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BC《广角镜》(BBC Panorama)节目近期披露了一项引人深思的调查,揭示了自本世纪以来,中国对英国进行了数百亿英镑的巨额投资,而这其中,部分资金竟然使得中共得以接触甚至获取具有军事级别潜力的尖端技术。(图片来源:GREG BAKER/AFP via Getty Images)
【看中国2025年11月19日讯】(看中国记者杨天资综合报导)BBC《广角镜》(BBC Panorama)节目近期披露了一项引人深思的调查,揭示了自本世纪以来,中国对英国进行了数百亿英镑的巨额投资,而这其中,部分资金竟然使得中共得以接触甚至获取具有军事级别潜力的尖端技术。这场由中共主导的投资狂潮,在2015年达到顶峰,当时中国颁布了一项旨在使其成为全球高科技产业领导者的战略指令。这项调查不仅揭示了资金流向的规模之大,更深入探讨了其背后潜藏的国家安全风险,引发了对于英国在战略性产业中开放政策的严峻质疑。
中共在英投资的规模与背后算计
根据美国研究机构“援助数据”(AidData)的独家早期数据,自本世纪以来,中国对英国的投资按2023年价格计算,总额已高达450亿英镑(约合590亿美元或4210亿元人民币)。这使得英国成为七国集团(G7)中,按人口和经济规模计算,中共此类投资的首选目的地。AidData的执行主任布拉德·帕克斯博士指出,虽然部分中国政府支持的投资纯粹是商业行为,但另一些则显然符合北京的战略目标。这些目标在中共领导人十年前制定的“中国制造2025”战略中被明确阐述,该战略旨在使中国在航空航天、电动汽车、机器人等十大高科技领域成为全球领导者。
香港科技大学教授金刻羽认为,这项战略展现了中共一贯的长期战略思维,并非短视之举。
这项庞大的投资不仅仅是为了获取经济回报,更深层次的目的似乎在于透过投资和收购,吸纳英国在关键技术领域的知识产权和专业技能。这种模式,在许多观察家看来,与中国的国家发展战略紧密结合,旨在加速其在全球科技领域的崛起。英国前政府通讯总部(GCHQ)负责人傅烈明爵士便坦率地指出,英国在允许进入科学和技术等战略性重要产业方面“过于自由”,这与中国对西方公司在其战略性关键产业中的严格管控形成了鲜明对比。他认为,中共在战略规划上极为谨慎,不轻易让外国资本涉足其核心技术领域,而英国却未能采取同样的防范措施。
想像力科技案例:中共转移技术的警示
BBC《广角镜》的调查透过具体案例,生动地揭示了这种技术转移的潜在风险。位于赫特福德郡的想像力科技(Imagination Technologies)便是其中一个焦点。这家公司专注于半导体设计,即设计电脑和智能手机等设备芯片内部的微型电子电路,其核心价值在于其独特的知识产权和多年积累的工程专业技术。
2017年,想像力科技在失去苹果公司这一重要客户后,股价暴跌,随后被当时总部位于美国加州的私募基金凯桥(Canyon Bridge)以5.5亿英镑收购。然而,这笔交易的背后却隐藏着复杂的中国背景。凯桥基金只有一个投资者——懿泰资本,而懿泰资本的最大股东是中国国新控股。中国国新控股直接向中共国务院报告,该机构负责执行中共的政策和法律。值得注意的是,在收购想像力科技前两个月,凯桥曾试图收购一家美国半导体公司,但因美国严格的投资审查法规而受阻。
想像力科技的价值不仅在于其现有的技术,更在于其技术背后的算法,这些算法虽然为其他产品开发,但却具备潜在的军事用途,例如可用于导弹和无人机等。这使得这笔交易带上了国家安全层面的敏感性。
想像力科技前总裁罗恩·布莱克(Ron Black)在离职后首次接受采访时,详细讲述了他的担忧。他表示,在收购初期,凯桥明确向他保证,中国国新仅是“被动投资者”,只关心盈利。然而,情况在2019年发生了转变。布莱克被召往北京开会,会上他被要求直接为中国国新工作,并监督想像力科技的技术和专业知识全面转移至中国。布莱克回忆道,中国国新代表明确表示:“把英国工程师的知识转移给中国工程师,然后裁掉英国工程师,你会赚很多钱。”
布莱克拒绝了这一要求,但几个月后,中国国新试图直接在想像力科技董事会安插四名“完全不懂半导体”的新董事,他们唯一的特质似乎就是与中国国新的关系。意识到想像力科技的技术具备军事用途的潜力,布莱克开始联络英国政府相关人士,表达他的担忧。然而,他最初被告知这属于私人企业事务,政府无能为力。在对军事级技术可能被转移的担忧日益加剧的情况下,布莱克选择辞职。此时,英国政府才开始关注此事,中国国新随后停止了安插新董事的尝试。布莱克撤回了辞职,但三天后却被解雇。后来,劳资仲裁裁定他遭不公平解雇。
尽管如此,想像力科技坚称其技术未用于军事产品,并表示一直遵守适用的出口和贸易合规法律。凯桥也声明,想像力科技的交易完全由凯桥及其顾问主导。中国驻英国大使馆则回应称:中国政府“始终要求中国企业在海外经营时严格遵守当地法律法规”,并强调这些企业“积极促进当地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和创造就业”,这些努力已获多国广泛欢迎。然而,布莱克的经历和中国国新的背景,无疑为这笔交易蒙上了一层阴影,凸显了在缺乏足够审查机制下,国家安全可能面临的潜在风险。
