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色反映疾病 看看脸是什么颜色(图)

中医治病要看病人脸色

作者:叶慧昌 发表:2024-06-12 07:51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脸色
脸色反映疾病状况。(图片来源:Adobe Stock)

中医治病,要看病人脸色?是来看中医的患者特别凶,特别挑剔?常常摆脸色?喔!且不要误会了!这里要强调的是,中医诊断的望闻问切中,望诊居首,望诊之中,又以看脸色最为重要。

中国人为黄色人种,正常脸色应为微黄红润而有光泽。当脸色出现异常而有所偏颇时,就要特别注意,临床上常见的“病色”为青、黄、赤、白、黑,分别介绍如下:

脸色发青

青色为皮肤毛细血管收缩,经脉阻滞所致。中医认为青色可能是寒症、痛症、惊症、瘀血的表现,尤其是寒症,会引发气血凝滞,脸部气血上不来,故呈缺血之青紫色;如果面青带黑,为身体寒有痛症;鼻头色青主腹中寒痛;当小儿高烧时,如眉间印堂、鼻子山根及口唇四周出现青紫,要注意惊风。西医则认为当血液含氧量不足时,脸及嘴唇会发紫,亦即所谓的“发绀”,如心房中隔缺损、心瓣膜病等心脏病,肺气肿、慢性支气管炎等肺部疾病,就容易出现脸色青紫。

脸色发黄

黄色为虚证、湿证,与脾胃有关。脾虚脸色就会萎黄,也就是消化吸收功能差,呈现面有“菜色”,常有食欲不振、吃点东西就腹胀、大便拉稀等症状。黄色鲜明为湿热,黄色晦暗为寒湿;面黄浮肿则为脾虚湿冷,是慢性肾炎患者常见的脸色;如果连眼白、皮肤都泛黄,可能是肝胆疾病引起的黄疸。需注意的是,有的人天生肤色偏黄,或者吃了太多的胡萝卜、柑橘、蕃茄、木瓜,皮肤也会发黄,但这些情形眼白不会变黄,而且停食后可消退。

脸色发红

脸红是血液充盈面部,属于热证。如感冒初期发烧脸红为风热,常并口渴、咽喉肿痛;若高烧脸红、口渴、便秘则为肠胃实热;如午后两颧泛红,为肝肾阴火上炎,常见形体消瘦、口燥咽干、眩晕失眠、盗汗,多是慢性消耗性疾病引起的虚热。额头印堂一带发红,要防血脂肪过高;鼻旁两颊红斑,要注意红斑性狼疮;长期服用类固醇,或是高血压未妥善治疗者,脸色也会异常“红润”。

脸色发白

脸色发白为血虚、寒证。如肠胃出血、痔疮出血、妇女月经过多,都是造成血虚常见的原因,血虚者除了脸色淡白,常见形体消瘦、头晕目眩、心悸失眠、手脚发麻。如果脸色白皙而润泽,是无病,是肺胃之气充旺的征象;白而色淡,则是肺胃虚寒。若突然脸色苍白,伴有冷汗淋漓,应防低血压、低血糖、休克。

脸色发黑

脸色发黑为寒、为痛,主水气,是肾气亏虚,寒气及寒水凝聚等慢性疾病的病征。脸色若是黑中带白,呈灰黑色,可能是肾功能不全、尿毒症;在两颧之后双耳之前发黑者,多系肝硬化病征;眼眶发黑,除了是肾虚或循环差之外,也可能是鼻炎造成的。心肺功能不全者,除了脸色黑中带白,常伴随口唇惨白或青紫,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者,脸色亦呈黑中带白。癌症末期患者,或是长期使用抗癌药,也会脸色发黑。若因种族、禀赋差异,或日晒较多之生理性脸黑,则勿需过虑。

《丹溪心法》:“有诸内,必形诸外”说明体内脏腑有了病变,必会反映在外表,尤其是脸部。所以,每天起床梳洗时,不妨照照镜子观察一下脸色,除了检视自己在新的一天,是否以愉悦的欢颜来面对,还可以从脸色的变化来发现一些疾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维护身体健康

责任编辑:王欣蕾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