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国2023年1月4日讯】2022年,已经成为过去时。
过去一年的中国经济,不是很好——准确的说,应该是很差。除了“核酸经济”一枝独秀之外,就实际GDP增长率来看,大概率会成为45年来除2020年疫情之外最差的一年。
当然,不要怀疑,按名义GDP计价,中国经济肯定还是增长的。实际上,自人类进入信用货币时代以来,按照阿拉伯数字算,几乎没有国家经济负增长过,什么委内瑞拉、津巴布韦,本币计价的年度经济增长率,动辄都是百分之几千、百分之几万。
中国经济,为什么这么差呢?
答案是:消费不行。
大家都知道,中国经济有所谓“三驾马车”之说,分别指的是投资、消费和(净)出口。在过去近20年间,投资一直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半壁江山,近5年来才开始有所下滑,而净出口的贡献2008年以后就在逐步下滑,目前在20%左右,只有消费的贡献,从2008年迄今逐渐增长并恢复到2008年以前……其中,消费对中国经济增长贡献的增长势头,连2020年疫情爆发都没有被打断。但,谁也没有想到的是,却在2022年被打断了。
下面的图,就是过去10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月度值的变动情况,注意,这里要看的是,每年底11月和12月的数据——以当年的名义货币统计,对比2020年12月份的同比增长是4.6%,而2022年11月份(12月数据还没出来)的数据,是-5.9%。
过去10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月度值)及其同比增速(网络图片)
这么说吧,按照年底增速来算,2022年中国的消费数据——是中国自1979年有经济统计数据以来最差的一年!
2022年的消费对于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也必然是负值(以上都按照名义货币计算,还没有考虑通胀问题),在消费拖累之下,虽然中国2022年的GDP增长率数据还没有出来,但我基本能够断定,2022年中国GDP的真实增长率不会超过3%,甚至接近2020年的水平。
消费为什么这么差?
当然是疫情之下,老百姓不敢花钱啊!不仅不敢花钱,而且还在拼命存钱呢!
当时还有人说,为什么中国老百姓的存款激增,就是因为疫情封控,除了网购和直播购物,大家都没法花钱了,只能存钱。这句话暗含的意思是说,只要中国疫情封控放开的话,中国居民的储蓄很快就能再度转化成消费,然后整个经济体系就会再度运转起来,马照跑,股照炒,舞照跳……
这种情况,最典型的发生在美国,在2020年-2021年的疫情肆虐期间,美国居民储蓄暴增,这一方面是疫情封控导致美国人“消费无门”,另一方面在于,联邦政府大量地给居民发钱,导致居民部门积累了天量超量储蓄,这种超量的储蓄,在2020年年中到现在,支撑着美国人民的消费热情,一路火爆至今……
可惜,随便就把这个逻辑拿到中国来,是会犯大错误的!
根据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研究部副主任朱鹤的分析,即使来彻底放开疫情封控,中国的消费数据也回不到以前,这被他称之为“消费倾向下降”:“预防性储蓄需求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在经济不确定性增加的情况下,居民部门长期收入预期出现变化,需要比过去维持更高的储蓄水平以应对各类不确定性。”
美国人的储蓄,在2020年和2021年大幅度增长是怎么来的呢?
是美国政府对居民部门的超额补贴!
根据美国联邦政府在疫情爆发之后对中低收入民众的补贴,平均每个美国籍的成年人,哪怕根本不去工作,也能额外得到至少3万美元的补贴(主要是每周600美元的超额失业补贴,还有两次政府直接发钱)——这就是美国人储蓄暴增的真相。
这种储蓄上的暴增,当疫情封控放开,美国民众当然是撒欢儿似的花钱,报复性消费,经济当然立即就起来了。
相比之下,中国老百姓的存款怎么来的?
是在疫情之下,把所有的消费压缩,从牙缝里一个钢镚儿一个钢镚儿省出来的!
这种情况下省下来的钱,老百姓怎么敢在2023年,撒欢儿似的花钱?
进一步的,根据前面的说法,如果老百姓的消费不起来,2023年的中国经济,难道就注定继续萧条,没法破这个局了么?
也不完全是!
