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政坛再次发生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政治地震,其震波不仅撼动了这个东亚民主国家的根基,更在国际舞台上掀起了巨大涟漪。从7月前总统尹锡悦的再次入狱,到8月12日深夜其夫人金建希的被捕,再到国内反中情绪的急剧升温,这些看似独立的事件背后,是否隐藏着更深层的政治博弈和国际角力?(图片来源:Kim Hong-Ji - Pool/Getty Images)
【看中国2025年8月13日讯】(看中国记者杨天资综合报导)韩国政坛日前再次发生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政治地震,其震波不仅撼动了这个东亚民主国家的根基,更在国际舞台上掀起了巨大涟漪。2025年8月12日深夜,一纸逮捕令将前总统尹锡悦的夫人金建希送入首尔南部看守所,她因涉嫌违反资本市场法、政治资金法与特定犯罪加重处罚法被法院认定“有灭证之虞”而遭羁押,创下韩国宪政史上“前总统伉俪同囚”的惊人先例。然而,更加引人深思的是,就在这个历史性的同一天,现任总统李在明在首尔国务会议上发出异常严厉的声音,痛斥国内反中示威已“超越言论自由界限,充斥着辱骂与暴力”,并要求政府部门制定“制度性补充对策”加以管控。
从7月前总统尹锡悦的再次入狱,到8月12日深夜其夫人金建希的被捕,再到国内反中情绪的急剧升温,这些看似独立的事件背后,是否隐藏着更深层的政治博弈和国际角力?
政治危机的历史性深化
韩国政坛在2025年8月迎来了宪政史上的重要时刻。前第一夫人金建希于8月12日深夜被首尔中央地方法院以“有灭证之虞”签发逮捕令,随即收押于首尔南部看守所;同日稍早,现任总统李在明在首尔主持国务会议,对近期反中示威作出明确而严厉表态,指韩国近来针对外国人或社会弱势群体的仇恨、歧视和暴力事件频繁发生,特别是多个地区出现的反中集会已经“超越了言论自由的界限,充斥着辱骂与暴力的仇恨示威”,并要求相关部门“彻底采取必要措施”,必要时制定“制度性的补充对策”。
检方指控金建希涉嫌违反“资本市场法”、“政治资金法”与“特定犯罪加重处罚法”,案件涉及德意志汽车炒股、政治掮客介选及宗教人士请讬等案情。法院当日先就逮捕必要性审查进行逾四小时听审,深夜裁准收押。这使韩国宪政史上首次出现前总统与其配偶同时遭羁押的情况;前总统尹锡悦已于7月10日因涉嫌滥用职权、妨害执行特殊公务、伪造公文、违反总统警卫法等罪名再度被捕,羁押于首尔看守所,其前总统维安亦已取消。
金建希的被捕并非孤立事件,而是韩国政治清算的延续。早在7月10日凌晨2时7分,她的丈夫、前总统尹锡悦就已被首尔中央地方法院签发逮捕令。这距离他因涉嫌发动内乱被捕后获释,仅仅过去了四个月时间。
法院认定尹锡悦存在“湮灭证据的重大风险”,特别是其指使共犯删除通话纪录等行为情节严重。更加耐人寻味的是,尹锡悦的辩护律师被指涉嫌介入相关人员的调查过程,诱导证人做出有利陈述。
值得注意的是,尹锡悦被捕后的待遇已与普通嫌疑人无异,入住约3坪的单人牢房,享有与其他被押人员相同的饮食标准。根据《前任总统礼遇法》原本可享有的基本维安措施与相关礼遇,已在逮捕令下达后被韩国总统警卫处同步取消。这一变化象征着其“前总统”身份在法律待遇上不再享有任何特殊保护,体现了韩国法治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这一系列事件使韩国社会舆论呈现明显的两极分化。支持者认为这是反腐败与维护法治的重要体现,显示韩国民主制度的成熟和司法独立的坚持;批评者则质疑这是政治清算和执法机关滥用权力的表现,担心会进一步加剧政治对立和社会分裂。
李在明罕见回应日益上涨的反中情绪
