」,因為「歲」與「祟」是諧音,所以又叫做「壓歲錢」,孩子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
  
「壓歲錢」歷史悠久,最早在漢代就已出現,那時的錢幣大多是圓形圓孔和圓形方孔。「壓歲錢」的正面刻著「去殃除凶」、「福山壽海」、「長命富貴」等吉祥的文字,還有的「壓歲錢」背面刻有龍鳳、龜蛇、雙魚等吉祥圖案。而在唐朝時期,這種前被宮廷用作春日散錢,宋元以後,正月初一被定為農曆新年,春日散錢習俗就演變為長者給晚輩壓歲錢的習俗。
  
壓歲錢有兩種,一種是以彩繩穿線編作龍形,置於床腳,這在《燕京歲時記》中有所記載:「「以彩繩穿錢,編作龍形,置於床腳,謂之壓歲錢。」;另一種是即由長輩用紅紙包好,再孩子拜年時分給孩子。民國時期,出現了紙幣,便流行用連號的紙幣作「壓歲錢」,取「連連好運」之意。
  
總之,壓歲錢的習俗源遠流長,它預示著鎮歲、祛病、避邪、祈福等,是長者對晚輩的美好祝願。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