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无预警泄洪 梅州大量市民失踪 中国上百万人受灾!(视频)

发表:2024-06-19 20:17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6个留言 打印 特大

广东梅州洪水淹城,市民刚走过,桥梁就被冲垮,房屋大面积倒塌。

当地居民郑先生:我出生都没见过那么大的水,都上了桥面了,8米的水位应该有了吧,我住在三楼,淹到二楼的位置了,电这些都没有了,水又很急,街上的水都很急了,现在还在下雨,都在尽量往高处走,有些人困在那里。

6月16日广东梅州多地出现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据央视新闻报导,梅州全市多地受灾严重。截至17日多处发生山洪、山体滑坡,造成5人死亡、15人失联、13人受困。

X(原推特)网友“罗翔”18日发布视频和截图消息称,6月17日,广东梅州上游水库放闸,“消息不通知下游村民转移,至多人死亡!中共邪恶体制造孽!”

梅州蕉岭新铺、梅县松源、平远等多地都被水淹了,断电、房子倒塌人被压,山体滑坡,人被冲走……

据视频显示,整个村镇一片汪洋,房屋泡在水中,一名老年人已被救援人员救起,但看起来伤势很重。

还有多人站在房顶避水,其中包括儿童。有群聊天截图显示,在“金星村委公共服务群”,有人说,“我妈尸体找到了,我爸目前还没有消息”。

X网友“无王无帝(澳喜特战旅)”也发布视频称,广东暴雨“中共又要泄洪了”,梅州蕉岭半夜洪水突发,村民们还在睡觉。长潭和平远水库泄洪,水位达到5000立方,平远锡水桥被瞬间冲毁。

据多段视频显示,黑夜中的蕉岭一村庄村民还在熟睡,洪水已经进街,有人声嘶力竭地在大街上一遍遍地高喊:“全部人快起床,发大水啦!”

全部人起床,发大水啦!到处都发洪水,全部都浸了。要撤退到哪里?先找找亲戚朋友吧。)

蕉岭县一居民告诉海外中文媒体,当地一个学生因为洪水失踪,“老师都发班级群了。”

在社交平台上,有居民反映和亲人失联。一居民在“快手”上留言说,“蕉岭县被困14小时,一个大人两个小孩,救救我妈吧!”

一名梅县区居民说,周围几个镇子都淹了,水有几米深,低处全军覆没。他提供的视频显示,街道大水漫灌,店铺一楼已经完全浸泡在水中,洪水直逼二楼。梅州古城的七楼都泡在水里。

这名居民还说,这两天梅州在军演,街道实施交通管制,但没有看到中共军队来救援。

一名平远县白岭村的居民说,该村一度处于失联状态,到17日下午已有人从山路进村了解情况,目前村里还没有水电和信号,公路也大部分被山石压断了。

目前,平远的雨已停,水位也开始下降,村民开始开展自救。

对此,X网友“ran ran”说,“在中共历史上,一贯都是上游偷偷开闸泄洪不通知下游,让下游死伤损失惨重。因为一通知就会涉及到赔偿,偷偷泄洪造成是‘天灾’的假象,下游自认倒霉。大到1975年8月河南板桥水库‘溃坝’下游死伤30万,近到去年8月河北涿州泄洪下游死伤惨重……这样邪恶的政权在人类历史上也是前所未有的!”

还有网民评论说:“因为是中共才这么干的!器官都可以活摘。这种草芥人命,最符合它们的作法!”“最后就是,满满的党的爱,救助受困群众,群众下跪谢党。”“这次洪水,不知道又夺走了多少人的生命!”

中国官方消息,中国近期多地遭遇洪灾,百万人受灾。

据《福建日报》18日报导,截至17日晚间8时,福建省52.37万人受灾,农作物受灾32.4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达56.54亿元人民币。

18日,中共新华社称,福建省龙岩上杭县防汛抗旱指挥部消息,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当地已有4人死亡。《新京报》18日报导,16日晚,受强降雨影响,上杭县清源山发生山体滑坡。太拔镇政府称,初步核实山体滑坡导致6人被埋、失踪。

龙岩武平县官方17日消息,初步统计,这次洪灾全县17个乡镇(街道)、4.78万人受灾,房屋倒塌378间,农作物受灾880公顷,道路损坏135处73.3千米、堤防受损158处3.18千米,通信基站损坏582个,直接经济损失达4.15亿元人民币。截至17日上午10时,武平县下坝、中赤、像洞、中堡等乡镇多处山体滑坡,导致4人死亡、2人失踪。

