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俄罗斯国家通讯社卫星通讯社发布的这张合影中,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和中共国家主席习近平于2024年5月16日在北京会谈后拥抱在一起。(图片来源: MIKHAIL METZEL/POOL/AFP via Getty Images)
【看中国2025年4月2日讯】(看中国记者王君综合报导)据《南华早报》报导,在今年前2个月,由中国大陆出口到俄罗斯的汽车衰退达48.8%,且卡车出口规模更暴跌了87%,而受到高度关注。专家分析认为,由于美国总统川普介入俄乌战争谈判,而动摇中俄之间的关系,使中国对于俄罗斯的经济的影响力有可能会降低。
报导中提及,俄罗斯为了保护自家汽车业,已经自去年7月开始提高了进口车关税近30%,且回收进口车还必须缴交回收费,而这两大措施致使购买进口汽车的成本飙升,导致进口数量下滑,中国大于陆过去是俄国最大进口车来源。
另外,从去年10月下旬以来,传出有部分中国大陆通过铁路运至欧洲的货柜遭到俄罗斯查扣,其商品价值恐突破了1亿人民币(大约新台币4.57亿),使得受影响的大陆企业面临了亏损。
由于汽车出口的衰退,而让今年前两个月中俄双边贸易的规模也跟着下滑,已达年减7.1%。据分析师称,由于川普总统参与了俄乌停火谈判,可能导致中俄关系走向新的方向。学者Aleksei Chigadaev指出,中国对于俄罗斯的经济影响力已经逐渐减弱了。
俄罗斯与中亚问题的专家李立凡表示,汽车出货量的下滑与美俄之间关系解冻,而影响了克里姆林宫与北京的双边贸易。中俄两国的主要贸易集中于关键矿产与资源上,美国与俄罗斯间的关系能够有多大改善,仍还需要观察。
专家Aleksei Chigadaev也提及,在中俄贸易规模创新高之后,出现了放缓的状况并不会令人意外,至于是否会受到美国的影响,仍还有待观察。
俄扣留华为等中企产品值数亿 中欧班列货运量雪崩及运价腰斩
去年10月起俄国严查中欧班列,有上千个中国货柜遭到扣留,其价值逾上亿人民币。传出有华为、大疆等中国科技公司货物亦被扣押,导致许多货主吓趴不愿出货,以致造成今年2月中欧班列的货运量雪崩43.4%且运费跌掉一半。
据《自由时报》报导,自2024年10月下旬以来,中欧班列开往欧洲的货柜陆续遭到俄罗斯扣留,甚至发往欧洲的部分货物迄今仍滞留在俄罗斯。
遭到受查扣影响货柜至少达1000多个,且传出其价值上亿人民币(约新台币4.5亿以上)。郑州有一家汽车零组件厂商有价值8000多万人民币(大约新台币3.6亿)的变速箱遭扣,甚至差点造成欧洲客户停产,更让德国客户气炸;还有一家深圳的无人机配件厂的陀螺仪也被扣,其价值5000万人民币(大约台币2.25亿),致使其资金链差点断裂;以及有一家耶诞棉衣不只未赶上耶诞节,让中企苦叹都成为春装了。
除外,华为和大疆等中国科技公司产品也都被扣;还有人因为货物迟迟没有送到买家手中,以致支付高额违约金和港口费。
由于风险大增,使得部分货主不敢再走中欧班列。据财新最新报导指出,中欧班列在数年的高成长之后,今年则呈现大幅下滑,2025年的前2个月,中欧班列总共开行去程、回程班列有2658列,年减少9.2%,而累计发送货品为28.08万标准箱,年减了11.3%。
其中的中欧班列去程开行量,更是严重下滑,今年的前2个月,中欧班列去程开行共1177列,年减少26.1%;发送货品为12.85万标准箱,年减少26.1%。而同期的中欧班列回程共开1481列,年增加10.9%;送货数15.23万个标准箱,年增加6.7%。
跌幅主要集中于2月,单月的中欧班列开行去程仅422列,年减少43.3%,发送货物为4.83万个标准箱,年减少43.4%,且运价也跌掉一半
中俄两国的战略利益分歧
据远景基金会指出,在南海问题方面,俄罗斯于南海主权上保持中立,并没有明确支持中国的主权主张,其更加专注维持发展跟东南亚国家之间的经济和军事关系,因此,俄国与中国于南海的分歧上,主要在武器军售和能源开采等问题方面。俄方向东南亚国家出售了大规模先进武器,此行为帮助这些国家增强自身的军事力量,致使中国于南海维权的成本上提升,同时俄罗斯参与南海有争议地区的油气资源开发活动,亦瓜分了中国于能源上的利益。
俄罗斯于南海的重要盟友是越南,而且中越之间的关系一向不和睦;同时俄罗斯也是菲律宾、马来西亚和印尼等国家最大的国防供应商,由于东南亚国家抱持着战略多元化的期许,且俄国也认为自己是除了西方和中国之外的“第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