这里有个思路,虽然不能完全解决中国老百姓的预防性储蓄问题,但是,它一定可以让2023年的中国经济增长无虞。
简单说,目前中国的疫情封控基本已经彻底放开,央行和财政部现在需要做的事情,就是给老百姓以消费信心,避免他们过度考虑经济的不确定性而大幅度增加“预防性储蓄”。
具体思路就是,向疫情爆发之后的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意大利、西班牙、日本、韩国学习,给老百姓发钱,减轻他们“预防性储蓄”的巨大心理压力,不用发很多,但至少能让他们敢花一点儿钱,也相信这个国家,将来会让他们挣更多的钱……
因为发钱给了民众对国家的信心,减轻了他们预防性储蓄的压力,也给了他们消费的动力,实际上,过去3年间,凡疫情期间给国民发钱的国家当中,除日本之外,2021年基本都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至于日本为什么没有实现经济快速增长(增长率一般),那是因为其超老龄化社会的原因,如果不发钱,日本2021年的经济数据将超级难看。
按照我的思路,在2023年一季度,中国应该第一次实施真正的“大水漫灌”,只要是中国人,不要搞什么区别对待,也不管男女老少贫富美丑,也不需要任何额外的条件,只凭身份证,每人发2000-3000元人民币。
中国目前有14亿人口,按照每人3000元的发放额度,这会额外带来财政支出大约4.2万亿元,但个人认为,在目前中国的经济状况之下,花了这4.2万亿元人民币,一定会带来远超过4.2万亿元的经济增长效益,长远看,也能带来远超4.2万亿元的税收效应。
相比之下,2020-2021年,美国给中下层民众和企业先后发钱超过7万亿美元,但其2021年的GDP,相比2019年,只增长了2万亿美元——所以我敢断定,在经济增长方面,中国发钱的效率,绝对会远远、远远的超过美国。
在当前语境中,“大水漫灌”是个相当负面的词汇,以至于央行最近几年的货币政策报告中,几乎每次都会强调“坚决不搞大水漫灌”。
问题是,这么多年“不搞大水漫灌”,中国每年的广义货币增量,还都在10几万亿20万亿的增加,特别是2022年的增量(12月份数据尚未出来,用11月M2数据代替)更是达到了惊人的26万亿元!
这增加的26万亿元M2,带动2022年的经济增长了么?
有人可能会说了,中国的财政本身就很紧张,哪里有钱发给大家?
美国政府的财政难道就不紧张了么?2019年底,美国联邦政府欠债23万亿美元,债务和GDP之比超过100%,2020年和2021年又是从哪里来钱,发给美国民众的?
从世界上主要经济体的政府负债率来看,中国可以说是最有底气发钱。根据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国家资产负债表研究中心(CNBS)的研究成果,即便是考虑到地方政府的债务,2022年三季度政府的债务杠杆率也只有50%左右,在主要经济体中甚至远低于政府债务很低的德国,也低于经济发展水平远远不如中国的印度。
在这种情况下,中央政府难道不应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主动发行一批特别国债(比方说,按照每人3000元的发钱标准,发行4.2万亿元国债),来帮助民众渡过目前疫情爆发高峰期的难关么?
有人说了,这个4.2万亿元的国债,由谁来买?
当然由各大商业银行买入,然后抵押给央行,这样就形成了中国式QE的链条。
无疑,会有很多人反对,说什么通胀了、人民币汇率了……
在这里,只想问问担心这些问题的“专家们”,在2022年一年时间里,中国额外增加了26万亿元的广义货币,怎么就不担心通胀问题,怎么不担心人民币汇率问题呢?
就在刚刚过去的2022年,中国还是依赖于传统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通过给企业和居民增加贷款的方式,来拉动经济发展,结果呢?
半个月前,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举办的“2022—2023中国经济年会”上,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韩文秀透露,预计中国2022年的GDP可能超过120万亿元(去年是114万亿元)。一周前上海财经大学发布的《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年度报告(2022-2023)》则预计,2022年中国GDP实际增速是:2.7%。
看看上面的数据,增发了26万亿元的广义货币,经济增速反而创下45年最低(除2020年),难道我们还不能清醒一点儿么?
2022年的经济增长情况表明,传统的、依赖于给企业部门(主要是国有企业)和居民部门增加信贷,重视投资、重视出口,轻视居民消费的经济发展模式,需要进行重大的调整了!
借着2023年疫情放开的时机,中央政府发行4.2万亿元的特别国债,实施一次中国式QE,然后把钱发给民众,改变民众过度“预防式储蓄”的预期,让他们敢花钱、敢消费,这恰恰就是改变中国过去经济增长模式的一次重大契机。
让我们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