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英国《金融时报》披露,中共国家主席习近平已正式向美国总统川普(Donald Trump)发出邀请,盼其访问北京,举行一场举世瞩目的高峰会谈。然而,这份充满象征意义的邀请并未立即获得白宫的热情拥抱,其背后的犹豫与观望,深刻揭示了中美两国在贸易关税与芬太尼管制等核心议题上,存在着一道深不见底的鸿沟。(图片来源:JIM WATSON/AFP via Getty Images)
【看中国2025年9月15日讯】(看中国记者杨天资编译/综合报导)全球地缘政治版图急剧变动,中美两国关系持续在竞争与对抗的钢索上行走的当下,一场潜在的元首峰会正凝聚着全世界的目光。根据英国《金融时报》披露,中共国家主席习近平已正式向美国总统川普(Donald Trump)发出邀请,盼其访问北京,举行一场举世瞩目的高峰会谈。然而,这份充满象征意义的邀请并未立即获得白宫的热情拥抱,其背后的犹豫与观望,深刻揭示了中美两国在贸易关税与芬太尼管制等核心议题上,存在着一道深不见底的鸿沟。
金融时报:北京邀川普访中
英国“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9月14日报导,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Scott Bessent)今天将与中共副总理何立峰在西班牙马德里进行第4轮谈判。一些人希望,这将为川普(Donald Trump)在出席亚太经济合作会议(APEC)峰会前先赴中国访问铺路。今年的APEC峰会将于10月31日在韩国庆州登场。
目前,关于这场备受期待的“川习会”,浮现出两种截然不同但各有其战略考量的可能路径:一是在中国首都北京举行的、具备完整仪式与象征意义的正式国是访问;二是在即将到来的多边外交场合——亚太经济合作会议(APEC)峰会期间,举行一场相对灵活的场边会晤。今年的APEC峰会预计于10月31日在韩国庆州拉开帷幕,为两国领导人提供了一个无需繁复前期安排的便捷会面平台。
从中方的视角审视,一场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盛大峰会,无疑是其外交上的首选方案。这不仅能将会晤的规格提升至最高层级,赋予其稳定双边关系的强烈政治讯号,更能让北京充分利用“主场优势”,精心铺排会谈议程、营造可控氛围,向国内外清晰地传递出中美关系虽有波折但仍在掌控之中的正面讯息。
然而,并非所有观察家都对北京峰会的前景持乐观态度。亚洲社会政策研究所(ASPI)的副主任、资深贸易谈判专家柯特勒(Wendy Cutler)分析指出,要在短短数周内,为一场国是访问敲定一份具有足够份量、足以支撑川普远赴北京的重大贸易协议,从时间上看显得极为仓促和不切实际。
因此,她认为双方领导人在APEC会面,并借此机会宣布一系列规模较小、但更易于实现的具体合作事项,是更为现实的路径。这种模式的政治风险显著较低。即便双方未能达成任何惊天动地的重大突破,一次场边会晤也不会被轻易定义为一次“失败”的外交行动,从而为未来的进一步接触保留了弹性与空间。
布鲁金斯研究所的中国专家何瑞恩(Ryan Hass)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他直言不讳地指出,由于美中双方的实质性谈判迟迟未能取得突破,举办一场高规格北京峰会的合理性正在“迅速消退”。这也反映出华府政策圈的一种普遍看法:在没有实质性成果作为基础的情况下,仅为了一场华丽的“拍照宣传机会”而进行的访问,其政治价值和外交意义都将大打折扣。
核心僵局:关税与芬太尼的死结
无论峰会的地点最终选在庄严的北京还是便捷的庆州,一个无法回避的实质性障碍始终横亘在两国之间。这个障碍便是由芬太尼管制问题与贸易关税问题交织而成、互为因果的复杂僵局。
芬太尼危机是当前美国社会面临的最为严峻、最为致命的公共卫生灾难,每年导致数以万计的美国公民因滥用过量而死亡,对无数家庭造成了无法弥补的创伤。美国政府,无论是民主党还是共和党执政,长期以来都将矛头指向中国,指责其未能有效管制芬太尼前体化学品的生产与出口。美方认为,正是这些从中国流出的化学原料,经由墨西哥等地的贩毒集团之手,被合成为致命的芬太尼毒品,并最终源源不断地销往美国。报导引述知情人士的说法,华府对于北京在打击相关化学品非法出口方面“缺乏实质性行动”感到极度的失望与不满,这已经成为双边所有磋商中最主要的障碍之一。
面对美方持续不断的巨大压力,北京方面虽然口头上表达了合作的意愿,但却为此开出了一个明确无误的交换条件:美国必须同步撤销川普政府时期因芬太尼问题而对中国施加的相关制裁与关税。这一要求,将一个本应属于公共卫生与执法合作范畴的议题,直接转变为了一个复杂的经贸谈判筹码,使得问题的解决难度呈几何级数增加。
