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18日,布莱恩·科伯格进入爱达荷州莫斯科法庭接受听证。(图片来源:August Frank-Pool/Getty Images)
【看中国2025年7月4日讯】(看中国记者路克编译/综合)《每日邮报》报道,尽管布莱恩・科伯格(Bryan Kohberger)最终承认谋杀了四名爱达荷大学学生,但对于他为何下此毒手,外界仍然一头雾水。这位28岁的犯罪学博士生在法庭上冷静认罪,承认于2022年11月残忍杀害了20岁的伊桑・查平(Ethan Chapin)、21岁的凯莉・贡萨尔维斯(Kaylee Goncalves)、20岁的夏娜・克诺德尔(Xana Kernodle)和21岁的麦迪逊・莫根(Madison Mogen)。
但心理学家们对他的行为方式深感不安——面无表情、毫无悔意、甚至显得从容淡定。三位接受《每日邮报》采访的心理学家和犯罪学家表示,科伯格的性格不符合任何传统的大规模杀人犯类型。他不像出于意识形态、妄想或仇恨行凶的杀手,而更像被控制欲、排斥感、痴迷心理和好奇心交织驱动的人。
精神病学家拉吉・佩尔绍德(Dr.Raj Persaud)指出,科伯格在与女性相处方面长期失败,早年唯一被确认的一次Tinder约会还以他强行闯入女方宿舍并被迫赶走告终。他表示:“他似乎带有一种让女性感到不安的特质。长久被拒绝可能在他心中种下了怨恨的种子。”
此外,法医心理学家约翰・布雷迪(Dr.John Brady)指出,科伯格可能患有“情爱妄想症”——一种病态坚信他人与自己有爱情关系的精神疾病。他表示:“这种被拒绝的感觉可能触发了他内心深处对爱情关系的偏执,并最终以攻击形式爆发。”贡萨尔维斯(Kaylee Goncalves)的家人表示,科伯格曾使用Instagram关注贡萨尔维斯和莫根(Madison Mogen),甚至在案发前不断向她们发送讯息。
杀人动机或源自刺激欲:他只想“体验一下那种感觉”
犯罪学家梅根・萨克斯博士(Dr.Megan Sachs)则提出另一种可能:“这可能是一种‘刺激杀人’(thrill killing)——他想知道杀人是一种什么感觉。”她强调,科伯格在犯罪学领域背景深厚,曾在网络上发布问卷,向罪犯调查他们选择受害者和作案心态的过程。“他并非被愤怒或怨恨驱动,而可能是纯粹的病态好奇心。”
萨克斯博士将科伯格的行为与2013年英国连环女杀手乔安娜・丹尼希(Joanna Dennehy)作类比,后者曾坦言杀人是为了“体验那种感觉”。
此类“无动机杀人”往往最令人恐惧,因为其不受逻辑约束,难以预测。专家们一致认为,科伯格具备某种超然冷静的自我控制能力,甚至在认罪听证会上也展现出异常镇定,仿佛“这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
非自愿独身文化的潜在影响:他是否受到罗杰(Rodger)启发?
《纽约邮报》引述维基・沃德(Vicky Ward)在即将出版的新书《爱达荷四人:一场美国悲剧》中披露,科伯格的思想可能受到了“非自愿独身者”(incels)亚文化影响。她指出,科伯格可能被2014年制造圣巴巴拉屠杀案的埃利奥特・罗杰(Elliot Rodger)所“启发”。罗杰在临死前发布了“女性支配世界”的控诉,并成为“非自愿独身者”文化中的“殉道者”。
沃德在书中披露,科伯格在犯案前常常潜伏在案发地附近,频繁观察莫根(Madison Mogen)的房间,警方认为他很可能多次勘察过现场。这与他对“选择目标”进行计划性的行为高度吻合。
尽管受害者中包括男生查平(Ethan Chapin),专家认为他可能只是“出现在错误时间的错误地点”。整个事件更像是一场围绕某位女性目标展开的精心筹划。
尽管科伯格已经认罪,但他始终未透露任何作案动机。他的沉默为案件更添神秘色彩。
来源:看中国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