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宗皇帝即位时,和多数的年轻人一样,正处在一个意气风发,想要建功立业的年纪。(图片来源:故国神游)
治平四年春正月,宋英宗驾崩,宋神宗即位。也就是说,从正月开始,年号还是旧年号,大宋朝已换了新主人。在介绍这位新主人之前,先讲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当年仁宗还在的时候,在宫内让人修造了一座亭子,命其名为“迎曙亭”。之后不久,仁宗就立皇侄赵宗实为皇子,赐名为赵曙。这时仁宗忽然想到那迎曙亭的曙字正是这位过继皇子的名字。说起来,仁宗自己没有儿子,只得过继宗室子孙做为皇位继承人,这大概是宋仁宗这辈子最不愿面对却又最无可奈何而必须面对的现实,所以当他一闪念间将“迎曙亭”与赵曙关联到一起时,不知作何感想,是感慨万事前定而心下释然,还是感知天意难违而心头一沉,总之,他决定将这迎曙亭再改个名字。想来想去,想到一个“旭”字,又想到一个“煦”字,最后定名为“迎煦亭”。不过,无论是旭还是煦,大抵也还是曙光意思。而仁宗皇帝更加没有想到的是,无论是“旭”还是“煦”,居然又与英宗之子,未来的神宗皇帝的名字谐音,神宗叫赵顼,虽不同调,确是谐音。想来,从仁宗修造这座亭子开始,冥冥之中就已示现了英宗、神宗将要接掌大宋朝的天意。
神宗皇帝即位时刚刚20岁,和多数的年轻人一样,正处在一个意气风发,想要建功立业的年纪。但是当他坐上龙椅,放眼一望,却感到眼前的朝廷如此陌生。因为他的父亲在位不长,所以朝堂之上一大片都是仁宗时代留下的三朝老臣。而神宗虽然贵为天子,但从年纪上讲,只是一个年轻人,从阅历上讲,更没有治国经验可言,可是他又偏偏是一个很有想法,锐意进取的青年天子。所以,他首先想到的是,这些老臣中,谁能和他君臣同心,君臣一体。他需要有人帮他。
治平四年三月,宋神宗曾对他的东宫旧臣王陶说过一句话:“朕与卿一心,不可转也。”这样的记载,透露出的不只是宋神宗对王陶的信任,还有他急于寻找同盟之迫切。而王陶又是如何回应宋神宗对他的期许的呢。王陶说:“谨听纳、明赏罚、斥佞人、任正士。复转对以通下情,省民力以勤农桑,先俭素以风天下,限年艺以汰冗兵。”这样的建言有大局,有细节,有主次,有先后,却唯独少了些“新意”——在神宗听来,这些大抵都没有跑出当年庆历新政的思路去。显然,神宗想要听的,似乎不只是这些。
关于为政之道,除了王陶,神宗也跟赵抃有过一番讨论。赵抃曾任益州转运使,益州就是蜀地,有句话叫“天下未乱蜀先乱”,就是说这个地方不好治理,但是赵抃却将蜀地治理得很好。不过,比他在蜀地的政绩更引人注意的是他入蜀时的“阵仗”——匹马入川,随身只带“一龟一琴”,亦有说是“一鹤一琴”,亦有说龟,琴,鹤都带了。显然这让神宗皇帝大为好奇,就问他当年匹马入川,仅带一龟一琴,难道“为政之道可以如此简易吗?”
神宗是天子,但更是一个青年,这个青年看不懂赵抃的“简易”,因为有些东西是需要在时间中慢慢去沉淀去看懂。赵抃退而上疏,将他的为政之道一一写下,大抵也是重道德,识正邪,严号令,明赏罚之类,与王陶说的也差不太多——而神宗似乎心不在焉。
其实,此时的神宗最关心的事有两件,一件是西北边事,一件是内政改革。
关于改革,熙宁元年二月,宋神宗曾对枢密使文彦博说“天下弊事至多,不可不革。”熙宁元年四月,他再次对右正言孙觉提到“欲革积弊”。
至于边事,宋神宗更是表现出尤其的关注。治平四年六月,陕西转运使薛向曾献策招降横山蕃部,宋神宗十分支持。并让薛向再有献策,不必对两府说,而是直接向皇帝汇报,宋神宗要亲自坐阵指挥。说起来,这个做事风格还真有点像喜欢乾纲独断的宋太宗。
而改革与边事之间,又是紧密相关的。熙宁元年三月,宋神宗对文彦博说“当今理财最为急务,养兵备边,府库不可不丰,大臣共宜留意节用。”也就是说,神宗改革意在理财,理财意在备边,而从后来的故事看,宋神宗所想,应该不只是备边,而是拓边了,一句话,宋神宗要下一盘大棋。
但是前朝老臣们所想,多数都与新皇帝不一样。特别是在拓边问题上。就以招降蕃部之事为例,陕西转运使薛向、西北名臣种谔说横山蕃部有归顺之意,希望朝廷能够招降他们,并且因为横山蕃部是西夏人的势力范围,本是对西夏称臣的,所以薛向和种谔还希望借吸纳蕃部达到削弱西夏的目的。宋神宗对此十分赞同。但是在这个问题上,韩琦、李师中、司马光等多数的大臣们,都不以为然。他们认为西夏人已向宋朝称臣,就不应当再招降西夏人的叛臣,轻起战端。三朝元老富弼更是给神宗皇帝泼了一盆冷水,他说:“陛下临御未久,当先布德泽。且二十年未可言用兵,亦不宜重赏边功。干戈一起,所系祸福不细。”神宗听完这番话后“默然良久”,半天都缓不过神来,可以想见他当时的心情,怎一个凉字了得。
可以说,改革也好,理财也好,这一切的根本动机、根本源头都是为了养兵,为了拓边,但是就在这个根本问题上,宋神宗与朝臣们却有着根本的分歧,更不用说其他。所以宋神宗坐在朝堂之上,确有一种孤独感,这种孤独感,不只是因为居高临下,还因为孤掌难鸣。所以,宋神宗在他继位之初的一年半的时间中,一直在做一件事,就是在朝臣中寻找支持者,正如我们这一篇标题所云“承天命宫内迎煦 求治道朝中访贤”。
然而就在宋神宗孤掌难鸣的时候,一个人的出现,让他看到了希望,这个人就是王安石。说起王安石,他也是仁宗朝的老臣。就在宋神宗寻找同盟的时候,王安石也在静侯天时。那么他能否等到风云际会的一天呢,这个问题我们下篇再叙。
欢迎关注【故国神游】频道
https://www.ganjingworld.com/zh-TW/channel/1f6jjo8dda037NSCoyjEhqYTC1p60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