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欢迎来到《长歌行》,我是赵长歌。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千百年来,在战争的硝烟和政权的交替中,百姓所承受的苦难都是深重的。在俄乌战争的炮火连天中,我想起了《血染的风采》这首歌曲。这首军旅歌曲,在大陆和香港都非常有知名度,不过知名的原因却非常不同。
越战金曲 六四禁曲
一首歌曲 两种命运
在大陆,《血染的风采》这首歌最早是为了纪念在中越战争中牺牲、负伤的军人而作,在1987年的春晚上,一炮而红。当时在春晚上演唱这首歌曲的是一位中越战争军人——徐良。
徐良原来是音乐学院的学生,上世纪80年代入伍后,不曾想,刚入伍就被迅即派往一线。很不幸,他在首次上战场时就身受重伤,接受截肢。因为战争失去了一条腿,徐良被宣传为战斗英雄。在1987年的央视春晚上,徐良身穿军装,佩戴奖章,坐在轮椅上亮相,和歌手王虹合唱《血染的风采》,一夜间成为中国家喻户晓的人物。《血染的风采》这首歌,也迅速在百姓中,在大街小巷中广为传唱。彭丽媛和董文华都是解放军总政歌舞团的,在大陆,她们两个人演唱的版本比较著名。
在香港,《血染的风采》的走红要比大陆晚2年,歌曲的意义也发生了重大的改变。1989年的春夏之交,在中国发生了一场严重的政治事件,这场事件历时近2月,以当年4月15日,被誉为“改革派领袖”、“党内民主派旗帜”的前中共总书记胡耀邦去世为开始,事件波及中国各阶层和几乎所有大中城市,被西方视为一场民主抗议运动。事件中,学生们把《血染的风采》当作主题歌曲,在天安门唱响。6月4日凌晨,当局在北京天安门对学生、民众进行坦克机枪镇压,事件悲伤落幕。
1989年6月4日下午,香港人纷纷涌上街头,10多万香港市民穿白衣、黑衣,手缠黑布,齐集跑马地,参加支联会举办的“黑色大静坐”,用行动表达了对大陆民众为走向民主的勇敢行动。在静坐举行前,地铁列车、的士、路上行驶的汽车鸣笛一分钟,还有很多汽车天线上绑上“国殇”布条,哀悼六四殉难者。
在这个背景下,为表达哀悼之情,香港歌手梅艳芳翻唱了《血染的风采》,以后每年香港的“六四晚会”,《血染的风采》都成了必唱曲目。
一首歌曲,两种命运。因追悼在越南战场上牺牲的军人,《血染的风采》成了中共宣传的“越战金曲”,在六四事件前经常在央视播放。1989年的六四事件中,因《血染的风采》成了天安门广场学生们的主题歌,后来又在香港、海外被唱响,成为纪念六四的歌曲,这首歌又被中共禁唱了很长一段时间。
乌克兰唱《血染的风采》
俄罗斯唱《血染的风采》
一首歌曲,为什么会有两种命运呢?因为艺术,或者说是文艺作品,歌曲、影视非常有感染力,所以往往会被用来影响人的感情。
比如说,在现在的俄乌战争中,俄罗斯可以用这首歌曲,来表达出国“远征、讨逆”的俄罗斯战士的“英勇牺牲”;乌克兰也可以用这首歌曲,来表达“保家卫国”,赶走入侵者的乌克兰战士的“勇敢壮烈”。可是亲爱的朋友们,你们对此怎么想?你们会不会认为,俄罗斯和乌克兰都是有资格来唱这首歌曲呢?
这是不是很像《血染的风采》被中共当局用作宣传入侵越南,宣传“犯我中共者,虽远必诛”;这是不是也很像,明知这首歌曲创作之初,是为用来宣传越战,但六四学生、香港人、梅艳芳却倔强的认为,《血染的风采》是属于不怕牺牲自我,勇敢反抗暴政的人民的?