然而,美方的立场同样坚定不移。华府坚持,中国必须“首先采取切实行动,并展现出可供验证的成果”,以证明其有足够的决心与能力,从源头上切断芬太-尼原料的供应链。只有在看到中方实质性、可持续的努力之后,美国才“可能考虑”减免任何相关的关税。这种“你先行动,我再考虑”的姿态,与中方所要求的“同步对等行动”,形成了一种不可调和的对立。这个僵局深刻地反映了双方之间根深蒂固的战略不信任感。任何一方都不愿率先做出让步,深恐自己的善意会被对方视为软弱,从而在后续的谈判中被占尽便宜。
川普的策略:“接触”与“施压”并行
在芬太尼与关税的核心僵局之外,近期发生的一系列事件也为“川习会”的前景蒙上了一层浓重的阴影。这些事件清晰地表明,尽管双方仍在进行外交层面的接触与试探,但彼此间的对抗性举措也并未有丝毫停歇。
川普总统近期在公开场合高调敦促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及欧盟(EU)等盟友,效仿美国对中国施加高额的惩罚性关税。与此同时,他的政府还将更多的中国科技企业列入了限制出口的“实体清单”。
面对美方的持续施压,中国方面也毫不示弱地采取了反制措施。就在双方就峰会进行敏感谈判的微妙时期,中国商务部宣布对某些来自美国的芯片产品展开反倾销调查。中国官媒《环球时报》在社评中更是毫不讳言地指出,此举与华府长期以来对中国实施的严苛芯片出口管制措施直接相关。这种针锋相对、以牙还牙的科技战火,无疑为本已高度紧张的双边氛围火上浇油,显著降低了双方在谈判桌上达成妥协的政治意愿。
幕后穿梭:外交管道的维系与角力
尽管挑战重重,前景不明,但双方的外交沟通管道并未因此而完全关闭。一系列低调而关键的幕后接触仍在紧张进行,双方都在试图为可能举行的元首会晤扫除障碍、铺平道路。
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Scott Bessent)与中共副总理何立峰在西班牙马德里举行的第四轮经济与金融工作组谈判,美国国务卿卢比奥(Marco Rubio)、国防部长赫格塞斯(Pete Hegseth)分别与中共外长王毅、防长董军的通话,都被外界普遍解读为替“川习会”进行前期准备与议题协调的关键步骤。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被视为资深“美国通”的前中国驻美大使崔天凯,上周低调访问华府。据信,其核心任务就是运用其深厚的人脉与经验,为促成一场北京峰会进行游说。与今年稍早几次访美时未能接触到官方人士不同,崔天凯此行成功与美国政府的现任官员举行了会面,这清晰地显示出北京正动用其最资深的外交力量,全力争取峰会的成行。
此外,《金融时报》报导还披露,中方甚至考虑邀请国务卿卢比欧在峰会前先行访中,以此作为元首峰会的“铺路石”。然而,北京在展现积极姿态的同时,也毫不含糊地释放出了强硬讯号。知情人士透露,如果美方在谈判期间突然采取任何新的、不利于中国的重大举措(例如新的关税或制裁),北京方面可能会毫不犹豫地取消对卢比欧乃至川普本人的访问安排。这充分显示出中方的两手策略:一方面积极争取峰会,但另一方面也划下清晰的红线,绝不会为了促成一次会面而无底线地让步。一位前美国官员也证实了这一点,他表示,尽管中方对峰会抱有期盼,但他们绝不会为了说服川普访华而“送上一份厚重的大礼”。
十字路口的抉择
综合所有资讯来看,这场潜在的“川习会”正处于一个充满变数与不确定性的十字路口。白宫官员虽然对外表示川普总统已经“表达了与习近平会晤的意愿”,但同时谨慎地强调“目前尚无任何可供宣布的消息”,这表明华府内部仍在对各种选项的利弊得失进行紧张的权衡与评估。
这场峰会的最终命运,将取决于以下几个关键性因素的后续演变:
- 核心僵局能否突破: 美中双方是否能够在芬太尼管制与关税减免这两个高度关联的问题上,找到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可以对内交代的台阶,是决定峰会能否举行的最根本先决条件。
- 领导人的政治决断: 特别是对于川普总统而言,他最终会将一场华丽外交秀所能带来的短期政治声望与媒体效应置于优先地位,还是会坚持在获得中方实质性让步之后才会启程?这将是他个人风格与政治现实之间的一场博弈。
目前看来,中美双方的高层都深刻认识到,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局势下,保持高层沟通管道的畅通,对于管控分歧、避免误判和防止冲突意外升级至关重要。然而,从最初对一场能够解决诸多问题的盛大峰会的期望,到如今退而求其次地将目光转向风险更低、期望值更小的多边场合场边会晤,这一心态上的转变本身,就深刻反映了双方对于在短期内达成重大共识的信心正在减弱。前路依然充满迷雾,“川习会”这盘错综复杂的棋局,仍在两国最高层精密的计算与激烈的角力中,持续演进。
来源:看中国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