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裡吃肉,平時買2毛的,週末買3毛的肉餡包餃子,蒸混合面(棒子面和白面)菜糰子,很好了!再奢侈一點,買5毛的肉,那是家裡來客人的飯食,平常,甭想!記得最深的是父親工廠食堂的美味:豬油炸的大大的油餅,那叫一個香啊!還有豬油燒的長條茄子,茄子炸得很軟,快沒魂兒了,好吃啊!
花生油一人每月半斤,不夠吃,家家耗大油(在北京也叫葷油)。耗大油用的豬網油(板兒油)也是憑本供應,耗大油剩下的油渣兒(油梭子)是好東西,撒上花椒鹽,是不錯的下酒菜,還可以烙脂油餅、作餡兒,香!
那時帶魚賣2毛5一斤,好一點兒的賣3毛5或3毛8,過年吃的。壓歲錢是嶄新的1毛2毛的毛票,連號兒的,要是有一張5毛的就太份兒了!一般窮人家流行吃溜肥肉片解饞,放蔥蒜醬油勾上厚芡,肉片吃完了,浸滿油脂的厚芡(澱粉疙瘩)就米飯也很香,也可以當肉吃!雞蛋?稀罕物,很少吃,不過那時的雞蛋應該是柴雞下的。1983年考大學時,我才有每天一個的特殊待遇。
那時冬天吃自己存的大白菜,家家醃雪裡蕻、芥菜疙瘩,記得母親用大鹽和花椒醃,醃一冬,要不斷倒缸,到來年清明把芥菜疙瘩用醃湯熬熟,晾乾,能擱好長時間不壞,熟芥菜疙瘩口感肉頭,父母至今還很愛吃。這些咸菜正好在春天蔬菜青黃不接時接短兒,雪裡蕻熬豆腐還是一道平民易得的美味。雖不是東北人,母親也要激一小缸酸菜。
再往後,冬天開始有大棚菜了,很貴!只有過年才買一些,不過買回來多是凍的,記得即使是凍爛的柿子椒,炒肉的味兒都特竄!那時候少啊。那時的西紅柿、茄子、黃瓜、蒜苗,有味兒!那時過節才到大菜市場置辦年貨,有名的是:東單菜市場、西單菜市場、崇文菜市場、東風市場(新東安)、朝內菜市場這幾家,只有那裡貨全啊。
水果少,春天揪榆錢兒、槐花(樹高,有的孩子摔死了),秋天偷別人院子裡的棗、桑葚兒,實在饞得沒轍,就到藥鋪花3分錢買一個酸甜的大山楂丸--越吃越餓!印象比較深的水果還有:沙果,細軟多汁的京白梨,一咬嘎嘣脆的純種小國光蘋果,凍柿子,荸薺和菱角。夏天的紅果、小豆冰棍,3分還是2 分吧?奶油的5分。東直門外第三軋鋼廠、摩托車廠的用保溫瓶打的企業自製防暑汽水(估計就是香料、色素、糖精、蘇打配的),特涼,猛喝一口腦袋生疼!
80年代初期,情況稍微好些,記得住的美食是剛出鍋兒的富強粉饅頭就血腸,血腸是北京副食店賣的一種紅色有辣味的腸,含肉量比較高,比哈爾濱紅腸軟、嫩。粉腸也行,只是味道差些,全是澱粉啊,切開只有星星幾點瘦肉和凝脂,不過那時也足以解饞了。
那時飲食也像現在吃麻小、水煮、香辣什麼的,也有流行。比如記不得哪一年西紅柿氾濫,家家興做西紅柿醬。那一年蘋果氾濫,家家興做蘋果醬。還有興全民泡紅茶菌(用水杯培養的一種菌,用茶水還是糖醋,記不清了,反正杯子裡是黑紅色的傘狀菌體),實際上是喝泡紅茶菌的液體,酸甜,據說包治百病,神了!後來又聽說這液體不好,致癌,於是這股風才漸漸平息了。
往事如煙,世事流變,有的變好了,有的卻未必。
計畫經濟時代每月憑票供應的一半粗糧,一半細糧,再加上少量的動植物油,按現在的評判標準,幾乎就是一種健康合理的膳食結構,雖然蛋白質和脂肪少了點兒,雖然帶有強制性。那個時候雖然營養不良症時有發生,但很少有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脂肪肝這些富貴病。
80年代初,豬肉突然多了起來,於是人們放開肚皮猛吃了一氣,多年的饞蟲倒是餵飽了,病根兒卻落下了。據說由窮突然變富比一直富的人更容易患糖尿病這些富貴病,也許是身體多年的平衡機制被突然打破的原因吧,我估計現在很多五六十歲的人的糖尿病根兒都是那時落下的。現在好吃的豐富了,都淤了,人們反而覺得無從下嘴了,原因是品質下降了,唉,都是化肥、農藥、轉基因鬧的,弄得人們非麻辣不刺激。想來小時候雖然趕上了食物匱乏的年代,但正是由於匱乏,吃到時才倍感珍貴和喜悅,才能更深入地體味和攫取其中的滋味,雖然那時的食物現在看來是多麼的簡陋不堪。
兒時對一種新鮮食物的感受和對世界上其他陌生事物一樣,是人生的第一次嘗試,所以充滿了純粹的好奇,當感到好吃時,心中又會生出一種純粹的喜悅,這喜悅往往讓人終生難忘,由食物又念及家鄉,無論天涯海角,莼鱸之思縈縈不絕。及至老大,已品嚐了很多美食珍饈,同時也品嚐了人生諸多的蒼涼況味,無論是味覺還是其他的知覺已經部分麻木了,很多時候我們吃飯時,無論面對家人還是朋友同事,腦子裡會閃過很多與食無關的別的念頭,對食物本身已經是心不在焉了,不會再有兒時的專注的心境了,這時已經很難吃出純粹的滋味了。
唉,兒時的美味,永不再來!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