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人(图片来源:Adobe Stock)
躺着刷短视频,刷到一个照顾阿尔兹海默症老人的分享,看的我特别感动,她说阿尔兹海默症老人特别爱说“要回家”“要回家”,这个时候应该怎么应对。
她说首先你要接住老人的情绪,而不是接老人的话茬,千万别回“你在家呢,这就是你家”,也别说“老人的房子早就没了、不能住了、老家没人了”之类的话,因为对方糊涂了呀,如果你用否定、拒绝的方式回应老人,只会点燃老人的情绪,加重老人的不安,这样有些老人就会闹起来、甚至伤害到孩子,根本不解决问题。
而正确的做法是,比如老人说要回家,你就说“行啊,回,咱们会去看看,听说老家的山楂树都结果啦。咱们回去看看,小时候院子里的那颗山楂树还在吗?”,当得到正向回应,老人没有接收到否认、拒绝,就会从对抗状态平和下来,很容易顺着开始回忆小时候院子的人和事,情绪也会慢慢的平复下来。
有一个大哥就用这个方法回应了他阿尔兹海默症的老母亲,结果母亲就是情绪稳定的回忆了很久往事,得到了精神上的慰籍
这个博主说,虽然阿尔兹海默症老人的记忆迷路了,但老人的情绪是需要一个家的。
我的天啊!!!这绝对心理学大师,这哪里是照顾阿尔兹海默症老人的经验,这可以运用到生活中很多的情绪化矛盾中来,有时候我们看似在因为一件事争执,其实是情绪、其实是退行。
这个博主真的是充分的做到了“无条件的允许和理解”,她说这些阿尔兹海默症老人,不是无缘无故的说想要回家的,也许只是他们的内心觉得自己的任务还没有完成。她举例说,一个老爷子,总说要回家,要回家,因为要回去秋收,必须要秋收。这个老爷子的家人呢,就找了几把麦穗放在阳台,跟老爷子说:“爸,老家来信了,让咱们把这些麦子给打了。”这个老爷子听完以后,真的就去阳台,安安静静地忙活了一下午,情绪上得到了极大的满足感,也不折腾了。
很感动,真的,选择用爱和理解的方式,真的能化解很棘手的问题。
或者说呢,先应下来,说好的好的,这就买票、车票买好了、明天让我哥来接你回老家等等,应下来以后呢,再用老人喜欢的东西、话题来转移注意力。虽然明天永远在明天,但能给老人一个确切的期待,老人的情绪就会是安定的,全家就是安静的。
哇,这不是我应付小小孩子的做法嘛……我女儿一两岁的时候晚上要去公园滑滑梯,我都会答应下来,我说好,行,这就准备去,然后再拿本绘本啥的给她讲故事,转移一下她注意力,讲会儿故事她也就睡着了。因为那个那个时候她太小了,对时间、冬天夜晚的温度、公园关门了等等不太能理解,你说不去、不能去,她都会不高兴,不如你先应下来,然后再转移一下,就很好的度过了,这样孩子也不会不高兴啦。
也就是说,对于特别小的孩子、特别老的老人,在对方没能力理解道理的时候,成年人是要学会聪明的应对的。而不是非要逼着一个理解不了的人去理解,还要怪孩子、老人不懂事。(所以有时候我看到成年人骂一岁的孩子不懂事,我都觉得很好笑,到底是谁不懂事呢)
还有一个方法,就是上一代老人呢,有些是习惯性每天晚上准时看新闻联播的,都特别相信播音腔呀、权威的官方报道之类的。可以用AI模拟播音腔录一段天气预警,比如“暴雨红色预警、所有道路关闭”这样的新闻,只要老人闹着要出门回家,就播放,往往是有效的,至少比家人说有效。(还可以录上课铃声、吃饭的时候录食堂的吵闹声都可以让老人安静下来。)当阿尔兹海默症老人陷入疾病的时候,作为理智的后辈,确实应该放弃教育和理智沟通之类的,而是学会如何应对,制定老人们能够理解的规则,让他们在他们的世界里安静下来。
学、沟通、接纳、允许、理解、爱的智慧,是我们一生都要去反复斟酌的。
这一生能做亲人不容易,来世大家可能就都是陌生人了,所以能好好的过完这一生,就以爱的方式来彼此对待吧,这样遗憾少一点,最终得到的,还是自己内心的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