英国“黄金时代”的迷思
想像力科技的案例发生在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2017年,英国对阻止这类公司出售给中国买家的权力相对有限。两年前,中共国家主席习近平曾获国事访问礼遇,时任首相卡梅伦(David Cameron)的保守党政府甚至宣称中英关系进入了“黄金时代”。这种对中国经济机会的乐观态度,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对潜在风险的忽视。
前卫生大臣、财相和外相侯俊伟爵士(Sir Jeremy Hunt)回顾当时的心态时坦言:“我们当时认为中国基本上是一个非常友好的国家,而且有很多钱可赚。”然而,他补充道:“但在表面之下,我们开始感受到一个更具野心的中国。”这种从经济合作伙伴到潜在战略竞争者的认知转变,是英国乃至整个西方世界近年来对华政策调整的关键因素。
前美国国家安全顾问约翰·博尔顿(John Bolton)也印证了这种观点,他认为在2017年至2018年间,整个欧洲以及部分美国企业对中国都过于天真。这种天真,在某种程度上,为中共获取西方技术提供了便利。
全球审查机制的收紧与英国的滞后
AidData的研究显示,本世纪以来,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海外贷款国,按2023年价格计算,规模高达1.6兆(万亿)英镑。中国海外投资的高峰期在2016年和2017年,这正是英国与中国关系“黄金时代”的尾声。此后,许多国家开始基于国家安全理由加强对外国投资的审查机制。美国、德国和意大利在2018年率先收紧了相关法规,而英国则相对滞后,直到2022年才跟上。
帕克斯博士指出,尽管现在各国普遍建立了更强的制度,但要说这个过程完全无懈可击,显然还为时过早。这意味着,即使有了新的审查机制,潜在的漏洞和挑战依然存在,需要持续的警惕和完善。英国国家安全与投资法案(National Security and Investment Act)的实施,正是试图弥补此前在国家安全审查方面的不足,但其有效性仍需时间检验。
当前英国政局与对华政策的困境
进入2024年,英国工党赢得大选,但新政府面临着与保守党前任相同的问题:英国需要经济增长,而中国可以提供帮助。财政大臣李韵晴(Rachel Reeves)已前往北京寻求外来投资,这表明尽管国家安全担忧日益加剧,英国的经济现实依然要求其与中国保持一定程度的接触。
然而,这种务实的经济考量也引发了部分工党议员的担忧。他们对政府尚未公布其竞选承诺中的“中国审计”报告表示不满。英国国会下议院外交事务委员会主席方璧琳女爵士(Dame Emily Thornberry)指出,外交大臣曾承诺公布该报告,但后来却被告知审计已完成,但不会向公众公布完整内容,只会提供几行字。英国外交部对此解释称,未公布完整报告是因为涉及安全级别,并表示对中国采取“一致且具战略性”的方针,承诺支持英国企业“安全贸易”,同时运用权力保护英国利益。
这种不透明性进一步加剧了公众和议会对政府对华政策的疑虑。在国家安全与经济利益之间寻求平衡,已成为摆在英国新政府面前的一道艰钜考验。这不仅需要政府具备高超的外交手腕,更需要建立一套坚实有效的防范机制,以确保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不会牺牲国家长期的战略安全。
BBC《广角镜》的调查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复杂而充满挑战的图景。中共对英国的巨额投资,在带来经济机会的同时,也带来了国家安全层面的深层担忧。想像力科技的案例,清晰地展示了在缺乏足够审查和防范的情况下,关键技术可能被转移的风险。从“黄金时代”的乐观,到当前对战略竞争的警惕,英国对华政策的演变,反映了全球地缘政治格局的深刻变化。
面对中国长期且具战略性的投资规划,英国及其西方盟友必须从过去的经验中吸取教训,建立更为强健和全面的投资审查机制。这不仅仅是为了保护单一企业的知识产权,更是为了维护国家在高科技领域的自主权和国家安全。正如傅烈明爵士所言,如何在贸易与安全之间找到平衡,是一个价值数兆美元的问题,其答案将深刻影响英国未来的繁荣与安全。英国政府需要在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与国家安全的核心利益之间,找到一条谨慎而明智的道路,这将是一项长期而艰钜的任务。
来源:看中国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