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青海省西宁市的中国农业银行分行。(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看中国2025年2月13日讯】(看中国记者蔡思云综合报导)新年前后,中国山西和广东等地银行调整了存定利率,出现了短期利率高于长期利率的“倒挂”现象。这引发了公众对于地方银行资金不足的担忧。专家指出,定存利率倒挂实属罕见,这可能与部分地方银行急需短期资金周转有关。
多家银行定存利率出现“倒挂”现象
据第一财经统计,近期,怀仁农商行、朔州农商行、陵川县联社、瑞穗银行等多家中小银行公布了新的定存利率。其中,一年期、两年期存款利率都出现持平或倒挂现象。
从1月22日起,朔州农商行调整了部分定期存款利率,一年期利率上调至1.75%,高于两年期的1.45%;三年期利率上调至2.15%,高于五年期的1.9%,利率出现了倒挂。
怀仁农商行也在同日调整存款利率,调整后一年期、两年期定存利率分别为1.75%、1.45%;三年期、五年期定存利率分别为2.15%、1.9%,与朔州农商行一样出现利率倒挂现象。
2月1日,广东南澳农商银行发布公告称,将调整存款利率。调整后,该行一年期、两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均为1.6%,出现持平。
网友对此议论纷纷,“存2年不如存1年”等标题登上了微博热搜。有网友表示:“这是经济衰退信号啊,参考美国经验,利率倒挂后1-2年经济衰退概率超80%,得提前备好粮草,寒冬要来了”、“利率倒挂说明又要降息了,而且不止一次,赶快锁定5年期”。
此外,有博主分析了此次银行的不寻常操作背后存在的隐忧。
博主“曾老师聊金融”指出:“银行经理们私下也坦白,明年经济要是继续躺平,我们连1.75%都给不起了。当年存钱像选女婿要看长期,如今时间越短待遇越好。这哪是利率倒挂?分明是银行在玩饥饿游戏。反正2年后你钱到期的时候,可能连银行行长都跑路了,去送外卖去了。”
博主“银行小刘哥”说:“你的钱该放在哪儿?存银行可能被埋,买理财可能爆雷,藏床底下又怕贬值,你是继续存银行呢?还是连夜取现金?你光看热闹这事儿,搞不好明天就砸到你的头上。”
利率倒挂反映地方银行资金流不足
自由亚洲电台报导,台湾的中华经济研究院第一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王国臣分析,利率倒挂的情况一般是国债买卖,而定存利率倒挂属罕见,这可能与中国部分地方银行急需短期资金周转有关。
王国臣说:“存款利率倒挂倒是中国特色了。为什么这样操作?当然就是银行不希望吸收过长的定存,这会增加它要付息的成本。另外一方面,因为银行需要大量的流动性,如果手边没有现金就被挤兑了。所以它会希望吸收大量的短期存款,而不希望持有太长期的大量定存。”
他分析,去年中共出台措施协助地方政府化解隐形债,这已减轻地方银行部分的压力。使用利率倒挂方式吸金的银行出现在山西和广东,这些地方曾发生过房地产企业爆雷和银行挤兑的情况。他认为,这些银行的举动与房地产债务问题有关。
王国臣认为:“利率倒挂有点难看,绝对是中央的意思。这一件事你可以很清楚看到银行的自救,可是另外一方面,中央又不断的增加新的任务,比如说房地产要去救,2020年到现在的疫情纾困贷款也还没有叫民众去还款,后面还有要去补充置换债,这些全部都要地方的银行去摊。他们(银行)钱当然不够用,但流动性紧缩就被挤兑,所以他们就摆荡在业绩和上头的命令之间。”
美国南卡罗莱纳大学艾肯商学院教授谢田分析指出,采取利率倒挂的做法除了反映地方银行的资金流不足外,也突显中国经济不景气情况下存在的多种问题。
谢田说:“首先是中国经济现在就是在衰退之中,这种时候因为企业盈利不佳,企业倒闭,导致银行的坏账增加,所以资金流出现问题。如果是大规模的这样做,更多的银行坏账、呆账增加,可能会出现全行业的危机,那个问题就很严重。”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首席专家曾刚指出,利率倒挂并非行业普遍现象,而是特定银行基于自身负债结构所采取的短期策略。所有银行都有管理息差的要求和降低负债成本的需要,但不同银行负债结构不同,调整策略也会有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