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留学生(Adobe Stocks)
【看中国2025年8月31日讯】(看中国记者李亭综合报道)美国总统川普近日接连两天宣布,计划允许60万中国留学生赴美学习,此言如一颗重磅炸弹,瞬间引爆全球舆论热议。支持者视之为经济“及时雨”,可为美国大学和地方经济注入活力;批评者则忧心忡忡,警告此举可能为中共渗透大开方便之门。时评人谢田与江峰分别从不同角度剖析这一政策,揭示其背后经济机遇与国家安全风险的复杂博弈。结合英国议会最新报告,这场教育政策之争已演变为中美战略对抗的新焦点。
川普“开闸泄洪” 引爆争议
8月25日,川普在接见韩国总统李在明时首次抛出“60万中国留学生”计划,强调教育交流的重要性。次日,他在内阁会议上重申,美国大学依赖国际学生维持运营,接纳中国学生是“荣幸”。这一数字远超当前在美中国留学生人数(约27万),甚至高于疫情前峰值(37万),被外界解读为川普“交易艺术”的又一例证,意在以教育为筹码,推动中美贸易谈判。
然而,这一决定迅速点燃火药桶。保守派评论员劳拉.英格拉姆在采访商务部长时毫不客气地质问:“60万中国留学生,怎么能叫‘美国优先’?”她指出,哈佛、斯坦福等顶尖学府为赚取高额学费,大量招收外国学生,可能挤占美国本土学生的机会。乔治亚州众议员玛乔丽.泰勒.格林更直言,若大学因失去中国学生而倒闭,“那就该倒闭”,因为它们“靠中共撑着”。与此同时,英国议会7月30日发布的《英国境内的跨国镇压》报告如当头棒喝,警告中共通过留学生实施系统性监控与恐吓,西方国家需高度警惕。
谢田:60万非“洪水猛兽” 筛选是关键
谢田在节目中首先澄清误解,指出“60万”并非每年新增,而是总在读人数(enrollment)。他以一所大学为例:总计4000名学生,每年新生仅1000人。按美国约3000至4000所高校估算,60万中国留学生平均每校仅200人。像纽约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或普渡大学这样的大型院校,已有500至1000名中国学生,因此“60万听起来吓人,实际没那么可怕”。
回顾历史,谢田指出,80-90年代的中国留学生多为研究生,凭借美国奖学金(TA或RA)前来,为美国科技进步贡献智力。如今,情况已变,许多留学生从中学阶段即赴美读本科,自费缴纳高额学费。这虽占用本土生源名额,却为大学注入资金,尤其在人口出生率下降、大学招生承压的背景下。据统计,美国“婴儿潮”后,00后入学人数减少,60万中国留学生的学费无疑是“救命稻草”。
但他也提醒,过去几十年,中国留学生涉窃取知识产权问题频发,“仇恨美国却偷走一切”。他相信川普政府不会放松管制,将采取三重限制:一、禁止来自中国国防七子等军工相关院校的学生;二、限制敏感专业,如计算机、人工智能、核科技、航空和新材料,开放商科、文理学院等非军工领域;三、严格背景审查,排除中共背景或反美记录者,入境时利用AI快速筛查社交媒体账号。
谢田还分析,中国未必能派出60万留学生。人口出生率断崖式下降、结婚率低离婚率高,导致高校招生不足,多所大学关停。经济衰退、房地产泡沫破灭,中产阶级难以负担留学费用。他分享一则趣闻:一名欧洲商人到中国投资失败,却因早年买房增值千万获利,反映过去财富效应已消失。如今,北京、上海等地商场和写字楼空置率高,经济下行让留学成奢侈品。“中国穷了,来不了那么多”,他断言。即使放开60万名额,实际人数可能远低于预期。
他认为,限制敏感专业可有效防范窃取。例如,商科或法律学生“偷也偷不懂”。相比其他国家,中国窃取规模最大,从南斯拉夫击落的美国隐形战机残骸,到俄乌战场收集情报,无孔不入。若政策得当,60万留学生可推动中国学习人文社会科学,促进其社会进步。
江峰:川普的“交易艺术”与百年战略博弈
时评人江峰将川普的决定比作“开闸泄洪”,既是经济算盘,也是流量密码的体现。据悉,川普受儿子巴伦启发,利用网络影响力“拿捏”媒体和大学。他善于引发争论,悄然主导全球话语权,如对中东冲突“正义”或美国“自由”的定义,令人反思。
国际留学生于经济账面的表现的确亮眼。2023-2024年,留学生为美国贡献438亿美元,支持37万个就业岗位。没有外国学生,15%大学恐怕要倒闭。60万中国留学生如“移动钱包”,可让大学和地方经济笑开颜。而地缘政治上,在中美贸易谈判前夕,此举给了北京“面子”,换取关税或俄乌问题让步,强化川普“唯一能搞定中国”的强人形象。
然而,江峰警告,川普可能“失算”。他引用英国议会报告,称其为“骷髅头警告标签”。报告记录中共跨国镇压:电子监控、威胁家属、非法海外警察站、对香港异议人士百万悬赏。英国承认无法保护本国公民,“日不落帝国”颜面扫地。中共实施“最全面最复杂”的镇压,却未列入最高威胁名单(仅俄伊在列),暴露经济贪婪与报复恐惧。
他提醒,大学早已成为中共渗透西方的前线。例如,中共在剑桥、牛津复制中国监控体系。英国教授因研究触碰中共敏感点,被中国访问学者威胁“我们在盯着你”;学生承认被要求监视反华活动。大学管理层依赖学费,视而不见,甚至打压敢言教授,如“与魔鬼交易后帮分赃”。
江峰指出,川普团队内部分裂,国务卿卢比奥已吊销4000多有犯罪记录学生的签证,针对中共关联者。但鹰派支持者怒斥此举引“狼入室”。他强调,中共目标非贸易顺差,而是思想殖民:用金钱捆绑大学、安插组织、制造寒蝉效应,让西方精英脑中盖上“中共水印”。
他形容60万留学生“比坦克还猛”。英国15万中国留学生已渗透顶尖学府,美国放行60万恐酿主权沦丧。保守派温特斯称“他们不是学生,是间谍”;斯维茨指,这些学生经政治审查,是中共“功能组件”。即使内心反共,他们也会精算利弊,服务党国“蜂巢”。评论家击碎“西化幻想”:习近平鹰派幕僚多哈佛毕业,非被教化,而是学弱点精准打击。温特斯痛陈,美国正“掏空大学”,将座位拱手让给为中共服务的外国人。
全球热议与未来走向
两位评论家虽侧重不同,却一致呼吁平衡经济与安全。谢田看好筛选机制,江峰忧虑百年战略渗透。专家建议加强签证审查、AI监控和专业限制。中国官媒称此为“友好信号”,留学生家长喜忧参半;美国国会酝酿听证,英国等盟友呼吁警惕。川普团队回应,将“欢迎优秀学生,排除威胁”。
这场争议揭示21世纪国家安全战场已延伸至校园。真正的威胁非军舰导弹,而是思想免疫系统崩坏。若政策失控,西方或付出惨痛代价;若把控得当,则可化险为夷。未来如何,或许是对川普“交易艺术”与国家安全智慧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