与政治危机并行发展的是韩国国内反中情绪的显著升温。现任总统李在明于8月12日在首尔主持的国务会议上对此做出了明确而严厉的表态。他指出,韩国近来针对外国人或社会弱势群体的仇恨、歧视和暴力事件频频发生,特别是多个地区出现的反中集会已经“超越了言论自由的界限,充斥着辱骂与暴力的仇恨示威”。
李在明强调,这类事件严重有损韩国国家形象,与韩国作为“重视多样性和包容性的民主国家”的地位“完全不相称”。他要求相关部门“彻底采取必要措施”防止再次发生,并在必要时制定“制度性的补充对策”。这一表态显示了韩国政府对于平衡言论自由与防止仇恨犯罪之间的明确立场。
反中示威的具体表现包括支持前总统尹锡悦的右翼团体“自由大学”于7月22日晚间在中国驻韩大使馆附近举行集会,撕毁印有中共国旗、党魁习近平和中国驻韩大使戴兵头像的横幅,并对使馆方面进行侮辱。韩国警方已于8月9日传唤该团体相关成员接受调查,要求其于8月11日到案说明。
中韩外交摩擦的升级
面对韩国境内日益频繁的反中示威,中国驻韩国大使馆于7月9日曾罕见地发布公开警告,提醒中国民众在韩国注意安全。大使馆在声明中指出,韩国“个别政治势力”捏造所谓“中国干涉韩国大选”的说法,对中国进行指责抹黑,并称一些人在中国游客集中的首尔明洞等地区举行反中集会游行,“不排除个别人员采取过激行为”。
这一外交表态反映了中方对韩国境内反中情绪的严重关切。中国驻韩大使馆还向韩国外交部发送公函,反映近期使馆附近反中示威愈演愈烈的情况,并促请韩方关注。韩国外交部则已致函首尔警方,要求确实管理相关情势,防止过激行为的发生。
值得关注的是,韩国民众对中国的不信任感确实在持续上升。根据韩国民调公司“韩国研究”2022年的数据显示,韩国民众对中国的不信任程度已经超越了对日本的不信任。联合国也于2024年5月警告,韩国境内针对中国人的仇恨言论及反中情绪大幅攀升,已达到令人忧虑的程度。今年2月发生的韩国男子试图闯入中国驻首尔大使馆事件,以及该男子被判处18个月刑期的结果,都进一步加剧了两国民间的对立情绪。
双重危机的深层影响与未来挑战
当前韩国面临的政治动荡和外交摩擦相互交织,形成了复杂的内外困局。前总统尹锡悦夫妇的被捕不仅标志着韩国政坛内部斗争的白热化,也引发了对司法独立与政治清算界限的深度思考。与此同时,韩国社会对中共渗透与干预的疑虑不断加深,这种担忧已经从政治层面扩散到社会各个角落,影响了中韩两国的民间关系和外交互动。
分析人士指出,中国对韩国在政治、经济、舆论等多个层面的影响力,已经成为韩国内部日益严重的争议焦点。这种情况下,韩国政府需要在确保国内司法正义、维护政治稳定与平衡对外关系之间寻求微妙的平衡点。
李在明政府提出的“制度性补充对策”将是观察韩国如何处理这一挑战的重要指标。这些政策措施需要在保护言论自由与防止仇恨犯罪之间找到适当的平衡,同时也要考虑到对中韩关系可能产生的长期影响。
国际关注与未来展望
韩国当前的复杂局面已经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作为东亚地区重要的民主国家和美国的重要盟友,韩国如何处理内政危机和对华关系,不仅关系到其自身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也将对整个东北亚地区的地缘政治格局产生重要影响。
未来的关键观察点包括:尹锡悦案件的后续司法程序是否会扩及更多政界人士;韩国政府推出的“制度性补充对策”的具体内容和执行效果;以及中韩两国是否能够通过外交管道有效管控分歧,防止民间对立情绪进一步升级。
韩国需要在坚守法治与民主原则的基础上,妥善处理内政与外交的双重挑战。这不仅考验着韩国政治制度的成熟度和韧性,也将决定这个东亚民主国家能否成功走出当前的政治阴霾,重新获得国内外的信任与支持。国际社会将密切关注韩国在内外压力下的政策选择和实际行动,这些都将成为评判其民主制度品质和外交智慧的重要标准。
来源:看中国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