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2017年7月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访港出席七一主权移交庆祝活动,由特首林郑月娥陪同视察港珠澳大桥。(图片来源:香港政府新闻网)
【看中国2024年7月6日讯】(看中国记者李怀橘综合报导)港珠澳大桥在2018年开通,当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亲自出席开通仪式。不过大桥开通后使用量一直不理想,甚至被不少媒体称之为“鬼桥”。大桥造价不菲,仅香港段及相关工程的总投资已近1200亿元(港元,下同)。正当香港坊间关注这个耗资巨大的大型基建项目何时回本时,有媒体报导指,港珠澳大桥的通行费收入并非由港府收取,而是由依据大陆成立的大桥管理局收取。
连接香港、珠海、澳门的港珠澳大桥号称国家级世纪工程,也是全球最长的跨海大桥。主桥从珠海拱北对开的人工岛伸展至近粤港分界线以西的海底隧道东人工岛,工程包括长29.6公里、采用桥隧结构的双程三线分隔车道,当中一段为长约6.7公里的海底隧道。而大桥香港接线包括一段9.4公里长的高架桥及1公里长的机场岛观景山隧道,并连接至香港口岸人工岛。
大桥在建造期间已经丑闻不断,不断传出超支、延误、工业意外、人工岛飘移、石屎压力测试涉嫌造假及两个填海用巨型钢圆筒急剧“超速”沉降等消息,令公众对大桥的工程质量及安全程度感到疑虑。
经过9年施工,大桥于2018年10月23日在珠海举行开通仪式。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主持仪式,主管港澳事务的时任副总理韩正、副总理刘鹤、及粤港澳官员也有出席。
港珠澳大桥在香港颇具争议,被民主派议员形容为大白象工程。2019年,港珠澳大桥通车一周年后,数据显示车流量却远低于港府于2008年的估算,平均每日仅得4,100架次,只达到政府估算的约一半。
根据香港政府入境事务处于今年3月29日发布的数据,复活节四天连假的首天,经港珠澳大桥及港澳客轮码头离港人士合共有约12.6万人,比罗湖或落马洲支线少了3万多人。相反同一天经大桥及码头从澳门到香港的人数只有5.4万人,不到总入境人数的15%。简言之,来往港澳人士使用港珠澳大桥者不多。港珠澳大桥因此被称为“鬼桥”。
使用量差过预期,导致投资和回报亦大跌。翻查资料,2008年香港、中国和澳门三地政府在就大桥融资问题上达成共识时,估计总投资为385.4亿元人民币,中国、香港和澳门的出资比例分别为44.5%、42.9%和12.6%。不过2016年香港政府追加拨款,光是香港段的工程造价已达到1,177亿港元拨款,工程严重超支。
除了建造费高昂,大型基建的维修费亦是天文数字!《东方日报》报导指,2018至2020年,港珠澳大桥香港段所花维修费达到逾6.7亿元。2018年大桥维修开支为2.7亿元,翌年增至3.37亿元,2020年开支有所下降,跌至6,530万元。
事实上早在2019年民主派立法会议员林卓廷已指出,大桥现已沦为大白象工程。一旦连接深圳及中山的深中通道在2024年开通后,会再分薄大桥车流量。
正如当年林卓廷所预计,今年6月30日,深中通道正式开通,分薄了港珠澳大桥的流量,也分薄了港珠澳大桥的盈利。据自由亚洲电台报导,今年七一3日长假期间,经港珠澳大桥北上的日均出入境人次有约6.2万人,较复活节跌12%;而深中通道在6月30日通车首24小时,有12.5万车流量,超出预计的日均10万车流量。
港府方面一直未公布港珠澳大桥最新车流量数字。运输业界人士指出,深中通道车程较短有助降低成本,预料将有多达8成直通车会改行深中通道。三间直通车公司早前已经宣布,共有25条由香港至广东省西部沿海地区的路线会改经深中通道。
香港运输及物流局本页4日回复自由亚洲查询时未有提及深中通道的影响,亦没有回应政府对港珠澳大桥客流量和车流量的最新估算,只强调“港车北上”政策“已成为推动大桥车流提升的主要动力”,现有逾6万“港车”获批,令大桥的使用量在今年2月和5月分别屡创新高。
正当坊间关注港珠澳大桥这个耗资巨大的大型基建项目何时可以回本时,香港当局表示,通行费收入并非由香港特区政府收取,而是由依据大陆成立的大桥管理局收取,用以偿还银行贷款,以及应付日常营运及维修的开支,故“不宜单方面披露大桥收支的相关资料”。
有香港网民感叹,原来香港支付了1,177亿,现在一分钱路费都收不回来,还要出钱保养,便宜都叫大陆占了!“桥就我建,钱就你收。香港纳税人的血汗钱就这样被糟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