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国2021年7月9日讯】在中国互联网巨头滴滴出行遭到安全审查后,中国监管机构近日收紧了对境外上市公司的监管,中国企业赴美上市热潮可能进入转折点。
六月的最后一天,滴滴低调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但仅在48小时后,中国监管部门宣布对其实施网络安全审查,滴滴出行的应用随后被下架。
近乎同时,六月在美上市的另外两家中国互联网公司-货运物流公司“满帮”和在线招聘平台“Boss直聘”也被中国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启动调查。
这三家公司的共同点在于他们积累了海量中国用户的数据,这撞上了中国监管的枪口。中国以国家安全为由,已经将加强对科技巨头及其海量数据的控制作为监管重点。
政治风险咨询公司欧亚集团全球技术政策专家特廖洛(Paul Triolo)表示,由于美中两国加强技术竞争,北京当局愈加重视数据主权,因此开始采取措施限制中企在美上市分享数据信息。
他告诉美国之音:“北京当局希望确保科技公司与北京当局的优先事项和不断变化的监管偏好保持一致,这一切都发生在中美技术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
数据主权
经济交往长期被视作连接美国和中国的融合剂,中企赴美上市每年为美中两方都带来了巨大的财富。但随着美中的竞争扩大到各个领域,中国正在确保本国的数字信息不落入美国手中。
尽管中国有强烈的经济动力促进数据的自由流动-据咨询公司麦肯锡的数据,全球数据流动使全球GDP提高了10%以上,而中国对数据安全风险和地缘政治博弈的考虑占据了上风。
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战略科技项目主任刘易斯(James Andrew Lewis)告诉美国之音:“中国倾向于对美国进行镜像。美国的数据如果进入中国,北京当局很有可能会用于情报。中国人想当然地认为,如果中国的数据流入美国,美国政府也会这么做。”
北京当局近年来不断收紧对数据的监管。早在2015年7月实施的《国安法》中就指出要实现重要信息系统和数据的安全可控;2017年6月的《网络安全法》则明确,中企需要经过中国监管机构的批准才能向境外提供数据。
依据上述两部法律,中国在2020年6月实施《网络安全审查办法》,滴滴是该法实施以来被网络安全调查的第一案。此外,中国首部《数据安全法》将于今年9月1日生效,让政府有权要求公司与政府分享风险数据,并进一步限制公司向境外分享数据。
去年,中国监管机构叫停了蚂蚁集团的首次公开募股(IPO),其母公司阿里巴巴遭到巨额罚款,为中国科技巨头赴美上市敲响了警钟。
据《华尔街日报》援引知情人报道,中国官员曾要求滴滴推迟IPO,部分原因是担心美国可能利在美上市公司提交的数据来掌握中国用户的数据。
在滴滴被下架后,中国官方7月6日下发了《依法从严打击证券违法活动的意见》,要求加强对中概股的监管,并完善对数据安全、跨境数据流动、涉密信息的管理。
《路透社》7月8日报道称,中国证监会还将成立一个专门机构,准备赴美上市的中国企业必须得到相关监管机构的批准。
在刘易斯看来,中国利用对滴滴的监管发出信号,要求计划赴美上市的中国公司回国上市。
他说:“中国已经决定,试着强迫公司在中国进行IPO,特别是当涉及到一些数据共享时。他们选择了一家大公司做例子,其他公司就会从中学习。”
赴美上市来到转折点
在中国收紧海外上市规则的同时,中国公司在美国也面临更严格审核,这可能促使更多中国公司被迫寻求在上海、深圳或者香港的交易所上市。
美国收紧了对在美上市的外国公司的监管规定。国会去年通过了《外国公司问责法案》(HFCAA),并由时任总统川普(特朗普)签署成为法律,该法案要求将连续三年未达到美国审计标准的中国公司从美国交易所退市。
然而,中国长期以国家安全为由,拒绝让美国监管机构对中国在美上市公司的审计记录做检查,以评级公司财务情况。
特廖洛表示,美国政府对中企的透明度问题越来越关注,但中概股几乎不可能满足美国监管机构的要求。
他说:“北京当局对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将被要求接受独立审计的前景日益感到不安。但在目前的紧张气氛下,北京当局非常不可能同意让其公司接受审计。”
尽管美中紧张关系升温,美国金融市场仍然对中国科技公司具有吸引力。专注亚洲业务的审计和咨询公司麦楷博平联席董事长伯恩斯坦(Drew Bernstein)说:“美国市场提供了最多样化的资本来源,允许附加轮融资,并将公司提升到全球舞台。”
据金融数据供应商路孚特的数据,今年前六个月,共有29家中国公司在美国上市,筹资总额达76亿美元,创下历年同期的最高水平。
最新的监管损害了投资者对滴滴等中概股的信心,这将影响需求上市的中概股的估值。滴滴出行周四下跌约5.9%,本周累计跌幅近30%。
一些中国公司开始重新思考赴美上市计划。《路透社》援引知情人报道称,中国医疗大数据公司零氪科技搁置了在美上市筹集的计划。该公司上月提交在美IPO申请,原于7月8日美国市场收盘后为其股票定价。
《路透社》还在5月报道称,北京当局正向音频平台喜马拉雅施压,要求其放弃美国上市计划,转而选择在香港上市。
目前,在美国上市的几个大型互联网公司,包括阿里巴巴和百度,在过去两年中已经在香港二次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