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认为,中国股市不容乐观(Getty Images)
【看中国2025年8月28日讯】(看中国记者李亭综合报道)近日,经济学家付鹏和向松祚的最新观点引发了关注。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剖析了中国经济面临的债务危机、房地产市场低迷、股市波动以及全球经济环境变化等问题,提出了对未来经济走势的预测和建议。本文将基于两位经济学家的观点,结合当前经济形势,分析中国经济面临的挑战,并探讨可能的解决方案和未来展望。
债务危机:经济周期的核心问题
付鹏指出,当前中国经济的核心问题之一是高企的债务水平。债务累积到一定程度后,会形成“反身性”效应,即债务越多,收入越低,进而抑制经济活动。这种现象导致流动性不足,市场资金供给无法满足需求,进而影响股市和房地产市场的表现。付鹏强调,债务问题与资产价格密切相关,当债务危机暴露时,所有资产都会面临通缩压力,无论是股票还是房地产。
他进一步分析,处理债务问题通常有三种方式:展期、自行偿还或增加收入。然而,债务本身对经济增长的制约使得这些方案陷入恶性循环。例如,经济向好需要流动性支持,但高债务水平导致流动性被用于填补债务缺口,而非投资或消费。这种现象在当前中国经济中尤为明显,居民和企业的储蓄倾向增加,消费和投资意愿下降。
付鹏认为,解决债务问题需要时间,可能需要三到五年甚至更长时间来逐步“出清”。他提到,2002年中国加入WTO后,外部需求推动了收入增长,缓解了当时的债务压力。然而,当前缺乏类似外部条件,内部经济调整的周期可能更长。他建议80后等中产群体应尽快压缩债务,优化现金流,保持流动性以应对长期低增长环境。
向松祚则从货币政策角度提出,刺激内需是化解债务问题的关键。他建议通过直接发放消费券或现金支持中低收入群体,以提振消费,打破流动性陷阱。这种政策不仅能刺激经济,还能缓解债务压力,逐步恢复市场信心。
房地产市场:触底尚需时日
向松祚明确指出,中国房地产市场尚未触底,预计未来两到三年内可能逐步企稳,但部分三四五线城市的房价可能继续承压,甚至出现“毫无价值”的极端情况。他分析,人口流动是决定房价走势的关键因素:人口净流入的城市(如一线城市)房价相对稳定,而人口持续外流的城市则难以止跌。
付鹏对此持类似观点,认为房地产市场的需求高峰已过,改善性需求虽存在,但难以重现过去的高增长态势。他指出,房地产不再是高回报的投资品,更多回归居住属性。当前一线城市放开限购政策的举措可能短期内提振市场情绪,但长期效果有限,因为市场已进入存量博弈阶段。
向松祚呼吁政府加大政策力度,通过财政补贴、消费贷款贴息等方式为房地产市场托底。他认为,过去房价过快上涨积累了大量泡沫,当前下跌是市场自我修正的过程,但政府需通过精准政策避免市场过快下滑。
付鹏则建议投资者调整预期,摒弃通过房地产快速致富的幻想。他认为,年轻一代的消费观念正在转变,从追求资产增值转向享受生活,这种“低欲望社会”的趋势可能进一步削弱房地产投资需求,但有助于消费经济的正循环。
股市表现:结构性分化与治理改革
付鹏指出,中国股市与实体经济存在显著脱节。尽管近期A股突破3800点,但实体经济仍面临诸多困难,包括加税政策、社保扩面、境外税收等带来的压力。他认为,股市的短暂上涨更多是资金推动,而非基本面改善,缺乏可持续性。股市的本质是为上市公司融资,而非为散户创造财富,这一定位决定了普通投资者的回报有限。
他进一步分析,当前市场呈现结构性分化趋势:资金集中在少数板块,推高微盘股和量化交易,但整体市场流动性不足,导致指数长期围绕3000点震荡。这种“缩圈”现象反映了资金在低增长环境下的逐利行为,但也埋下了系统性风险。
付鹏提到,日本股市近年来的上涨得益于2015-2016年启动的公司治理改革,通过提高分红比例和优化股东回报,吸引了更多海外资金。他建议中国可借鉴这一经验,通过改善公司治理、提高股息率来增强市场吸引力。然而,他也指出,中国股市的国企占比高,股东回报受限,改革难度较大。
向松祚则从全球视角分析,指出美国股市的持续上涨得益于人工智能等技术创新的推动,尤其是英伟达等企业的业绩超预期。他认为,中国若能在新兴技术领域(如AI)培育出龙头企业,或能带动股市整体上行,但技术突破需要长期沉淀,非短期行为可实现。
全球经济环境 机遇与挑战并存
向松祚反驳了“美债崩溃论”,指出美国国债作为全球金融体系的基石,信用等级远超其他国家债券,短期内不可能崩盘。他提到,近期美债拍卖的认购倍数高达2.7倍,显示市场对其信心依然强劲。美国经济的韧性使其在发达国家中保持领先地位,降息政策将为全球资本市场注入流动性,对A股和港股构成利好。
向松祚基于康德拉吉耶夫长周期理论,预测人工智能可能推动全球经济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最早或于2028年前后启动。他援引美国投资人“木头姐”的观点,预计2030年全球经济增长可能达到7%,远高于当前的3%。然而,他也警告,若AI应用端未能实现预期扩散,当前美股的高估值可能引发泡沫破裂。
付鹏对此持谨慎乐观态度,认为AI的推动力已在美股显现,但其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扩散尚需验证。他建议投资者密切关注企业财报表现,以判断AI热潮的可持续性。
投资建议与生活方式转变
付鹏建议投资者在当前环境下保持冷静,摒弃追涨杀跌的盲目行为,深入研究市场本质。他认为,资本红利时代已结束,依靠资产增值实现财富翻身的可能性降低。投资者应优先确保现金流稳定,减少债务负担,避免高风险投资。
向松祚则强调金融教育的普及,鼓励投资者理解货币、债务等基本概念,以更理性地参与市场。他提出,M2高企反映居民和企业储蓄倾向增强,而非央行过度印钞,投资者需关注资金流动性和周转效率,而非单纯追求高收益。
付鹏观察到,年轻一代正转向“低欲望社会”,更注重即时消费和生活享受,而非资产积累。他认为,这种趋势在经济低增长环境下是理性的选择,有助于促进消费经济的正循环。向松祚则建议通过政策引导,如消费券和贴息贷款,激发年轻人的消费潜力,进而带动经济增长。
未来展望:从危机到复苏的路径
两位经济学家一致认为,中国经济正处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型期,债务、房地产和股市等问题需要时间逐步化解。付鹏预计,未来三到五年内经济可能维持低增长状态,除非外部环境出现重大利好。向松祚则对政策调整抱有期待,认为通过优化货币政策和财政支持,中国经济有望在2028年前后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
对于普通人而言,保持现金流稳定、降低债务水平、理性投资是应对当前经济挑战的关键。同时,关注技术创新和全球经济趋势,或能为未来的投资和职业发展提供新机遇。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