被利用的文艺 被洗脑的人民
艺术有感染力,可以利用文艺来影响人们的感情和判断,“聪明”的当权者十分清楚,这从当年毛泽东指示夫人江青亲自抓文艺这点上,就可以看出端倪。
1963年12月12日,毛泽东批示:“戏剧、曲艺、音乐、美术、舞蹈、电影、诗和文学等等,问题不少”,“许多共产党人热心提倡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艺术,却不热心提倡社会主义的艺术”。
1966年初,江青通过林彪,安排召开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时明确说:“过去十几年的教训是,我们抓文艺抓迟了。毛主席说,他只抓过一些个别问题,没有全盘地系统地把文艺抓起来,而只要我们不抓,很多阵地就只好听任黑线去占领,这是一条严重的教训”。
江青说的“黑线”指什么呢?是与中共文艺相反的,是人类应该有的正确的文艺表达与理解。
中共抓文艺的效果达没达到呢?就拿《血染的风采》这首歌来说,当年大陆几乎人人被《血染的风采》所感动,被坐在轮椅上的“战斗英雄”徐良所感动。当局的宣传效果,可以说是达到了。
不过,时间可以证明一些事。2018年10月,推特却流出徐良现身北京退役军人事务部上访的一段视频。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退伍军人,对《自由亚洲电台》证实了徐良上访属实,还说,徐良并不是心血来潮才上京。当时就有评论说:“以前的老红军老八路,抗美援朝的也有很多人上访维权,说明当局要你保家卫国的时候,就把你捧上天。现在和平年代,贪官就不理你死活了。”
还有,历史的真相永远更重要。如今披露出的历史资料显示,越战不仅是一场侵略战争,而且在很多场战役中,中共都是惨败的一方,最令人气愤的是,这居然是一场为了政治斗争,而故意牺牲了无数条中越人民性命的战争。当人们了解到历史的真相时,回过头来,感觉到有一种被愚弄了的愤怒,不怪有许多人怒斥,哪有什么血染的风采?!
跑到越南“自卫反击”?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看,被中共歌颂为“血染的风采”的中越战争,究竟是一场什么战争?
邓小平侵越战争,自称是“对越自卫反击战”,给越南人留下仇恨的记忆。战争的起因是中苏交恶,以及越南占领柬埔寨,推翻了亲中共的红色高棉政权。1979年2月17日到3月5日,为帮助被越南推翻了的柬埔寨红色高棉残余政权,中共出动20万大军,发动了为期17天的“对越自卫反击战”,意在想牵制越南在柬埔寨的兵力部署。
邓小平本想打一场“速战速决”的战争。不过,让中共军队意外的是,越南军队并非不堪一击,他们没有从柬埔寨调回自己的军队,而是把靠近中国边境的主力撤至后方,只留下一个善于打游击战的王牌飞虎团,采取了化整为零、避实就虚的战术,不与中共军队正面交战。这使得中共军队成了乌合之众,有劲没地儿使。
越军的游击战迫使
中共军队采取“四光政策”
越南采用的游击战使得中共军队处处被动挨打。“挖陷阱,埋地雷,背后偷袭,打冷枪”,你以为这是大陆拍摄的宣传中共抗日的红色影片?不,在越南,当地老百姓当然认为,中共是入侵者,他们自发的专打中共的运输部队和袭击中共的后续部队。这是不是让我们联想到,如今俄乌战争中的乌克兰民众?
如此一来,恼羞成怒的中共军队便开始实行见越南人就打的“四光”政策,但这也并没有使得越南正规部队就范,经过连年战争的越南军队在游击战术上,远比缺乏实战经验的中共军队老练的多。中共军队虽然占领了一些空城废乡,但无处藏身而又得不到休整的中共军队,在进攻上变得一筹莫展,疲惫不堪,在纵深攻击战上的进展也不大。
攻占谅山
3天3万中国士兵变炮灰
前线进展不顺,北京那边当然坐不住了,为了尽早结束这场战争,为收兵找个理由,找个台阶下,北京严令在越南的中共军队务必在3天内不惜任何代价,必须拿下越南具有战略意义的重镇谅山。
1979年3月1日,中共入侵越南12天后,许世友集中300门火炮,下令:“拂晓攻击开始后,谅山一间房子也不能留。”
于是,中共军队依仗人多势众,对越军固守的谅山采取了狂轰滥炸,硬打硬拚的人海战术强攻,战役的3天里,不惜每天以阵亡1万多名士兵为代价,最后终于拿下了已经是虚墟一堆、面目全非的空城谅山!