6月18日,央视称截至18日下午4时,广西洪灾导致18.15万人受灾,紧急避险转移3825人,紧急转移安置1382人,需紧急生活救助667人;农作物受灾面积16,149公顷,农作物成灾面积2,513公顷;倒塌房屋59间,严重损坏房屋67间,一般损坏房屋131间;直接经济损失18,553万元。

广西应急管理部门消息,17日起,广西共有4市10县出现洪灾。截至17日下午4时,已有2.36万人受灾,紧急避险转移421人,需紧急生活救助85人,农作物受灾面积1311公顷,倒塌房屋16间,严重损坏房屋25间,直接经济损失1022万元。

与广西同步发生洪灾的是广东梅州,福建龙岩,江西南昌、萍乡等。

央视称,从11日至18日下午3时30分,江西洪灾导致南昌、萍乡等9个设区市(九江、景德镇除外)70个县(市、区,含功能区)48.1万人受灾,紧急避险转移3398人,紧急转移安置2806人,农作物受灾面积57.5千公顷、绝收面积2.4千公顷,倒塌房屋9户26间,严重损坏房屋8户43间,一般损坏房屋135户253间,直接经济损失4.7亿元。

不过,由于中共官方一贯隐瞒灾难真相,官方通报的数据遭到外界普遍质疑,实际伤亡、失踪人数以及经济损失可能更多。

中国大陆城市为何多洪灾?

根据《国际水文科学协会会刊》(PIAHS)发表的文章,2008至2010年间,中国约有140个城市遭受了3次以上的洪灾。与此同时,城市洪灾的风险逐年增加。1980年代,有淹浸风险的城市平均数为37个,2010至2017年则上升至48个,增幅约为30%。此外,1990至2016年间,洪灾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不断增加。当今,中国经济活动高度集中于城市,洪灾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有近一半集中在城市中。

截至2019年,中国约有650多座城市。中国水利部的纪录显示,2006至2016年,每年约有四分之一的城市遭受洪灾。

中国的洪灾问题为何一直都无法解决?文章对此指出,中国城市规划往往着重地面上的建设,并不关心地下。在不同城市,随处可见华丽建筑、先进基建,但人们大都忽视地下排水系统的作用。而且,中国城市排水系统设计缺乏前瞻,排水量设计仅以系统建成时的平均降水量为准则。中国大部分城市的排水系统防洪标准,旨在减少地表径流(surface runoff)导致每1、2年一遇的城市洪水。相比美国、日本和法国等发达国家的城市防洪标准要低得多。中国城市道路修整时,往往未充分考虑同时提高排水能力,因此大部分排水设施没有随地面的发展同步升级;部分原有设施甚至遭到破坏。固有排水系统中的管道老化问题同样迫切。当暴雨频发,流入排水系统的雨水量超出总设计容量,地面积水变得严重,情况恶化时,就会发生洪灾。

在管理方面,文章认为中国大部分城市的洪水管理能力薄弱。现有的管理方法相对落后,没有完备的城市防洪管理部门、欠缺实时监测城市洪水的系统以及排水设施管理人员。管理体系不完善,令居民无法接收准确资讯,又无法及时控制城市的洪水。即使有排水系统,也没有足够资金及时维修护理。

另外,此前中国的“土地财政”规定,地方政府可出售土地使用权,赚取“土地出让金”作为地方收入。文章认为,正是以往的“土地财政”政策,令自然地表面积损失加快。因为具强大泄洪功能、位处低洼易浸的土地特别便宜,这些地方的拆迁难度较低,成本回收更快。价格低廉的土地被竞相开发,换来的是忽略城市洪灾潜在风险。另一方面,中央财政投入排水管道的拨款也不足,随着地方政府债务的增加,城市防洪的资金只会是越来越吃紧。

好的今天就和大家聊到这里如果您喜欢我们的节目请您订阅点赞并且分享给您的朋友们,感谢您的支持,我们下次节目再见…

=====================

●《看中国》订阅频道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LJYH0o60tlyAdy3g5GNrKw

●干净世界《看中国TV》订阅频道
https://www.ganjing.com/zh-TW/channel/1eiqjdnq7goOxWkCG46DBd41d1gt0c

和我们一起守护香港、守护台湾、守护14亿中国人,获得真实资讯的权利!

荣誉会员招募中:https://www.secretchina.com/kzgd/subscribe.html

《看中国》作为一家不受中共审查的海外独立中文媒体,已经在全球各地义工的支持下走过了风风雨雨近二十年。2019年,由于《看中国》坚持一线独立报道反送中运动,我们在Facebook上可赚取广告费用的新闻帐户被强行关闭甚至注销;由于我们坚持报道台湾民主选举及中共病毒疫情真相,我们在Youtube上的频道被黄标,收入甚微。但为报导真实资讯,《看中国》义无反顾!

来源:看中国视频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