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有机电致发光研究 突破“能量间隔定律”瓶颈(图)

作者:卢乙欣 发表:2020-07-10 22:50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2个留言 打印 特大

台湾大学化学系教授周必泰领导的国际研究团队,克服了“能量间隔定律”理论瓶颈,有望让有机电致发光(OLEDs)应用迈进一大步。图为OLED照明面板样机。
台湾大学化学系教授周必泰领导的国际研究团队,克服了“能量间隔定律”理论瓶颈,有望让有机电致发光(OLEDs)应用迈进一大步。图为OLED照明面板样机。(图片来源:STRONGlk7/维基百科)

【看中国2020年7月10日讯】(看中国记者卢乙欣综合报导)由台湾大学化学系教授周必泰带领的国际研究团队,近来克服了半世纪以来的“能量间隔定律”理论瓶颈,可望能让有机电致发光OLEDs)的应用迈进一大步。

综合中央社与联合报报导,国际顶尖期刊“自然光电Nature Photonics”于6月底刊登周必泰团队论文“利用激子-振动去耦合概念,克服能量间隔定律障碍,藉以制成高效率近红外有机电致发光元件”,获得了学界重视。

这篇突破性的研究起始于周必泰在2017年跟(台湾)清华大学教授季昀、林皓武等人合作论文,并将OLEDs波长推到740纳米,直至现今这24%的发光效率仍然是近红外OLEDs的世界纪录。一般可见光约为400至700纳米。

红外线的波长越长越红,然而,要持续推进至近红外区(700至2000纳米波长),就会遇上“能量间隔定律”理论限制。当有机分子发光能量趋近至近红外区时,本来要放光的激子(exciton)振动波函数,会跟基态高振动的波函数产生干涉作用,并产生科学上的“耦合(coupling)”,原本应该放光的激子经由振动缓解,并以热的形式消散。

台大团队设法降低上述“耦合”的强度,寻求突破的契机。研究团队形容说,就像是工人使用钻孔机挖路,机器的振动会传给工人,导致工人跟着强烈振动起来,然后再经由摩擦的各种小振动转变为热,消散出去。若有3名工人组合在一起钻孔,彼此之间存在着某种作用力关系,让他们会排列的非常整齐,在共振之下使钻孔机的振动由3人来分摊,每名工人这时的负担便会减弱至1/3,理论上工人越多,效果就会越好。

周必泰联合清大季昀等人,设计合成了新颖的铂金属化合物,并藉着铂与铂之间的作用力,让分子能够以某种作用力结合方式,一个一个有秩序自组装(self-assembly)在一起。随着自组装的排列愈长,激子数目就会愈多,分布的振动能就会愈下降,也就是激子/振动的耦合力会愈减弱,放光效率就会愈强。该团队一举将铂金属错合物的放光波长推到了空前的960纳米。

随后也跟中国大陆苏州大学教授廖良生合作,并获得了国际上首先突破红外光至960纳米放光的OLEDs;至于台湾海洋大学教授洪文谊制成了各类薄膜;淡江大学教授徐秀福在协助于同步辐射X光的解析之下,证实分子在薄膜状态下是具规则性排列。

至于最艰难的挑战则是证明有多少数目铂金属分子排列一起,产生的激子能够有效的与振动来耦合。论文第一作者、台大化学系博士生魏佑臣,运用先进的双激子吸收瞬态光谱,求得了8至9个铂金属化合物排列是有效的激子共振范围,此次也是第一次在国内架设相关精准实验,以验证整个实验构想。

在上述团队成员的合作下,理论与实验互相印证,打破了半世纪以来大家所认定有机强红外发光是不可能达成的瓶颈,可望能让OLEDs在近红外的应用,例如生医红外影像、红外线医疗、手机红外辨识与测距夜视等领域迈进一大步。

来源:看中国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