3月4日,中共军队拿下谅山时,战争已经打了快17天了,打了区区几个边境小城镇,竟然付出了伤亡惨重的代价。北京当局感到了事件的严重性,他们担心的不是死多少中国士兵,他们担心的是越南和苏联早已签署了军事同盟国协定。这份协定规定,同盟成员国任何一方,在受到敌国侵犯达19天时,必须出兵援助。根据协议,还有2天时间,苏联及其东欧的社会主义阵营,包括古巴在内的所有社会主义国家都将会出兵支援越南。
与此同时,包括美国和日本在内的许多国家,都在联合国纷纷谴责中共的侵略行为。
不仅如此,实质的军事力量也开始了施加压力,大批苏军已在中蒙和中苏边境集结,东欧各国和古巴及蒙古军队都进入了特级战争准备,大量空降部队已经准备好整装待命。
半吊子战争
毁了6万人的青春
中共军队用3天打下谅山,令士兵们,越南人,中国人,乃至世界其他国家的人们没想到的是,仅仅1天后,3月5日,中共政府就宣布:“中国边防部队自2月17日起,被迫自卫还击,现已达到预期目的。自1979年3月5日起,中国边防部队开始全部撤回中国境内”。
这个宣布,来得多么的突然,多么的无耻。
然而在撤军过程中,中共军队撤的也是毫无章法,被越南军队,像包包子般的消灭了将近1万人。本来3天就能撤完的部队,因为遭到越军的追剿和穷追猛打,一直撤了14天才完成撤军。也就是说,从3月5日,中共开始撤军,一直到3月19日,才撤出最后一批幸存的残余部队。
这场半吊子式的“对越自卫反击战”,就这样“胜利”的结束了,“战绩”就是在中国的大地上又多了6万多墓碑,6万多个正值青春年华的鲜活生命。而越南方面死亡的人数除了军人,还包括大批儿童妇女和百姓在内的共计5万余人。
至于说,中共当局究竟在战争赢得了什么?可以说,邓小平才是中越战争的赢家,他赢的是中共的领导权、军权。中共的三中全会给复出的邓小平取代华国锋的机会;中美建交孤立台湾又给邓添了筹码;邓又动用军权发动对越战争,战后邓的声威再升,接着成功将华国锋赶下台。
血染的风采属于谁?
“对越自卫反击战”结束了,由于当局对这场战争的目标和结果,难以向人民解释,《血染的风采》派上了用场,对在中越战争中牺牲、负伤的军人,以及中国民众起到了抚慰作用。
不过,《血染的风采》作为一首军旅歌曲,它的作词风格和一般的红歌很不一样,既没有明确地指出党和领导人在这场战争中的作用,同样也没有体现出国家在这首歌中的地位,仅仅是以“共和国”的字眼来含蓄地指代。
在比较有代表性的三个版本中,彭丽媛的版本和春晚版本,很明显带着当局要的“主旋律”基调,那就是以“悲伤为辅,希望为主”。
王虹的个人版本,则以悲伤为主,二胡的独特音色,将这种悲伤感表现的很淋漓尽致,这几年在香港的六四晚会上,经常播放王虹版本的《血染的风采》。随着歌声,香港人对香港局势感到担忧和悲伤,很多时候,男男女女的歌声中,或多或少会听到悲伤的颤音。
但梅艳芳的版本,却是另一种诠释。梅艳芳是以“悲伤为因,抗争为果”,梅艳芳使用女低音,使得乐曲的整体气氛变得更为厚重,在梅艳芳演唱会的视频中,我们可以看到,梅艳芳在前奏阶段昂首挺胸,目光逼人,在演唱的高潮部分,她有力地挥舞右手,并且在最后一句将右掌放至胸前,并握紧拳头。那样的姿势,是抗争的姿态,是绝不妥协的决心。
越南出生入死的士兵,他们有血染的风采吗?没有。别说是普通士兵,连当年最出名的士兵——唱红《血染的风采》这首歌的士兵徐良,也没有足够的钱来维持生活,也不会享受到和军官一样的嘉奖,他们只不过被当成炮灰,被利用而已。因为战争没有正义性,也不会被人们所铭记。
长安街上流下了学生和市民的血,他们有血染的风采吗?有。尽管当年邓小平嘉奖是那些指挥清场的军官,尽管当局指责他们是“暴徒”,但是他们留在了历史的画面中,如今,我们仍纪念他们,钦佩他们的勇气。也因为他们,人们把《血染的风采》这首歌曲扭转过来,人们唱响它,因为这首歌有了完全不同的意义。
观众朋友们,以上就是《长歌行》今天的内容。如果您喜欢我们的节目,别忘了订阅、点赞和留言~希望得到您的反馈,如果您有什么感兴趣的话题,也请告诉我们~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
大家好,欢迎来到《长歌行》,我是赵长歌。🐼。
喜欢我的频道,欢迎点赞,订阅,评论开启小铃铛🔔第一时间观看精彩内容哦〜
●《看中国》订阅频道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LJYH0o60tlyAdy3g5GN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